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一个淳朴勤劳而又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和青海东部地区的民和、乐都、大通、湟源、同仁县,以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等地。
土族民间盛行各种曲调优美的民歌,情节动人的口头文学,如叙事诗、民间故事,以及“花儿”、“安昭”等。土族山乡还盛行专门赛歌的“花儿会”。“花儿会”多在每年农历二月二、四月初八、六月初六、七月十五举行。届时方圆数百里的群众、成千上万的民间歌手和正在热恋之中的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花儿会”上,尽情地赛歌。“花儿会”一般举行3天。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境内山川相间,地势北高南低,海拔2100--4374米之间。县城威远镇距省会西宁市30公里。截止1999年,总人口36万多人。有土、藏、回、汉等11个民族。其中土族6万多人。
土族服饰
土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互助、乐都、大通一带的土族服饰,仍保持传统习俗,但也有很大的发展变化。民和地区已基本汉化,同仁地区则已基本藏化。
土族的男子服饰,以短为主,长短结合,青年人的衬衫、腰带、鞋袜都要绣花。青年妇女的夏装是长短结合,在家里一般穿长衫,在田间一般穿短衣。她们的白布汗褂大衣襟的胸前镶方块绣花布(汉语叫"胸花"),袖口有二寸多宽的黑布镶边。腰间系采绸或绣花棉布带子,足蹬浅腰鞋,鞋面绣花。头戴"拉金锁"翻边毡帽或礼帽,有的还在礼帽上插上花。
土族妇女的长衫,有单的,有夹的,还有上棉的,土族语分别?quot;年昂"、"汪西日"、"郭登"。袖子上套有用红、黄、绿、紫、黑色缎料堆制的花袖筒,土族语叫"绡藻"。妇女们的裤子,一般为蓝色长裤,并套上裤筒。未婚姑娘为大红色,已婚妇女为黑色,四十岁以上的妇女不再用了。裤筒边沿为蓝白色夹缝。裤子上面还要穿百褶裙,互助等地为大红色,民和地区为 绯红色和绿色。老年妇女都穿长衫,套一件黑色蓝色镶边坎肩。
土族妇女的头饰繁多,原来有"马鞍"型、"三叉"型、"铧尖"型和"干粮"型等。到了四五十年代,互助等地又开始讲究"土人头"、"藏民头"、"达子头"、"汉人头"。土族妇女中的"藏民?quot;,夏季戴礼帽,冬春戴狐皮帽。头发梳成两个从头顶到辫梢,由红、白彩珠串连起来,辫梢连绣花辫套,辫子垂至膝盖以下。穿长衫、长裤,勒绸、布彩带,蹬绣花鞋。"达子头",戴翻边黑色毡帽,穿长衫、长裤,勒绸、布彩带,蹬绣花鞋。
轮子秋
轮子秋是土族人民勇敢、智慧、团结的结晶和象征,也是土族男女老幼喜闻乐见并踊跃开展的传统活动。 关于轮子秋的起源,有一则美丽神奇的传说。相传土族先民为了寻求生活的出路,先后用青龙和野牛犁地,都失败了。最后用黄牛耕地,"犁了南滩犁北滩,洒下金子般的青稞种子"。秋天,制作木车,运送收割的庄稼。当最后一车麦捆运上场时,车子翻了,只见两个净肚娃娃在朝天的那扇车轮上飞舞,口唱丰收的家曲《杨格喽》。
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一个淳朴勤劳而又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和青海东部地区的民和、乐都、大通、湟源、同仁县,以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等地。
土族民间盛行各种曲调优美的民歌,情节动人的口头文学,如叙事诗、民间故事,以及“花儿”、“安昭”等。土族山乡还盛行专门赛歌的“花儿会”。“花儿会”多在每年农历二月二、四月初八、六月初六、七月十五举行。届时方圆数百里的群众、成千上万的民间歌手和正在热恋之中的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花儿会”上,尽情地赛歌。“花儿会”一般举行3天。
青海婚俗民和土族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