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兵力上远胜曹操,却吃了败仗,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战前
1、双方的实力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回陈留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最终在李、郭之乱时抓住机会从而登上了权利的高峰。败张绣、破袁术、得徐州,除吕布使其势力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其中虽然有投机取巧的因素,但是却也显示了当时朝廷的暗弱,说明了曹操的谋多略广。
袁绍的家族为四世三公,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初任渤海太守时手中手握兵权,又骗韩馥,败公孙瓒等使其坐拥青州、幽州、冀州、并州四地,带甲百万,威震一方。虽然有他的对手实力不济的原因,却可以看出袁绍也是能把握一定机会的人。
2、当时各方势力
三国初期,除了袁绍和曹操,比较突出的还有江东的孙权和荆州的刘表。可是因为孙策刚亡,孙权需要进一步巩固实力,而刘表是无能无为之人,其愿望只是保守荆州之地。
袁绍自视甚高,对于孙权和刘表都是以命令的方式来要求同他们结盟。可是袁绍的实力又无法真对孙刘起到制约的作用,在夺韩馥的冀州时所用的欺骗手法也令他人所不齿,所以在寻找同盟的时候并未得到大家的支持。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在别人的眼中不轨之心,可是孙刘在实力上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且那时他们名义上毕竟还是朝廷的官员。尚且刘表庸碌,孙策又死于刺客之手。曹操对战争的决心由犹豫转为果断。
3、战争的原因
战争的起因有很多的方面,最重要的是袁绍实力在当时是最强,可是毕竟不在天子的身边,是为了登上权力最高峰之争。
二、战时
天时:“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夫环而攻之必有的天时者矣”。那么,袁绍进攻许昌是在最佳时机吗?
在曹操攻打徐州之时,刘备就曾请求袁绍趁许昌空虚之际进攻,可是那时的袁绍却因为自己的小儿子患疥疮为由拒绝从而错失了最好的战机。而在曹操攻下徐州,兵强将猛,意气风发,士气高沾的时候下令出兵,田丰曾经劝说,现在先罢兵,以待天时。结果被袁绍以懈怠军心的罪名囚禁。
袁绍自认是为朝廷“清君侧”,讨伐曹操这个汉朝的奸臣,是兴仁义之师。对当时的士兵心理还是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所以说在战役打响之前,曹操天时上略胜一筹。
地利
袁绍在地利上有着很大的优势,官渡靠近河北,在战争的补给和利用地形布置战术等方面都占有优势。反观曹操,因为补给线比较远,无法及时得到粮草。
但是从小的方面来说,曹操的兵马囤积在官渡这个咽喉要道上,“占其地利以扼其喉”从而使袁绍的兵马无法顺利的突破这道防线。
所以在地利上袁绍略胜一筹。
人和
兵力比较:袁绍70余万,而曹操仅有7万多人。
“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曹军兵虽少,但经过千锤百炼,作战经验丰富,训练有素。
战将
曹操人才济济,张辽、许褚、徐晃、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等都是忠心耿耿,英勇善战的世之名将。而袁绍处,当时河北名将文丑、颜良已死,张颌、高览忠心动摇最终投降曹操,韩猛有勇无谋,淳于琼嗜酒无度。
谋臣
从谋士上来说,曹操则有郭嘉、荀攸等都足智多谋之士;袁绍处,虽有沮授却言不听计不从,审配虽有谋略,却用之于催粮,郭图妄得虚名,许攸也投奔了曹操。
主帅
在双方交战之时,主帅往往可以左右战争的结局。
袁绍好谋而无断。
用人的失误:
