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巴洛克艺术,首先表现在建筑与建筑装饰上。这种艺术的特点是色彩华丽、讲究形式美。在16世纪20年代,佛罗伦萨与罗马是它的中心。至17世纪,学院派艺术奠基于波伦亚,他们坚持古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传统,并把这种传统视作不可逾越的典范。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该学院的奠基者路道维柯·卡拉齐(1555-1619)、阿哥斯提诺·卡拉齐(1557-1602)与安尼巴尔·卡拉齐(1560-1609)三兄弟。可是他们的绘画风格虽称反对巴洛克的过事矫饰,事实上却又想吸收巴洛克的装饰风格。只不过是使古典的"理想美"与当代巴洛克的官能刺激相结合,因而取得了教廷与官方的赏识。波伦亚学院派的艺术家们在罗马、波伦亚、威尼斯、巴马等地接受了大量
装饰宫殿与教堂的绘画任务。留下了许多光彩的夺目作品。这些壁画有宏大的构图。天顶画有透视的幻觉,而且他们往往把雕塑、绘画、建筑三者混合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装饰效果。这种巴洛克装饰画,不能不说是一种引人入胜的美术新发展。这一幅天顶画《伊洛纳底乌斯的荣光》就是此种风格的杰作之一。
这幅天顶画的作者是意大利后期巴洛克画大师安德列·德尔·波佐(1642-1709)。波佐是特利安人,曾在米兰受艺术教育,早年崇拜卡拉齐兄弟创始的学院风格,后来渐渐从巴洛克画风中学会以夸张空间来表现宗教情节的手法,使壁画增强了它的空间魅力。1665年,他加入耶稣教团,被派赴各地从事新教堂壁画创作。大约从1702年起,他在维也纳从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创作。所以,他在意大利除了与卡拉齐兄弟的学生们一起先后所作的那些巨幅壁画与天顶画外,别无更多的影响,这一幅天顶画是他的代表作。
波佐善于处理复杂的虚构透视,把人物形象置于更大的空间。这种画如没有熟练的透视缩短法技巧,是很难展现其效果的。他先后为罗马圣依克纳蒂教堂的圆形屋顶、半圆形壁龛以及长廊制作了几幅壁画。这一幅天顶画在罗马桑蒂涅亚乔教堂内,是呈长方形的一间客厅顶部。
这幅天顶画上有数百个人物,都是《圣经》传说中的形象:历代主教、天使、圣徒、马利亚、耶稣与上帝等。但大多以裸体、半裸体来展现。高空的最中心处是伊洛纳底乌斯背负十字架升入天国的景象。左侧站在高空云端里的是基督形象。所有形象呈飞翔姿态。周围云气缭绕,衣披的彩色缤纷,使整个天顶显得豁然开阔。当你仰视此画时,会觉得此间大厅是敞顶似的,给人以神秘与不可思议的心理感受。甚至连观者自己似乎也随之飘浮升腾起来。这正是巴洛克装饰艺术的感染力量。当你惊叹不已时,教会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
波佐的艺术成就不仅是这些壁画。1693年,他还著述了一部研究建筑绘画的书,题为《画家和建筑师的透视学》
参考资料:http://www.fx.edu.sh.cn/ziyuan/xksc/meishu/shiqishibashijiouzhou/page2/yiluonadiwusiderongguang.htm
在文学上,巴洛克文学表现了一种病态的人生哲学以及悲观主义的情绪。它惯用的主题是宗教的狂热、人类在上帝面前的无能为力和顶礼膜拜。在艺术上,采用极端混乱、支离破碎的形式,表现夸张的忧郁;又用雕饰的辞藻、谜语似的比喻来玩弄风雅。
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有意在艺术上刻意雕琢,内容上偏向写信仰危机和悲观的思想。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哥拉和卡尔德隆、德国的格里美尔斯豪森、英国的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法国的伏瓦蒂尔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
巴洛克文学有意在艺术上刻意雕琢,内容上偏向写信仰危机和悲观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