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及市委、市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各项工作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变、变中求快”的主基调,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60亿元,突破2000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78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57亿元,增长18.6%。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6.8和1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42.6:56.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4%。八大类消费品中,除交通和通信类比上年下降2%外,其他七类消费品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食品类上涨7.7%、烟酒类上涨5.7%、衣着类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8%、居住价格上涨0.4%。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4.2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17%(见表1)。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电业局直供)249.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7.06%,其中,乌鲁木齐地区(不含农六师煤电公司)用电量159.24亿千瓦时,增长26.59%。在乌鲁木齐地区用电量中,全行业用电145.22亿千瓦时,增长29.7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4.02亿千瓦时,增长0.85%(见表2)。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2%。其中,农业产值23.45亿元,增长2.54 %;林业产值1.48亿元,增长52.05%;畜牧业产值21.42亿元,增长7.94%;渔业产值0.87亿元,增长2.9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4亿元,增长13.76%。
农作物播种面积88.42万亩,下降11.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2.91万亩,下降16.74%;棉花播种面积2.13万亩,下降11.7%;油料播种面积5.16万亩,下降29.07%;蔬菜(含薯类)播种面积32.47万亩,下降4.65%。
积极推进节水和设施农业建设,新增高效节水农业3万亩,新增设施农业生产基地23个,新(改)建规模养殖小区18个。主要农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蔬菜产量86.37万吨,下降4.65%;水果产量7.61万吨,增长6.94%;粮食产量15.25万吨,下降11.72%;油料产量0.92万吨,下降9.86%;肉类产量7.01万吨,增长5.2%;奶类产量10.25万吨,增长8.79%;禽蛋产量1.41万吨,增长0.81%(见表3)。
全市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36.29万千瓦,增长3.65%;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4.04万吨,下降2.07%;农村用电量2.45亿千瓦时,增长12.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79.96亿元,增长15.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42.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4.7%。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7.5%,其中,轻工业为90.1%,重工业为98.0%。主要工业产品保持稳定增长(见表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8.49,比上年下降18.2个百分点,其中资产负债率为54.52%,总资产贡献率为12.35%。实现利税324.30亿元,下降0.48%;实现利润155.35亿元,增长2.6%;企业亏损面30.23%。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建筑企业完成施工面积3135.2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33.45万平方米。建筑企业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22.34万元,比上年增长5.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含跨地州项目)1010.29亿元,比上年增长59.0%。分城乡看,城镇以上投资1003.02亿元,增长60.9%;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7.27亿元,下降40.3%。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5.58亿元,增长1.2倍;第二产业投资471.15亿元,增长1倍;第三产业投资533.56亿元,增长34.13%。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429.99亿元,增长87.22%,其中,制造业投资267.50亿元,增长90.45%。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中央投资126.17亿元,增长24.77%;地方投资884.12亿元,增长65.49%。基础设施投资386.88亿元,增长68.32%。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类工程投资446.39亿元,增长40.47%,建成农村安居富民房8902套。
截至年底,全市亿元以上重大建设项目199个,完成投资额728.43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总投资的68.3%。特变电工光伏产业循环项目、市供热办的燃煤供热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程项目、新疆阜丰生物科技的16万吨生物发酵制品项目、三一重工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对全市投资起到强力拉动作用。
房地产投资仍保持平稳增长,但销售呈下降走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16.26亿元,增长10.58%;商品房施工面积2344万平方米,增长31.0%;竣工面积631.08万平方米,增长1.06倍;商品房销售面积389.84万平方米,下降16.0%;商品房销售额216.12亿元,下降10.79%。
全年投资48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2个,新建房屋10662套,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4552套、廉租房5072套、经济适用房2544套。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4.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33.84亿元,增长19.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00.51亿元,增长22.0%。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833.97亿元,增长20.1%;乡村零售额0.38亿元,增长7.0%。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9.5%;日用品类增长19.3%;金银珠宝类增长16.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1.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3%;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8%;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9.0%;通讯器材类增长6.4%;书报杂志类下降1.4%。
建成文化和餐饮特色街6条,创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示范街18条、示范店578家;社区蔬菜肉食品直销点达450个,“放心肉”品牌连锁店达37个。
年末全市拥有年成交额上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25个,其中10亿元以上市场14个。全年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615.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3%。
六、对外贸易和旅游
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3.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出口80.64亿美元,增长20.5%;进口23.3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实现贸易顺差57.31亿美元。
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51个,引进区外到位资金366亿元,增长37.45%。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5家,境外投资项目29个,实际利用外资1.93亿美元,增长21.0%。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含一日游)1747.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7%,其中,接待国外游客36.56万人次,下降7.6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9.88亿元,增长21.28%,其中国际旅游收入12.98亿元,下降2.2%。年末全市拥有三星级以上饭店67家;旅行社154家。
七、交通、邮电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272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2公里。年末拥有各种机动车辆54.4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3.65%;其中私人拥有汽车36.78万辆,增长31.92%。
全年交通货运周转量310.3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铁路79.22亿吨公里,增长6.3%;公路228.77亿吨公里,增长12.2%;民航2.38亿吨公里,增长15.0% 。