田丰、沮授都是忠心耿耿,有谋有略。田丰从战争开始之时就提醒袁绍此时并不是开战的最好时机到沮授向他提出用矿日持久之战,袁绍都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从而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审配应该算是袁绍手下的最具谋略的谋士了,可是在战争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袁绍却使他去冀州催粮。
派往乌巢守粮的是淳于琼,淳于琼嗜酒无度,在乌巢根本没有多做防备。
郭图,则是一个无谋之辈,只知阿谀奉承和逃避责任。
谋略和机会的把握:
初期,袁绍兵多粮广,补给源源不断,可是曹操兵少粮微,补给线长。若此时袁绍和曹操打一场持久战,逼得曹操粮尽退军,再在其退军之时随后掩杀,历史可能会改写。
在许攸得到曹操写给荀彧信时,得知曹操军中已经没有粮草,曹操也想放弃这场的战争,于是提议袁绍分兵突袭许昌,若是这样,这场的战役的最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曹操将无法分心两顾,最终结果也就不得而知了。
到徐攸得知曹军中无粮,军心涣散,曹操自己也有退出该场战役的心思,故提议袁绍一方面在官渡拖住曹操,另一方面派兵直突袭许昌,可是袁绍却不用其谋,最终还导致许攸投降曹操。
在曹操袭击乌巢,袁绍未在第一时间派兵援助乌巢,不听张颌之计却听无谋郭图之谋,导致了张颌和高览投降曹操。
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常常是仅凭自己的喜好,并未将各谋士的建议与当时的战局联系,最终导致整个战局的失败。
曹操雄才伟略,高瞻远瞩,善于把握局势和利用机会。
从用人上:
曹操充分的考虑到各将领的才能,在任何战术布局中都会派遣不同的将领,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在得知韩猛运粮的信息后果断的派兵偷袭,到初降许攸报告乌巢乃囤粮之地并成功地运用计策使曹军出奇制胜。
从谋略和机会把握上:
战争初期,袁绍军有70余万,而曹操只有7万多人,众军皆惧。荀攸以袁绍军虽多可曹军都是精锐之师,利于急战不可迁延日月。曹操听取荀攸之言,坚定了对袁绍作战的决心。
退守官渡时,采用了刘晔的计谋,将袁绍的进攻一一化解。
在双方对峙一个月之后,曹军军力渐乏,粮草不继,曹操也有意放弃官渡退回许昌,征求荀彧的意见,荀彧说正是用奇兵的时候,整个战局的成败也在此时,并且曹军兵虽少,可是钉在官渡扼住了袁绍的咽喉,使袁绍之兵不能前进,袁绍的兵势此时正是将要懈怠的时候,也是曹操用奇兵以胜之的最好机会。此时的曹操大喜,命令所有的军士努力死守。
曹操军在巡哨之时,得知韩猛运粮将到的信息,曹操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烧毁了袁绍粮草 ,使袁绍军心涣散。
许攸转投曹操是整个战局转变的最大机会,许攸告知曹操袁绍的囤粮之地,曹操果断地做出了战术部署,一举烧掉了袁绍在乌巢的囤粮,并用巧计击退了袁绍袭击曹军大营的军队,不但使得张颌、高览等大将投降还扭转了整个战局向有利于曹操的方向。
在烧乌巢囤粮成功后,曹操扬言调拨人马进攻袁绍的酸枣、邺郡、黎阳,在袁绍军出动去救这三个地方的时候,攻击袁绍军,一举将其打败。
四、战后
曹操继续的巩固官渡之战的胜绩,在仓亭大破袁绍之兵,后利用其子争夺冀州之主,力量分散之时听取郭嘉意见一鼓作气平定了冀州。 从此,曹操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势力。
分析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袁绍,字本初,其家族背景显赫,四世三公,均是位高权重的人物。袁绍在十八路诸侯征董卓时,曾是大家公推的盟主。在后来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局面下,袁绍击败了孔融、公孙瓒等诸侯,逐渐拥有冀、青、幽、并四州的领土,成为雄居北方、实力最强的诸侯。他自恃地广人众,兵多粮足,想在官渡一举歼灭曹操集团,从而占领当时的首都许昌,称霸天下。但经过近乎两个月的激战,所带去的几十万人马被杀得只剩下八百余骑,狼狈逃回他的老巢冀州、兵精粮足、实力强大、不可一世的袁绍集团为什么会败在兵力不足、而且军中缺粮的曹操集团的手下?我认为,袁绍兵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袁绍不善于用人。
