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农药,需要国家颁发“特殊营销证书”,因为国家对某些危害性大的物品,全部都按“特殊证”处理!
在农村的话至需要办理个体户营业执照,一般注册资金只需要2000到5000元,去当地政府咨询咨询每个店面政府还有补贴我们这里补贴1000元
农药营销10大“战略”
中国农药销售网 2008-11-21 08:52:07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1、多宣传品牌文化,少宣传产品文化。
目前,农药企业只知道宣传产品和产品的商品名称,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因为企业品牌,是铁打的营盘;产品名称,是流水的兵。产品严重同质化,已是不争的事实。相同的配方,同样的有效成分,只是商品名字改变而已,只要不是假伪劣,内在品质基本上一模一样的,连成本也不相上下。
在这种情况下,宣传产品文化,已毫无意义,营销企业品牌文化才是长远之道。
2、培育出年回款额过1000万元以上的单种“大产品”!
目前,在23000多个产品证件里,每年平均每个证件销售不超过200万元,加之规格细化、包装细化后,使每种品规平均销售额没有突破60万元/年。
企业应该实施“大产品策略”,即大力培育单个品种回款总额必须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产品,否则就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添之不见其多,减之不见其少,没有任何市场影响力可言的。
3、培育生命周期在5—8年以上的“长寿产品”。
目前,3年卖倒一个新产品,流水的产品无法托起一个铁打的品牌,刚刚有一点市场影响力,产品就死在经销商的“拔苗助长”之中,品牌失去了产品依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长线产品”的培养,十年磨一剑,品牌影响自然来。
先有长寿的产品,后有长寿的品牌;先培养长寿的产品,然后才有长寿的企业影响力。
连续5—8年的持续努力推广和精心维护,产品也自然而然成了“品牌”,企业品牌的大厦,才有了坚实的产品基础。
4、忠诚农户的培育,忠诚客户的培育。
目前,大多数农药企业知道产品被“卖”出去了,但不知道被谁买去的,也不知道被谁在“使用”的,不知道谁是回头再购买,也不知道谁是偶然购买,更不知道谁是一次性购买。使用者(农民)行为分析远远没有做到,且企业根本没有心思去分析,只知道卖货、卖货、还是卖货,不知道分析买货人行为心理分析。农民购买农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对于企业的忠诚,所以企业的销售量也是随机行走、飘忽不定。
选择不同厂家合作的机会太多,于是经销商更“朝秦暮楚”,没有忠诚度可言。厂家对商家更是只看利润、不看忠诚,也是商家改变选择主意的原因之一。
其实,物质利益追逐之外,农民和经销商对于企业归属感、品牌文化上的认同和接受,也是很在乎和有情意的。购买忠诚度的培养,应该作为农药企业的一种长远规划。
5、品质、服务、信誉、文化的差异化!
目前,农药企业更多的是包装差异化、规格差异化和名字差异化,这些都是外在“皮毛”表面差异化,不是内在“精髓”根本差异化,“差异化”的表面追求已经被走向了“误区”和“陷阱”。
真正的差异化,应该是品牌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基层推广差异化,企业营销模式差异化,而不在于“外在表象”差异化。
6、重心下移,关键是技术推广重心、售后服务重心的下移!
目前,农药企业也在谈终端销售、渠道下移,这是对的,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合适如此这样做的(大公司有条件和资源将重心下移,中小公司因为实力原因无法做到)。其实更关键的是技术推广、产品宣传和售后服务等重心下移到基层重点乡镇和种植基地,而不是跑到乡镇选代理商,更不是在农村做“直销”,那样中小企业越做越累、越做越烦,人财物都无法跟上,营销费用和管理成本反而上升。
7、致力于打造地区性强势品牌!
因为地域、种植结构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差异,农药产品中至今难以出现一种像“非常可乐”那样的通用产品——“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农药产品。巨大的差异性,注定不可能出现“一个产品、全国通用”的“大众普及型的农药品种”。
因此,最现实的出路是,单品突破,抢占山头,自立为王,巩固区域革命根据地,成为地区强势农药品牌。
`X·P潴/鼓掌来自招财进宝团队真情回答,如果你觉得我说的没错请采纳我的答案,谢谢!!回答问题,质量第一,若仍有疑问,欢迎追问,本人将在第一时间补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