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须对明暗现象作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才能避免浮光掠影地描画物体的明暗层次。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灰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第一、首先要从光的照射作用来准确把握明暗调子。即:光影与黑白灰意识。 光产生明暗,明暗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白灰,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灰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灰中心的关注、黑白灰对比与节奏、黑白灰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灰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没有光线,不会产生明暗调子。明暗调子是光线强度作用的结果,是物体中的面所反映的数量,也就是面的深浅度。当然明暗调子是表现形体、立体、空间、质量等的要素,是造型的重要手段。任何一种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调子层次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不会只有黑白两种变化关系。素描中有三大面和五大调子的概念。 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即:黑白灰。 五大调:亮调子、灰调子(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三大面和五大调在一幅素描作品中是同时出现的。它们的关系是相互存在、互相统一的,千万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你不能说素描中只有三大面而没有五调子或只有五调子而没有三大面。当然,五调子是一切物体在一定光线下明暗变化的最基本特点或者说是基本格局。透彻的理解和认识明暗层次现象对我门深入本质地表现对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这些明暗调子能统一画面、协调画面,能控制画面的整体效果。 第二、要从明暗调子的整体性角度来把握明暗调子。 所谓明暗调子的整体性是说,一组或一件物体受光照射以后,它的调子层次是无限多样的,用素描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调子也是难以计算的。但为了画面的整体感,对调子的层次要善于归纳、力求简练、取消一切繁杂的多余调子。在无穷的调子中,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感到画面发黑。其根本原因是不理解调子的范围,不会观察也不会表达调子关系。如果把画中物体的整体分成零零碎碎的明暗陪衬斑点,这是由于没有搞清楚暗面中的反光和亮面中的调子的区别。 我在素描课堂中也发现学生在表现反光和中间调子时不注意,往往把反光画的很亮,甚至还超过了亮部的颜色;把中间调子画的过黑甚至还超过了暗部最深的调子。见于这种情况的发生,我经常启发学生把眼睛眯成一条缝观察物体,不同的观察就能得出不同的表现。当然,如果观察好了,那么表现的物体就会准确,不会出现黑白斑点等现象。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明暗调子的理解,我还把一些理论抄在黑板上,反复强调。其实中间调子是亮面的一部分,而反光则是暗面的一部分,反光虽然看上去很亮,但一般总是要比中间色的明暗程度弱一些。 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让同学们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进入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第三、要从色阶原理去把握明暗调子。 为了便于形象理解明暗调子,彻底破除黑白关系的误区,我在教学中总结出了一种认识明暗调子的新方法,即色阶原理。 色阶原理法是指:把素描中的三大面和五大调中的灰部灵活处理,突出灰调子区域。简单归结为三个层,即:高调、灰调、低调。如果要突出亮调子要有意识地降低灰调子,使灰色接近黑调子;如果想突出黑调子,就把灰调子提高,使灰调子和亮调子接近.
最常用的有,先用木炭条制造大效果,再用炭笔细致刻画(比较快)。直接用笔排线(正常)。还有直接用木炭条直接完成的(我暂时还没控制好)。有的排线後再擦(比较柔和)以上是我见过的,其实还有很多,不过初学者大概知道这些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