这个尽起冀、青、幽、并四大州兵马,拥有七十万大军的兴兵征讨曹操的袁绍,手下本来有许多有本领、有能耐的勇将,比如张郃就是一个武艺精纯、身怀绝技,能独当一面的猛将,但他不用张郃来守屯粮的乌巢,却将一个嗜酒如命的淳于琼派到了这个极其重要的岗位上,怎能不误事。
其次,袁绍不用良才,更不采纳良谋,怎能不失败,怎能不众叛亲离。
田丰、沮授这些有谋略的忠义之士要么被贬,要么获罪;还有张郃、高览这些勇将由于不被重用,一个个离他而去投到曹营。实力派谋臣许攸在关键时候(截获曹军情报后)向袁绍献上的妙计不被采纳,反倒遭到袁绍一通大骂,后来许攸投降了曹操,给曹操带去了袁军的一些重要的军事机密情报,促成了曹军实施夜袭乌巢的军事计划,使这场战役出现了重大的转机,从而一举扭转了战局,使曹操这一弱势军事集团转败为胜。
本来有许多好的谋士,大部分都不被任用,只剩下审配和郭图。在官渡之战的开始和相持阶段,审配还出了几个好主意,比如他曾建议堆筑土山、打地道打击敌人,使得曹兵寸步难行、防不胜防,还说得过去。至于这个郭图,我看纯粹是纸上谈兵的主儿,他拘泥不化,生搬硬套什么“围魏救赵”的经典之计,遭到了大败,他看到自己的过失害怕获罪,于是又玩起了阴谋诡计,不仅在袁绍和将领(张郃、高览)之间拨弄是非,而且反复无常、阴险狡诈,实为一个卑鄙小人!袁绍用的是这样的小人和庸才,他怎能战胜曹操?!可怜这个满腹经纶的沮授了!战争刚刚开始,他就献了一个良谋,希望搞持久战,以消耗对方的粮草然后取胜!但这不符合急于求胜、气势汹汹的袁绍的心理,袁绍带着那么多的精兵强将就是想一举歼灭曹军、攻克许昌的,因此他认为沮授的良策是“慢我军心”是可想而知的。沮授因这一次献计而获罪,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军中。但这个可怜而忠义的沮授还是能以大局为重,他在被拘禁的牢笼里尚且时时关注两军的战况,当他夜观天象发现“忽见太白逆行,侵犯牛、斗之分(意即贼兵劫掠之害)”,于是他冒死向已醉卧的愚蠢的袁绍进谏:“乌巢屯粮之所,不可不提备。宜速遣精兵猛将,于间道山路巡哨,免为曹操所算。”言说乌巢粮草的重要性和保护粮草的重要意义。可惜袁绍不仅没有采纳他的合理化意见,反而将他大骂了一顿,而且还丧心病狂地以“玩忽职守”的罪名斩了监押沮授的兵士。
最后,袁绍不善于用兵,多疑而优柔寡断,不会抓住有利战机,以致白白坐失良机。
当两军在官渡相持了近乎两个月的时间后,谋士许攸忽然截获了曹操军粮告竭的重要军事情报,于是他向袁绍献计说:“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审时度势,这是那么厉害的妙计啊,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当时袁绍采纳了许攸的这一计策,我看历史将会重写,那时统一北方的将是袁绍而不是曹操了
但这个骄傲、多疑而又愚蠢的袁绍,就在这个关键时候,不仅没有采纳谋臣许攸的妙计,反倒将许攸这个很有实力的谋臣拱手相送给敌人。还不仅仅如此,这个被骂出去的谋臣许攸还带走了袁绍的若干军事机密。许攸后来告诉了曹操嗜酒无备的将军淳于琼守把袁绍的军粮库乌巢(绝密情报),曹操当机立断,立即实施夜袭乌巢的军事行动,完全烧毁了袁绍大军的储备粮仓,兵无粮自乱。你说袁绍愚蠢不愚蠢?袁绍怎能不失败呢?这是怎样的战役啊?
后来袁绍的谋臣许攸投降曹操后,向曹操和盘托出他曾向原来的主子袁绍献的计策,曹操听后大惊,几乎被惊出了一身冷汗说:“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可见许攸的计策是多么得厉害,但就是这个良策却被愚蠢而蛮横的袁绍说成是:“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啜赚吾军耳
这个看似庞然大物的袁统帅啊!真是好谋无断、色厉内荏的草包,就这样,白白丧失了一个置曹操于死地的大好时机,他怎能不失败。
曹操为什么能大获全胜?
袁绍所欠缺的,正是曹操所拥有的。正是袁绍的缺点和失误成就了曹操的胜利!曹操会用人、知人善任、善于笼络人才,而且办事当机立断,敢于毫不犹豫地采纳谋臣的良谋,他能不胜利吗?
不得人心。狂妄自大,用人不当,听不进忠言。你可以看下 易中天的 《品三国》说的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