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你认为读书重要吗?”我想绝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这个人再问你:“这个时代,读书到底有什么用?”我想这次你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其实,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过我,现在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无论是工作或生活上的任何疑问,只要打开网络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会涌出来,何必还要凭借书籍,再加上网络无处不在,要比查阅书籍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书籍真的还有用吗?直到读了于丹老师在读者上发表的名为《这个时代,读书到底有何用》的文章后,才使我真正意识到读书不单单是为了解惑,更是为了充实自己。正如于丹老师说的:美好的境界是无用的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它不见得给你一个直接的文凭,不一定给你很好的技能,但是它给你心理的辽阔,给你幸福感和安全感。
最近看了一本书《读书养心》,文章以两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阐述了的于丹老师的看待读书的两个观点。
故事一:有一个徒弟去问他师傅,一碗米是多少钱的价值?师傅说,一碗米,这太难说了。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往里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有点脑子的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发一发,分成四五堆,用粽叶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下来,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多少价值,这要因人而异。读书正像体现这碗米的价值一样,是一个确认自己的过程。当我们刚刚从校园里走出来,初探社会时,我们所体现的就是一碗米饭的价值,这碗热腾腾的米饭所散发的是无限的活力与热情,但对于个人价值的体现我们还欠缺的太多。之后你可能会出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将自己交给书籍这个小商人,在书的殿堂里,你把自己好好的泡一泡、发一发,你就会发现还有那么多自己未知的知识,还有那么多自己向往的理念,还有那么多绚丽精彩的世界,而在这一泡一发之间,你被书籍所折服了,你的生活也许再也离不开这些飘着迷人香气的书。现在的你也许就是那四五块钱的一包粽子,你是快乐的亦是自信的。于是你将自己完全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无时无刻不被书籍所洗礼着,酿造着,这美妙的酿造过程其实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读书过程,是提升自我的过程,是将自己变成一瓶酒的过程。可是有谁愿意耐着性子把自己酿成一瓶酒呢?贵在坚持,读书正是如此。读的书籍越多,涉及的范围越广泛,对于一个人的心灵越是一种释放,心灵辽阔了,自由了,自我明确了,那么你和这个世界的默契程度就更大了,读书改变的是我们和世界相处的方式。朋友,现在就问问自己,你是一碗米饭、一包粽子还是一壶酒呢?
故事二:你的眼前有三锅水,都滚开滚开的,你试着往第一锅水里扔一个生鸡蛋,第二锅水里面扔一根生的胡萝卜,第三锅水里面扔点干茶叶。生鸡蛋,最开始很鲜亮、很柔弱,都是流动的,像我们鲜鲜亮亮的、满怀梦想的心,但是在生活里熬啊、煮啊,最后煮硬了,愤世嫉俗,以偏概全,觉得这个世界很艰难,人心很险恶,前途很渺茫,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人,充满了抱怨,这是被生活煮硬的人。
再看胡萝卜,胡萝卜一开始有款有型,鲜鲜亮亮很漂亮,但是最后成了胡萝卜泥了,就是被生活煮软了的人,“好好先生”,大家人云亦云,为他人活着,服从别人,这种人固然挺善良,但是失去了自我。
再看第三个锅里,茶叶同样是受煎熬的,但是恰恰是这种煎熬沸腾,使得它所有的叶片都舒展开,能够起伏着,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在被这个社会成就它的同时,它也把无色无味的水改变成了一锅香茶,这就是彼此的成全。
其实,这锅开水就好比这个社会,它是冷酷的,是受煎熬的,我们不可选择自己在怎样的社会下生存,但我们可以选择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做一个鸡蛋、一根胡萝卜还是一些茶叶,读书正是帮助你选择自我的过程,读书决定着你看待世界的眼光,你为人处事的方式,读书将使你的心胸宽广,海纳百川,使你的观点新颖、见解独到。从现在开始,拿起那本你想看却没有时间看的书、或是看了一半却扔在角落里的书,耐心地读一读,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否能成为一瓶酒或是一杯茶?
一种读书是为了考试;一种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不管现在处于何种阶段,读书的收获不仅仅限于读书本身,而是会不断获取思维上的开阔和心灵上的自由
要看您的读书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阅读书本?还是参与应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