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与居民储蓄的增长趋势(一)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在近年来逐渐拉大,其具体表现为:一是以基尼系数反映的居民收入总体差距逐年拉大。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我国1998年的基尼系数为0.403,而近年来基尼系数的上升速度更创下了惊人记录;国内一些专家和机构也根据计算,指出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周景彤(2001)认为,我国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在1996年为0.424,1998年为0.456,1999年为0.457,2000年为0.458;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城乡合计的基尼系数已经基本达到了国际警戒线(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2)。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名义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2.72,2002年扩大到1:2.94。三是地区间差距扩大,2000年,东部地区人均收入是西部的2.26倍,最高的省与最低的省差距超过3倍。四是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90年代中期,最高行业人均收入是最低行业的2.23倍,2000年上升到2.63倍。五是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明显加快。2002年1季度的统计表明, 20%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6.2%,20%的低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高低收入差距为7.66倍。种种迹象都表明,我国收入分配状况正在趋于恶化。(二)居民储蓄的内部结构及增长趋势与此相对应,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内部结构也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分布。一是储蓄占有结构不平衡。据《经济日报》1998年9月28日的报道,我国1996年的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中,2.5%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口占有83.2%的存款,而97%以上的普通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仅1080.5元。就全国来看,如果按20%的大储户占有储蓄总额80%的分布计算,则目前10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中就有8万亿元掌握于大储户手中;虽然这种估计的数据与现实有一定出入,但其基本架构和方向并不会错。二是地区分布不平衡。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我国居民存款约65%分布于东部地区,25%分布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仅占10%,而且,财富的累积效应将会使得这一状况更加恶化;三是城乡居民之间分布不均衡。1991-2000年期间,我国农村居民的储蓄存款平均只占到全部居民储蓄的19.2%,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储蓄为12471.1元,农村居民则为1737.2元,其中城镇比农村多出了约7.2倍。 更重要的是,我国城乡居民实际储蓄在近年来呈现出一种超常增长的趋势。统计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实际储蓄的年平均增长率远高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和GDP的增长率。以农村居民储蓄为例,1991-2001年期间,农村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平均为12.2%,而实际储蓄存款的增长率却达到了19.3%;而对于城镇居民储蓄来说,其增长率则更高。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储蓄增长率10.312.619.461.717.915.643.97.2-40.344.020.3收入增长率3.68.09.522.937.430.713.15.91.5-1.33.1表1:我国农村居民实际储蓄增长率与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如果以我国城乡居民目前的状况而言,很难想象储蓄甚至在收入增长趋缓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速增长。因此,这种情况下的储蓄增长某种意义上表明了居民收入分配的恶化;不仅于此,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内部结构实际上从侧面也映证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事实。但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否会反过来强化居民的储蓄行为,这需要明确在我国是否存在着某种传导机制,使得收入分配可以通过此途径来提高居民的储蓄倾向。三、 收入分配差距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理论解释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居民储蓄能力的差异,从而也就决定了储蓄倾向的差异。假定按收入水平可将居民分为高、低两个收入阶层,并且低收入阶层不会通过借贷消费,高收入阶层只能通过银行进行储蓄。因此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储蓄可表示为: (1) (2)其中 、 、 分别指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储蓄倾向及储蓄额, 、 、 相应为高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储蓄倾向及储蓄额。因此,整个经济的居民平均储蓄倾向可表示为: (3)亦即: (4)从(4)式可以看出,在不同收入阶层的平均储蓄倾向即定的情况下,则居民整体的平均储蓄倾向取决于高收入阶层所占的份额 ,由于在高收入阶层中 ,因此 ,在这一条件下,整个经济的平均储蓄倾向是随 的增大而增大的。在这个静态分析中可以明确得出,经济中可支配收入越是倾向于均等化,整个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大,而用于储蓄的比重越小;反之,可支配收入的分配若趋向于非均等化,则整个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小,而用于储蓄的比重越大。