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界动态 | 热点聚焦 | 连载 | 文汇出版精品 | 书摘 | 新书 | 人物 | 图书排行榜 | 书评 | 金庸茶馆 | 书店导航 | 文新频道 -> 读书 -> 新读写[新人物] 月 色日期:2004-10-22 作者:顾文豪 来源:新读写 初读莫泊桑的《月色》,毫无头绪;再读,稍有兴致;细读,好好探究一番作者的巧手运营、妙笔谋篇,真如置身于皎洁月色之下,通体清爽。
众所周知,莫泊桑师从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福氏有句名言:“作家笔下的文字应该是一字不移的。”所以写作对于这位“苦行僧”而言,实在是一种艰辛的营生。力求字字珠玑,恰如其分,那是作家学养和德行的卓越表现,因此,莫泊桑的笔下也多少带有老师的情致。《月色》一文便是作者高超的文学表现手法的典范。
《月色》的谋篇布局,实在令我不由击节赞赏。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开篇点题,铺排人物,构思情节,而是以迂回环绕的手法间接地、慢慢地向主题靠近。莫氏恰似一位导游,带领读者在他早已安排好的迷宫中细细巡游,不急不躁,自然而然地将书中的思想表达出来,实是“妙手偶得之”。
马理尼央,一个“笃信宗教、性情激烈、正直不阿、坚定于自己的信仰”的教士,一个“顽固的糟老头”,一连几个形容词就顺手描摹出了人物性格,干净凝练,言简意赅,却又一清二楚。
之后,作者以旁白式的叙述,将马理尼央的种种固执、迂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于是,在平淡的叙述中,作者的伏笔便埋下了。是的,马理尼央“痛恨女人,不自觉地恨女人,看不起女人”,他认为“女人是软弱的,危险而又神秘地扰乱人心的事物”,由痛恨女人自然地过渡到痛恨爱情。在他看来,爱情是“女人为了引诱男人和考验男人”。这样的安排的确严丝合缝。但是,作者没有不给自己留退路,他巧妙地为下文铺排了线索。的确,马理尼央是固执的,但是却坚信“上帝做任何事都是有理由的”,这种近乎愚痴的笃诚使得下文中马理尼央最终的“退却”合情合理,而马理尼央的对于爱情的憎恶,也使他听说外甥女的恋爱之事而怒发冲冠看来顺理成章。写到这儿,又不得不惭愧起来,我们写文章总是前言不搭后语,而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却是运筹帷幄的军师,统揽全局。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描写马理尼央听闻外甥女的恋事而怒不可遏一节,将马理尼央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入木三分。
随后,作者用唯美的手法描写了那晚的美妙夜景,读来美不胜收,真是神来之笔,更是为马理尼央的转变渲染了氛围。之后一连串的“为什么”,将马理尼央心中的矛盾与思想的挣扎一步步刻画出来,引向文章的主题。
文章直至最后,才凸现颂扬人性的主题。前文蓄势,后文在美丽的月色中,让马理尼央悟到天机。读者心情这才释然。
人间,真该再多一点这样的“月色”才好啊!
相关文章:
初读莫泊桑的《月色》,毫无头绪;再读,稍有兴致;细读,好好探究一番作者的巧手运营、妙笔谋篇,真如置身于皎洁月色之下,通体清爽。
众所周知,莫泊桑师从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福氏有句名言:“作家笔下的文字应该是一字不移的。”所以写作对于这位“苦行僧”而言,实在是一种艰辛的营生。力求字字珠玑,恰如其分,那是作家学养和德行的卓越表现,因此,莫泊桑的笔下也多少带有老师的情致。《月色》一文便是作者高超的文学表现手法的典范。
《月色》的谋篇布局,实在令我不由击节赞赏。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开篇点题,铺排人物,构思情节,而是以迂回环绕的手法间接地、慢慢地向主题靠近。莫氏恰似一位导游,带领读者在他早已安排好的迷宫中细细巡游,不急不躁,自然而然地将书中的思想表达出来,实是“妙手偶得之”。
马理尼央,一个“笃信宗教、性情激烈、正直不阿、坚定于自己的信仰”的教士,一个“顽固的糟老头”,一连几个形容词就顺手描摹出了人物性格,干净凝练,言简意赅,却又一清二楚。
之后,作者以旁白式的叙述,将马理尼央的种种固执、迂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于是,在平淡的叙述中,作者的伏笔便埋下了。是的,马理尼央“痛恨女人,不自觉地恨女人,看不起女人”,他认为“女人是软弱的,危险而又神秘地扰乱人心的事物”,由痛恨女人自然地过渡到痛恨爱情。在他看来,爱情是“女人为了引诱男人和考验男人”。这样的安排的确严丝合缝。但是,作者没有不给自己留退路,他巧妙地为下文铺排了线索。的确,马理尼央是固执的,但是却坚信“上帝做任何事都是有理由的”,这种近乎愚痴的笃诚使得下文中马理尼央最终的“退却”合情合理,而马理尼央的对于爱情的憎恶,也使他听说外甥女的恋爱之事而怒发冲冠看来顺理成章。写到这儿,又不得不惭愧起来,我们写文章总是前言不搭后语,而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却是运筹帷幄的军师,统揽全局。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描写马理尼央听闻外甥女的恋事而怒不可遏一节,将马理尼央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入木三分。
随后,作者用唯美的手法描写了那晚的美妙夜景,读来美不胜收,真是神来之笔,更是为马理尼央的转变渲染了氛围。之后一连串的“为什么”,将马理尼央心中的矛盾与思想的挣扎一步步刻画出来,引向文章的主题。
文章直至最后,才凸现颂扬人性的主题。前文蓄势,后文在美丽的月色中,让马理尼央悟到天机。读者心情这才释然。
人间,真该再多一点这样的“月色”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