全年客运周转量267.9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9%,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33.42亿人公里,增长9.5%;公路旅客周转量64.52亿人公里,增长0.5%,民航旅客周转量170.04亿人公里,增长21.1% 。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5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94亿元,增长19.4%;电信业务收入55.70亿元,增长15.9%。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38.20万户,比上年末减少1.8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59.7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07.74万户;互联网用户283.5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2.04万户。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达到317.7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2.01 亿元,增长22.21%。在税收收入中,国内增值税19.79亿元,增长5.99%;营业税97.18亿元,增长20.36%;企业所得税31.32亿元,增长23.44%;个人所得税 14.95亿元,增长16.46%。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63.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2%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5.60亿元,增长23.95%。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192.54 亿元,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4.07 亿元,增长27.31% ;教育支出49.77亿元,增长21.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37 亿元,增长6.78% ;住房保障支出12.18 亿元,增长64.67% ;医疗卫生支出10.92亿元,增长2.82%;交通运输支出4.97亿元,增长63.28%。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19.1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781.46亿元,增长20.4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15.97 亿元,增长16.7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45.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1%,其中,短期贷款943.65 亿元,增长24.1% ;中长期贷款1866.87亿元,增长17.39%。
年末全市拥有保险公司179家。全年保费收入7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5亿元,增长12.80%;人身险保费收入52.78亿元,增长17.45%。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23.08亿元,比上年增长39.71%,其中,财产险13.32亿元,增长48.16% ;人身险9.76 亿元,增长29.6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截至年底,批准成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各级重点实验室32家;拥有各级创新型(试点)企业92家。经科技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3家,占全疆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8.1%。全年专利申请量2973件、专利授权量1607 件,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9.9% 和26.6%。
年末,各类学校在校生达65.99万人,比上年增长1.5%。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3.60万人,增长3.6%;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8.82万人,下降5.0%;普通中学在校生16.89 万人,增长1.4% ;小学在校生20.02万人,增长1.5%;幼儿园在校生6.61万人,增长6.8%;特殊教育在校生0.05万人,下降2.4%。
新建双语幼儿园和青少年活动中心16所,完成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等基建项目95个。全年落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补助经费3809.7万元,惠及中小学生27万人。积极开展定点帮扶及送教下乡活动,落实农村义务保障专项经费3520.71万元,惠及21万人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组织典型事迹报告会和“千人宣讲团”下基层宣讲720余场次。大力推进机关文化建设,形成78 家单位机关文化品牌。新(扩)建社区文化活动场所121个,在社区(村)放映公益电影8826场次,开展惠民演出300余场次。全面启动乌鲁木齐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7坊街荣获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达1692个,比上年增长0.4%,其中,医院14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1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8个,其他卫生机构(疗养院)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56万张,比上年增长0.5%,其中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4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14万人,增长3.3%,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0万人,注册护师、护士1.33万人;全年总诊疗1975.4万人次。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推进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在34个行政村、1个乡,实施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建全民健身路径40套;新建“街心花园”健身路径46套。竞技体育成效显著,在全国第十二届冬运会上,我市代表队取得了2金、2银、1铜的优异成绩。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12 年公安人口年报资料测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35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13.79万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5元,比上年增长13.9% ;农民人均纯收入10356元,增长22.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85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食品支出5297 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8.4%。
全年新增城镇人员就业8.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3%。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9万人;新建“一站式”就业服务大厅50 个。“ 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2009 年以前登记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亿元,实现创业带动就业1.8万人。
新(扩)建社区老年活动中心12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个。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82.20 万人,比上年增加7.24 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6.12 万人,增加6.98万人;失业保险72.08万人,增加4.09 万人;工伤保险71.27 万人,增加5.13万人;生育保险61.52 万人,增加3.94 万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7.9%,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4.6% 。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增加到每月1936 元,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达到每月1140 元,公益性岗位人员每月增加社保补贴和生活补助361元。年内3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全年发放低保金9742 万元,各类专项救助金9078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投资近30亿元,用198天完成了“田”字路一期建设,使整体交通通行能力提升30%。投入近500亿元实施了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续)建会展大道二期、会展北路、北京路北延、城北主干道等24条道路,地铁一号线建设正式启动。打通24条“丁字路”、“断头路”,改造提升巷道600条,新建5座机械化立体停车库和53个停车场。
完成红雁池、西山水厂扩建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20万方;完成电力线网入地改造92.81公里;机械化清扫、清雪作业率分别达40%和61%。
筹资121亿元(其中政府投资72亿元)对中心城区所有燃煤供热设施进行“煤改气”。同步拆并改造分散燃煤锅炉11705台,新增热电联产面积360万平方米,改造既有建筑节能面积326.5万平方米。完成35家污染企业搬迁转产和30家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单位限期治理。全年减排二氧化硫6万吨、烟尘2万吨、氮氧化物1万吨。入冬以来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6%,创空气质量监测历史最好成绩。
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死亡率为0.12 ;工矿商贸企业十万就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为3.72;煤炭百万吨煤死亡率为1.4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3.73。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4、医疗卫生机构数不含兵团驻乌医疗机构、武警及部队医院。
5、科学技术资料为乌鲁木齐地区,不含兵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