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孔子所说的君子交往观是怎样的?

2024-12-13 11:31:4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君子”一词,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品评某人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词汇,也是一个能非常典型地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词语。一般而言,它指的是一种理想化的人格,以及与其相对应的道德行为规范。虽说在孔子之前,君子一词就经常出现在一些文史典籍中。但那时也只是局限于对人社会身份的认定,只有到了孔子的时候才更进一步地与人的道德礼仪相联系起来。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一词的认识与阐发随处可见,大致就有一百多处。当然,若是只是一味地在这个词语本身来做文章,那是很难说清到底怎样的人才是君子,也就不能真正解说清楚这个词语的真谛所在。所以孔子在言说君子的时候,常常与小人一词对举。例如,孔子就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在对孔子名言警句的繁复吟咏与人事多面的深入体味的过程中,我们也渐渐地感悟出了君子的真正含义。

回答2:

君子本来是从人的地位上来说的。按照一般的理解,就是君之子,指的是有地位的人。到了孔子那里,君子被赋予了更多的道德色彩。孔子的论语中,有107次提到君子。在孔子的倡导下,君子成为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一般来说,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认为,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他如何去看待利益,也就是义利的问题。在利益面前,能够以义为先的,是君子,反之则是小人。由于孔子是一个讲究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对学生讲的君子的标准,都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说的,所以,君子在孔子那里,有很多特质。

回答3: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就是安贫乐道的颜回,孔子经常夸颜回是个君子,因为他可以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能做到安贫乐道乐以忘忧,而孔子就自认是这样的人,他说自己对于财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自己可以曲肱而枕之,但是乐在其中。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是不择手段汲汲于富贵,厌恶贫困的生活,且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上的修养和提升,这样的人肯定不是君子。也就说,孔子是要求一个君子志于道,而不是追求官位和财富的。

回答4:

“君子”是与“小人”相对应的概念。这一组对立概念,既抽象又具体,从不同角度划分,可以分出若干组别:道德高尚的人是君子,道德低下的是小人;学识修养高的人是君子,学识修养低的人是小人;志向远大的人是君子,目光短浅的人是小人;宽宏大量的人是君子,气量狭小的人是小人;做事大气的人是君子,做事小气的人是小人;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是君子,身分低没地位的人是小人;富贵的人是君子,贫贱的人是小人。

回答5:

既然我们说易经是孔子做了注释,那么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说法,很有可能有孔子的思想成分在里面,即使不是如此,在论语中,孔子是要求他的弟子们,努力进取自强不息的。他告诉弟子们,自己是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这就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也是孔子对弟子的要求,对君子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对我们中国人的要求。而最终,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成为中国人文精神的核心底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