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东西并不见得先进。
1、正如hifi发烧友所说,是并联调节输出电压的。三极管2N2905和输出电压是并联的,是通过调节三极管的导通深度调节影响输出电压。这是大的调节原理。
2、利用了运放的输入端的比较作用。运放在这里可以归结成是同相放大。2脚接基准。3脚接输入。
3、2脚和6脚接在一起,又接了稳压管。这说明电路废弃了运放的放大输出作用。
4、三极管的基极接到运放的电源输入端。当运放正向输入端3脚得到的分压高于2脚参考电压的时候,运放的输出电压将升高(实际上受稳压管钳制不变),但运放对电源电流的需求也变大,表现为三极管的基极导通电流变大,导通程度增强,使输出电压变低。
5、根本的调节原理可以归纳为,利用运放在放大过程中本身对电流的需求变化反过来调节三极管导通程度,从而调节输出电压。
6、还是觉得这个东西并不见得先进,虽然可以实现稳压作用。先说指标,输入高于输出2伏,视乎LM317等也可以达到,且有内部保护电路。负载力更强。再说调节能力,运放虽然说接的是同相放大,但利用了输入电压升高时7脚导能力便强的趋势,实际上是又反向了一次,相当于三极管2N2905的基极接到了接到了另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的一个电阻下方,这一点并没有什么,或者说,干脆直接将运放接成反相放大,用输出端去控制三极管的基极岂不是有更大的调节能力?
7、这个电路的长处也许是可以有更小的输入、输出压差(虽然标示输入电压高于输出2伏)。因为从输入到输出中间没有串联复杂的电路。
8、电路也许可以改进成运放反向输出直接控制三极管。或者同相放大输出直接控制 NPN型三极管。
9、并联调剂对整个电路的影响力,也就是并联调节的调节能力可能很有限。
1、是并联调节输出电压的。三极管2N2905和输出电压是并联的,是通过调节三极管的导通深度调节影响输出电压。这是大的调节原理。
2、利用了运放的输入端的比较作用。运放在这里可以归结成是同相放大。2脚接基准。3脚接输入。
3、2脚和6脚接在一起,又接了稳压管。这说明电路废弃了运放的放大输出作用。
4、三极管的基极接到运放的电源输入端。当运放正向输入端3脚得到的分压高于2脚参考电压的时候,运放的输出电压将升高(实际上受稳压管钳制不变),但运放对电源电流的需求也变大,表现为三极管的基极导通电流变大,导通程度增强,使输出电压变低。
5、根本的调节原理可以归纳为,利用运放在放大过程中本身对电流的需求变化反过来调节三极管导通程度,从而调节输出电压。
6、还是觉得这个东西并不见得先进,虽然可以实现稳压作用。先说指标,输入高于输出2伏,视乎LM317等也可以达到,且有内部保护电路。负载力更强。再说调节能力,运放虽然说接的是同相放大,但利用了输入电压升高时7脚导能力便强的趋势,实际上是又反向了一次,相当于三极管2N2905的基极接到了接到了另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的一个电阻下方,这一点并没有什么,或者说,干脆直接将运放接成反相放大,用输出端去控制三极管的基极岂不是有更大的调节能力?
7、这个电路的长处也许是可以有更小的输入、输出压差(虽然标示输入电压高于输出2伏)。因为从输入到输出中间没有串联复杂的电路。
8、电路也许可以改进成运放反向输出直接控制三极管。或者同相放大输出直接控制 NPN型三极管。
9、并联调剂对整个电路的影响力,也就是并联调节的调节能力可能很有限。
这种是并联调压,不是常见的串联调压,通过调节三极管的导通深度,限制输出电压,RS是电阻。这种电路适合小电流大范围调压的,以我看淘汰了还不如LM317
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结构,我是这样理解的:
LM338 - 5.0 是精密 5V 电压基准源,动态内阻极低,典型值是0.6Ω,运放 LM308 是射极跟随器的接法,2、3、6 脚电位相等,即 V2 = V3 = V6 = 5V ,Rs 与 三极管构成并联稳压电路,而运放是控制器。
Vin↑ ,V3↑ ,V6↑ ,Io↑(运放输出电流),I7↑(运放电源电流),Ie↑,URs↑,Uo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