一、体现在农业改革上
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发展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
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
二、体现在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上
列宁认为,市场和商品经济并不是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只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
邓小平说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三、体现在对外政策上
列宁倡导社会主义苏联应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和合作,并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国家最早的对外开放形式——租让制。
邓小平继承了列宁对外开放的思想,从我国实际出发,结合时代特点,总结历史经验,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
邓小平认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只有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才能持续而长久的发展。
四、实践效果不同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国家逐渐摆脱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重新激发了国民经济的活力,使俄国经济很快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并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列宁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成功尝试。
但是,列宁的改革是短暂的,列宁去世后,新经济政策没有得到进一步贯彻和实施,到1926年工业和农业集体化全面运动铺开后,新经济政策基本停止,取而代之的是“斯大林模式”。
邓小平吸收了列宁改革思想中的成分,借鉴了苏联改革实践中的因素。
从时代特征和我国实际出发,创立了自己特有的改革理论并使之付诸实践,把列宁的改革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改革开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经济政策
.主要从经济上(包括社会性质)来讲,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实行时,苏联的国家经济还属于资本主义性质(这时的国有经济属于国家资本,按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于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和颁布1936年召开的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通过的苏联新宪法),同时国家经济濒临崩溃,与中国建国初期情况如出一辙,所以新经济政策与中国建国初期的经济政策是相同性质的,即国家资本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社会主义确立后,属于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同时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基础已经在中国确立,所以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即公有制经济)占有绝对优势,而不是苏联新经济政策时的经济所有制结构(当时并没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我已说过这时的国有经济属于国家资本,因为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形成于两次五年计划)再次强调,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我国建国初期(一五计划前)的经济政策性质一样,同属于国家资本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