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习俗吃年糕、饺子、汤圆、以及各种美味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家家团圆,极尽天伦之乐。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以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较为普遍。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
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祭祀、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这一天的活动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喝重阳酒、吃重阳糕等风俗。
冬至节——公历12月22日或23日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曾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按时间先后排序,我国传统节日一览表:
公历1月1日:元旦,
农历12月底:除夕,
农历1月1日:春节,
农历1月15日:元宵节,
公历3月8日:妇女节,
公历3月12日:植树节,
公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
公历5月1日:国际劳动节,
公历5月4日:青年节,
公历6月1日:儿童节,
农历5月5日:端午节,
公历7月1日:建党节,
公历8月1日:建军节,
农历7月7日:七夕情人节,
农历7月13日:敬老节,
公历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公历9月10日:教师节,
农历8月15日:中秋节,
公历10月1日:国庆节,
农历9月9日:重阳节,
农历12月8日:腊八节。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农历,正月初五,过破五儿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4、清明节,4月5日(或6日)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6、七夕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9、冬至,12月22日(或23日)
10、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11、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儿,祭拜灶王爷
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
17、九月九日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日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