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来自于大泽乡起义青年的一句灵魂拷问。自以为可以“传之万世”的秦王朝,在这位“翁牖绳枢之子”领导的暴动之下摇摇欲坠,走向了崩溃的边。然而,这位起义的始作俑者却惨死于自己的车夫庄贾之手,为天下笑,何也?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 年)七月,“伪草根”出身的陈胜与吴广(实则是楚国当地的基层贵族)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以“鱼腹丹书”、“篝火鸣狐”制造舆论,杀死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与秦王朝决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以“大楚”为号。900 个戍卒“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序幕。当起义军攻占陈县后,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一说国号为“楚”),建立了政权。
陈胜对于国号的考量包含了他本人的政治意图,楚国虽然被灭,但是项燕“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表示着楚国广大区域内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反叛潜力。“大楚”或“张楚”的国号都直接表明了对楚国政权的复兴,明显是用于号召整个楚地的遗民进行抗争,这也就局限了领导层的号召力,为这次战争扣上了单纯光复楚国的政治符号。
起义之后,刘邦在沛县(今江苏沛县),秦嘉、董緤、朱鸡石、郑布、丁疾等在淮北,郦商在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项梁、项羽在吴县(今江苏苏州),王陵在南阳(今河南南阳),还有彭越、英布等皆揭出反旗,反抗秦王朝的统治。这些率先响应的地区皆为楚国故地,也显示了这次起义的地区属性。
立足陈县后,陈胜部署起义军分多路向秦王朝发动攻势:一路由假王吴广及田臧、李归等率领,进攻通往关中的门户——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一路由宋留率领,经南阳直叩通往关中的另一孔道——武关;主力由周文率领,绕过荥阳,径直西进,入函谷关,直插秦王朝的都城——咸阳。
不少六国旧贵族、官吏、方士也在反秦的旗帜下,投奔陈胜、吴广起义军,如张耳、陈余、蔡赐、魏咎、周市、周文、朱房、胡武等,连孔子的八世孙孔鲋也“持孔氏礼器,往归陈王。”
因此,除了主力之外,陈胜又派遣武臣、张耳、陈余进军赵地,邓宗进攻九江,召平进攻广陵,周市夺取魏地。然而,因为陈胜自己本身便是以楚国自居,其他各将领在进攻六国就有领地之时便同样产生了“因其地而王之”的野心,这也就是为后来陈胜、吴广主力遭遇挫折后,分派各地的将领只自关心自身利益,而将陈胜主力生死置之脑后埋下了伏笔。
周文所率的农民军主力,一路势如破竹,突破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此时,周文军已拥有兵车几千辆、步卒几十万人。是年九月,起义军进至距咸阳百来里的戏(今陕西临潼东北),震撼秦廷上下。此时周文军已深入关中,吴广困住荥阳秦军主力,若武臣从河北直插关中,必将给秦王朝以致命打击。然而武臣在张耳、陈余的唆使下,袖手旁观,最终导致周文军队被章邯数十万骊山刑徒和“奴产子”改编的秦军所击败。
打败周文后,章邯军又向围困荥阳的吴广起义军猛扑过来。吴广军内部发生内讧,吴广部将田臧假借陈胜之命,杀死吴广,“献其首于陈王”。田臧的这支起义军队与秦军大战于敖仓(今河南荥阳县东北),结果起义军大败,田臧死于军中,从而导致义军的两支主力全军覆灭。
随后,秦人再出崤函,如当年攻打六国之战一般横扫陈胜义军,从而导致陈郡陷落,陈胜为车夫庄贾所杀。可笑的是,此时另外一支宋留率领的起义军此时竟然还在开往武关的途中,其后路已为秦军截断,遭到秦军的猛烈攻击,宋留投降,全军瓦解。宋留被押往咸阳,“车裂”而死。
陈胜吴广的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是陈涉刚开始的立国定位就导致其政治号召力局限于复兴楚国,也让其他起义者产生了规复六国旧土的野望,最终为起义军的相互分离埋下了祸根。而陈胜主力军队的战略与战术行动同样存在严重缺陷,本来可以如刘邦一般成功偷袭关中的宋留军队行动异常缓慢,而硬攻关中的周文军却轻敌冒进,最终导致了义军的一败涂地。
他们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他们只是农民起义。并且他们并没有十分强大的武器,他们的领导人也不是特别确定,也没有很多才华。
他们没有顺应时势,再加上陈胜起义之后并没有进攻秦军,反而自顾享乐。
陈胜吴广的太平天国运动,最后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这两个领导人在太平天国的后期残暴,也引起了民愤。
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当时秦国很强大,陈胜吴广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所以很容易就被镇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