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在书法方面,曹操尤工章草,雄逸绝伦,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汉末章草五大家之一。
三国演义中将曹操描写为一个汉朝的篡逆者,其实并不公平。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争权,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步入建安年代,东汉朝廷早已无可救药。对此,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评论道:“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董卓擅行废立,刘焉自造龙袍,淮南袁术称帝刻玺、袁绍欲私立新帝的乱世中,曹操一直保持了对朝廷的尊敬。
曹操此人性格太复杂,这里只能说个大概,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这些刘备、孙权都算不上。
曹操有济世之心,这是他优于其他诸侯之处,也是荀彧、郭嘉等杰出人才放弃袁绍投奔他的主要原因,有曹操本人诗为证,"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郭嘉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时说袁公难以共济大难,那么他和谁共济大难?曹操!曹操改编青州军,收谕流民,军民分屯,的确也是这样做的。他稳固北方,使百姓安居乐业,功业伟大。然而这一点往往不被大众所知。
曹操也是很大度的,他的部将中大半来自敌营,甚至杀死了他的长子曹昂的张绣投靠他时也受到厚遇。而这些智士名将愿意为他效力,这不能不说是由于他的个人魅力。至于杀杨修,个人认为不是嫉妒那么简单,应该是政治斗争,打压曹植党羽。
曹操重感情,他的发妻因长子阵亡一气之下回了娘家,曹操亲自跑去认了几次错,但都没什么效果,曹操也就不再勉强,说任从她改嫁。
另外,曹操务实,思想很开放,是一个相当令人敬佩的人。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曹操脾气有时很暴躁,一怒之下常常杀人,对政敌也血腥打压,手段残忍。但在封建时代,对于一个位高权重又不太受制度约束的人物来说,这些都不可避免,被罗贯中捧得宅心仁厚的大耳刘也干过不少类似的事。
想了解更多,可参阅张作耀先生《曹操传》易中天先生《品三国》也可和在下交流
曹操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一些人认为曹操擅玩权谋,阴险狡诈,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唯才是举”听说过么?建设兵团听说过么?这些都是曹老板搞的。评价古人不能完全看书(甚至正史),看看他们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什么。史书上说隋炀帝是昏君、暴君,为了修大运河弄得民怨沸腾,这可能是事实,但是听听唐朝人怎么评价?“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说隋炀帝对人民的贡献可以和大禹相提并论。所以,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断吧,“尽信书不如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