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居民储蓄率越高的结论在是相当严格的假设下才得出的。如果低收入居民可以通过借贷进行消费,而且高收入阶层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进行投资,即 和 ,则居民储蓄率与收入分配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将不再确定,甚至有可能会出现负相关。这实际上就解释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居民储蓄率低的原因,即发达的信用市场使得低收入居民可以通过消费信贷来平滑支出波动,甚至进行超前消费,而丰富的金融投资工具也分流了高收入阶层的大部分剩余收入,因此使得居民储蓄率很低。相比之下,我国消费信贷市场起步较晚,容量还相当小,2002年末全国住房贷款余额为8253亿元人民币,约为GDP的8%;而同期美国的住房贷款余额达到了60535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60%,其信贷余额若折合成人民币,则是我国的64倍多。更不要说,我国低收入阶层大部分为农村居民,而消费信贷在农村市场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农村居民不可能通过借贷来平滑支出波动,更不用说超前消费了;相反在预期支出增加的情况下,低收入阶层甚至会通过进一步挤压当期消费来进行储蓄,从而会出现超储蓄现象,即在收入很低的情况下,也会有 ;另外,我国可供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还相对贫乏,而且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很大,因此高收入阶层大都更偏爱银行储蓄,从而导致了资金迅速向银行集中的现象。因此可以看出,上述模型的假定基本符合我国目前的经济现实,由此保证了模型分析的结论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现象。所以能够肯定,目前我国居民的高储蓄行为在相当程度上是金融市场缺陷和收入分配不平等这二者共同作用造成的,而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则是储蓄持续增高的原动力。 银行储蓄有价证券保险其他中国(1999年末)61.517.11.720.7美国(1997年末)17.041.032.010.0表2:中、美两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比较(单位:%)四、 结论及对策建议由于我国居民储蓄规模的居高不下与收入分配不均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这种相关关系又起因于金融市场上的信贷约束及投资工具缺乏等。因此,要想控制适度的储蓄规模,并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储蓄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就要从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和促进金融市场创新这二个方面着手。第一,通过深化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以规范居民的储蓄行为。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突出体现为城乡差别过大。所以,我国政府首先要从发展战略高度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通过推进农村城市化、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创造劳动力流动的公平环境和减轻农民税费负担等措施来繁荣农村经济和提高家民收入;其次,建立科学、公平、透明的收入分配制度以保证收入分配合理化和有序化。通过打破行业垄断、完善个人收入调节机制等措施来控制一些不合理收入;并通过打击权力寻租、非法经营、地下经济等措施来控制一些不合法收入;另外,通过建立低收入群体的保护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可以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所有这些都将是我国政府长期的、不可回避的艰巨任务,因为只有靠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才有可能最终改变我国居民过度储蓄的行为。第二,通过金融市场上的工具和制度创新来刺激需求并拓宽投资渠道,以提高储蓄资源的使用效率。首先,通过发展消费信贷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储蓄向消费转化。但由于目前消费能力不足的主要是农村居民,而我国农村“不借钱消费”的传统以及其他的一些约束因素,使得启动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难度很大,因此,消费信贷只能作为长期手段使用。其次,通过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合理分流储蓄。但由于金融市场本身的缺陷,使得通过直接融资分流储蓄还存在一定难度。以股市为例,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效益不高,并且股市上国有股、法人股与流通股之间存在着割裂现象,因此,要想通过股市分流储蓄,上述问题必须首先得到解决。最后,加速利率市场化,完善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查和风险管理体制,并在适当的时机允许民营银行准入,从而实现银行与中小企业及农民等贷款人的有效对接,提高储蓄―投资的转换效率。笔者认为,就长远而言,通过不同层次的金融机构把储蓄转化为有效益的实体经济投资,才是提高储蓄资源使用效率的唯一出路。最后,在分流储蓄时尤其需要注意:一是国家通过发行国债将居民的储蓄转化为投资时,一定要确保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否则,这种分流将是一种变相的浪费;二是不能让银行代替储户在债券市场上投资以进行储蓄分流,这样会加大银行系统的经营风险;另外,金融机构在进行各种工具、产品创新时,不能继续无视急需发展的农村市场,因为,只有成功地启动了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才真正有可能实现我国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基尼系数无线趋近于0的时候,社会结构相当于橄榄形不断扁平成一条线,此时产生差异的唯一办法是商品交换。国家必定不鼓励储蓄,利率很低,储蓄率不高。
基尼系数无穷大时,社会结构相当于一个漏斗形不断拉伸成两条平行线,此时储蓄只会让两条线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国家必定也不鼓励储蓄,所以利率不会很高,储蓄率不高。
基尼系数最正中时,假设社会结构相当于长方形。利率降低,储蓄率降低,可使结构偏向橄榄型。利率提高,储蓄率提高,使结构偏向漏斗形。所以储蓄率是国家来控制基尼系数的,而不是基尼系数控制储蓄率。(个人理解)
中国现在要降低基尼系数的最好办法是降低利率,而又碰上通货膨胀需要提高利率,所以很难处理。(个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