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认识这是一个需求阶梯的表现,价值上没有可比性。水是人类第一需求,在这一需求没有得到解决前,一袋子的钻石他都会丢掉。在水的需求解决之后,用什么样的财力去关注钻石那是另外一回事。把两个需求层次不同的物质在价格上相提并论,这本身就是悖论。
价格是消费者愿意消费的最后一个单位的边际价值。日常生活中我们消费很多水,最后一个单位水的边际价值低,所以价格低;但是在沙漠里,我们很需要水的时候,第一个单位水的边际价值就很高,所以价格高。日常生活中,第一个单位钻石的边际价值高,所以钻石价格高。总的来说,水带给我们的总价值比钻石多。价格和价值是两码事。
某些东西要看环境的需要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让你选择你在干渴的沙漠里你是要宝石还是要水呢!所以有些问题是看你自己怎么样去理解去看待了!
根据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生产钻石需要耗费的劳动多,所以钻石的交换价值要大于水的交换价值。
根据边际学派的理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水的价值高,但是水的总量丰富,所以水给人们带来的边际效用很小,而钻石给人带来的边际效用大,所以钻石的交换价值很高。
很有用途,但它有很小的“价值”;钻石在被用于工业之前几乎没有什么用途,但它却有巨大的“交换”价值。你怎样理解这个曾经困扰经济学家的难题?下面,让我们从世界钻石大会说起。
大家知道,非洲的钻石资源非常丰富。长期以来,非洲的一些国家的反政府武装往往控制着境内的钻石开采基地,他们走私钻石原料以换取大量军火;而钻石行业的一些不法商人往往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购入这些钻石,源源不断地为这些国家的反政府武装提供经济支持。这种“钻石换军火”的非法贸易变相地起到了为反政府武装输血打气的作用,是一些国家冲突加剧、战乱频仍的重要因素。
钻石的使用价值很小,但它很昂贵,具有巨大的“交换”价值。特别是,钻石贸易已经引起联合国的高度关注,联合国安理会已经对安哥拉、塞拉利昂的钻石原料采取禁运措施。2000年7月17日,在比利时举行的世界钻石大会疾呼:拒绝非法贸易,让钻石远离血腥的战乱和冲突!这次世界钻石大会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钻石的登记和注册制度。根据这项决定,每一个钻石原料出口国都将设立惟一的出口机构,负责把准备出口的钻石原料登记并封存;钻石原料进口国只能进口那些经过登记封存的钻石,否则将被视为非法交易。会议还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的监督机构,对全球钻石贸易进行监督和审核。
由世界钻石大会,我联想到不久前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全人类的目光聚焦于像水这些我们赖以生存却又在迅速减少的资源上。
由此,我还联想到200多年以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著名的价值悖论:“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是通过交换可以得到大量的其他物品。”
水比钻石更昂贵吗?显然,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的使用价值很大,但水廉价;而钻石的使用价值很小,但它很昂贵。为什么对生活如此必不可少的水几乎没有价值,而只能用做装饰的钻石却能索取高昂的价格?亚当·斯密认为,水有使用价值,而钻石有交换价值。他从价格中分离出效用。他还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区分开,就好像价格和效用无任何联系。
尽管200多年以前,这一悖论困扰着亚当·斯密和其他古典经济学家,但是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对此作出解释:“水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了它的均衡价格十分昂贵。”当然,我们还会问:“为什么水的供给和需求曲线相交于如此低的价格?”答案在于,钻石十分稀缺,因此得到钻石的成本很高;而水相对丰裕,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几乎不花什么成本就能得到。19世纪70年代标志着价值基于边际效用的边际革命的开始,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三个经济学家分别说明了价格或交换价值是由它们的边际效用来决定,而不是由它们的全部效用或使用价值决定,因为水是丰富的,增加一单位水很便宜,而钻石是极端稀缺的,增加钻石是昂贵的。如果我们用图来说明钻石和水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那么,我们会看到,对于钻石来说,价格高而总效用低;对于水来说,价格低而总效用高。其实,理解了水和钻石的相对稀缺性,更有助于我们说明水和钻石的悖论是怎样被解决的。水在整体上的效用并不决定它的价值或需求。相反,水的价格取决于它的边际效用,取决于最后一杯水的有用性。由于水如此丰富,所以最后一杯水只能以很低的价格出售。在一定条件下,即使最初的几滴水相当于生命自身的价值,但在最后的一些水仅仅用于浇草坪或洗汽车。
美国罗林斯学院的经济学副教授马克·斯考森认为,斯密以前的教授海彻森和其他学院的老师已经在几年前就解决了这个悖论。他们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首先由消费者的所谓主观需求决定,然后再由商品相对稀缺性或丰富程度决定。
马克·斯考森还指出,亚当·斯密在他写作《国富论》前10年发表的一篇讲演中就解决了水和钻石的悖论。钻石和水的价格不同是稀缺性不同,斯密说:“仅仅想一下,水是如此充足便宜以至于提一下就能得到;再想一想钻石的稀有……它是那么珍贵。”斯考森教授补充说,当供给条件变化时,产品的价值也变化,斯密注意到一个迷失在阿拉伯沙漠的富裕商人会以很高的价格来评价水。如果工业能成倍地生产出大量的钻石,钻石的价格将大幅度下跌。
既然亚当·斯密在他写作《国富论》前10年发表的一篇讲演中就解决了水和钻石的悖论,那么,为什么10年后写作《国富论》时他还受到这个悖论的困惑?马克·斯考森说,那不是由于他的心不在焉,也许是他的宗教嗜好。斯密是一个清教徒,坚信加尔文主义价值观。他的加尔文信仰强调努力工作、有效生产和节俭的好处,《国富论》充满了高尚情操和美德。在他的思想中,钻石和珠宝是殊荣的奢侈品,与水和其他有用“产品”相比相对无用,而且他的经济理论反映了这些价值观。
上述悖论告诉我们:产生水和钻石的悖论的原因离不开经济学家持有的价值观。实际上,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是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作为基础的,不管提出这种经济理论体系的经济学家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要按照某种哲学观点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经济学充满着难题和悖论。消除这些难题和悖论,则意味着经济学家价值观的调整和思维方式的变革,而这样做,往往会导致经济学领域重要的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