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热闹是不喜欢孤独
冷静是比较理性的表现
爱群居是不喜欢寂寞
爱独处是比较感性的表现
这个人不喜欢一个人孤独寂寞
也喜欢热闹繁华 很矛盾的人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句子成分是:我---主语,四个爱-------谓语,热闹,冷静,群居,独处-----都做宾语
你为人比较纠结,有时候好端端的会突然觉得自己很孤单
“作者实际上是强调‘冷静’和‘独处’,因为‘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重点还是在后面的‘冷静’和‘独处’.朱自清是用平时的‘热闹’来反衬现在的‘冷静’,用平时的‘群居’来反衬现在的‘独处’.”
四个“爱”字对前两句作了补充表明“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不仅仅是“独处”那么其内涵到底是什么?请往下看“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到此便可豁然开朗作者真正感觉“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是因为自由摆脱一切束缚的自由.
我们知道作者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他同时代的其他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样把自由视作空气无论“群居”“独处”无论“热闹”“冷静”都必须有自由的空气否则感到憋闷窒息会“心里颇不宁静”.“独处”且能获得自由作者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说“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注意这里用的是“且”暂且的意思而不是“只是”.
接下来四、五、六三节作者描绘了荷塘月色创造了一个朦胧、恬静、和谐、美丽的意境让自己的心灵栖息其中完全地放松完全地解放完全地陶醉用作者的话说叫做“受用”.可以推知此时作者的内心是因为享受到无比的自由而异常兴奋当然这兴奋不是形诸外的手舞足蹈而是与“心里颇不宁静”相对的内心宁静和谐而不是教参所说的“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相交织.
笔者感到不安与自谴这内在矛盾构成了朱自清内心‘不平静’的另一个侧面在《荷塘月色》里就外化为‘荷塘月色’与‘江南采莲图’两幅图画在‘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相互颠覆中写尽了这一代自由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与冲突.”③常理而言这一说法是成立的因为“独处”、“冷静”与“群居”、“热闹”是对立的然而本文中作者表达得很明白也很辩证“独处”、“冷静”可以获得自由因而“爱”之“群居”、“热闹”也可以获得自由因而也“爱”之.所以行文结构上写完了“独处”、“冷静”的自由后又写了对“群居”、“热闹”中自由的向往.请看作者引用的《采莲赋》与《西洲曲》《采莲赋》里“妖童媛女”大胆而自由的爱情生活让作者感慨“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他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大家包容和乐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谁能说那里不是和乐自由的王国就像陶渊明的桃花源“群居”而“热闹”却永远地和乐自由令人神往.
如此说来朱自清没有把“独处”与“群居”对立起来而是并列写了两种情态下所获得的不同的自由丰富了作者心目中自由的内涵寄寓了作者时时处处追求自由的愿望.当然在作者心目中这两种情态下的自由的获得是不一样的.“独处”在月下荷塘作者暂时获得了彻底的放松彻底陶醉在自然美景中陶醉在自己所创造的朦胧恬静的意境中获得了完全的自由而“群居”的自由则在当时的社会是无法实现的只好寄托在那遥远的古代这就更突出了作者对现实不自由无论政治上还是伦理上的不满也暗示了作者最终无法获得彻底的宁静.这恰恰是当时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内心写照.
运用排比与对偶的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