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看行测首先,片段阅读是比较容易拿分的题型。考生只要准确的理解语意,就能够得到这部分的分数。有的同学会说,读不懂。那么,考生可能需要针对自身进行思考,是否有用心在读,读不懂是因为什么原因。总结了读不懂的原因,避免下一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解决了读不懂的问题,如何在最后的一周里,提高片段阅读的做题能力呢,方法就是:最后一星期每天坚持做十个题目。
其次,判断推理题也是拿分的关键。判断推理题中的类比推理考察的是日常常识;定义判断也是考察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没有技术含量,没有复习的情况下,也应该可以拿分的。拿时间排序题来说,考生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如果出5个题目,起码可以作对两到三个。
判断推理题目想要拿分,那么方法就是:多复习,做题目,找感觉。
逻辑推理题型,如果没有学习逻辑,考生就会掉进正常思维与逻辑思维不同的陷阱之中。如果考生想要提分,逻辑推理一定是重点。同学们只要经过认真的复习,十个题目有八道可以作对。
考生们在接触到图形推理题目时会觉得非常的难,看上去就晕。但其实它的规律是有限的。规律很简单。考生应该在一周的时间内快速的总结规律。数量关系中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规律固定,与图形推理一样,利用规律就可以作对。是提分的亮点。
数学运算是大家头疼的地方。提高有难度。数学不同于其他科目,它是有技巧可言的。考生们可以通过平时的复习归纳出来题型,通过一定技巧,实行。
资料分析也是提分的亮点。资料分析题会有五个小题。其中的一到三个题目是不需要计算,直接判断可得答案。纵观考生中整个资料分析题型,会发现10—20个小题中,会有近10个题目可以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那么这部分分数不能丢。
建议,考生在最后一周复习中,每个部分都不能放弃,考生们通过平时做题,拿到基础分的同时, 在最后一周进行技巧、规律的归纳总结,就能够提高做题技巧拿到更多的分数。一个星期时间能够使考生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定分数。基础+提高是硬道理。
提示:在考试的最后七天复习中,题海战术已经不适用了,将做过的题目总结,进行查漏补缺,做好知识的巩固与维持做题的手感才是关键。对于行测的复习,最后一周考生们坚持每天一定量题目的训练,保持做题的手感,那么考场上就会更好的发挥。
接下来是申论的提分:
相信很多参加公考的朋友们都会有这些疑问:我的申论分数怎么这么低?明明写了很多题怎么就得不到提升?复习很久居然比裸考的朋友分数还低?一系列的疑惑让很多考生摸不着头脑,对申论的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历年国考的申论平均分也一直在40分左右浮动。所谓“得行测者得天下,失申论者失公考”,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申论神秘的面纱,打倒申论这只“拦路虎”!
攻克申论的秘密在哪里呢?小编认为,申论备考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攻克申论要树立正确的申论观。所谓申论观不是某个具体的技巧,不是某个具体的表达,而是是对申论的整体把握。当前的申论考试,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模拟公务员的工作实务考查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即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基础是归纳概括能力,再加以逻辑、格式角度的加工整理,所以申论备考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申论观,夯实归纳概括能力。
二、攻克申论要把握命题人给定材料的逻辑主线。申论命题是演绎式思维,即先确定主题再来找材料,并把主题镶嵌到材料中的过程,而申论答题的逻辑则恰恰相反,申论答题是归纳性逻辑,考生要把给定材料里所隐含的命题人抽象逻辑还原成一种具体的答案,还原度越高,分数就越高。而这种还原的基点是材料逻辑,如果抓不住材料的逻辑线,那么抄出来的材料就只能是一星半点的碎片信息,或者是毫无逻辑的大段原文,后果就是即使写满了整张答题卡但得分效应却很低。
三、作答申论时要有意识地保留材料关键词。当前市面上申论理论五花八门,申论技巧眼花缭乱,那么评价这些方法的标准是什么?标准只有一个,即有效性。通俗地说,就是这些方法能不能帮助你在考试中拿到高分。申论作答的试题是主观的,但评分标准却是客观的,即阅卷老师见到得分点就给分,而这些得分点大多会是给定材料中的原词。很多考生申论败北的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材料,在申论考试过程中越过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去进行作答,缺乏采点得分的意识。只有掌握科学的申论学习方法,方能在公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挺进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