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墓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但是很可惜曾经统治中国近百年的元朝的帝陵至今也没有发现,实为一大憾事。本人借此短文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史书记载,元代帝王死后都归葬外蒙古的起辇谷,很多当代学者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我对此有很多疑义。
第一,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帝王都要埋葬在国都的附近(除非遇到不可抗拒的因素)。从元世祖开始,首都正式定在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至于以前的大汗的陵墓,我认为应该在外蒙古或者内蒙的境内。
第二,古代没有冰箱,也没有很好的防腐药剂,尸体很难在常温下长时间保存。如果归葬起辇谷,在古代的交通能力下,是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的,尸体恐怕早就腐烂了。
第三,虽然归葬家乡外蒙是祖宗的规矩,但也不是不变的。就说清朝,清朝也是少数民族政权,入关以前自己的习俗是火化,而且没有什么陵寝建筑(现在关外三陵的建筑都是康熙以后加建的)。但是入关后,开始学习汉族修建帝王陵墓,而且从康熙开始不再火化。况且清朝也没有把帝陵修建回东北的老巢去。
第四,北京周边一代发现了一些元朝重臣的陵墓,如颐和园的耶律楚材家族墓、北京北郊的丞相萧拜住墓等。古代朝廷重臣往往陪葬在帝陵的周边,尤其是少数民族政权更是这样。
第五,起辇谷并不一定是外蒙的地名。起辇谷相信应该不是原地名,而是作为帝陵之后帝王要在此谒陵、停放车舆而得名,就如同北京房山区金代帝陵所在地名字叫车耳营。
第六,由于蒙古帝国实行分封制,形成了以元朝为宗主国的伊利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等,而元朝的实际控制区域只限于长城一下以南,长城以北主要是北方诸王的封地,各藩王手握重兵,不听中央统治,随时准备进攻元朝夺取帝位。元朝往往不得已派宗室重臣驻军于元上都,监视防御北方诸王。所以可想而知,元代帝陵怎么会出现在这么危险的北方诸王的控制区域内呢?况且北方诸王可以假借吊唁的机会大举入侵元大都,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元朝帝王死后葬礼往往十分神秘,就是怕北方诸王的动作,往往是新皇确立后局势才未定。
综上所述,我认为元朝帝陵可能在北京一带的山区,最远不会超过长城一线
我们对有关元朝皇帝陵墓的了解大部分来源与明朝的一些历史记载,但是明朝人对于元朝蒙古人的很多历史记载都是按照当时的明朝统治者的许可的口径来记录和描写的,其中最典型的是《元朝秘史》、《黄金史纲》等。 现代的很多人仍然把成吉思汗陵墓和元朝皇帝陵墓混为一谈,实际上自从忽必烈建立元朝,四大蒙古汗国不再受忽必烈和元朝皇帝的管辖以后,元朝皇帝除了到达过上都外,就从不回他们的起源地了。虽然蒙古人的起源地还在元朝的控制范围,但是这种控制也只能是行政上的管辖而已。 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驾山崩,“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中间)”。然后,掘深沟一道埋葬,“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 上面这段记载,使人颇多疑惑,疑惑之一:我们现在已经发掘出土了一些元朝蒙古贵族的墓葬,这些墓葬不光有墓,而且还有葬,为什么蒙古贵族有墓葬,而元朝皇帝却没有呢?却要实行密葬,这于理不通。疑惑之二:元朝皇帝的更换大都通过武力取得,为什么在夺取到帝位以后还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和人力把自己的敌人千里迢迢运到遥远的起源地去简单的埋葬呢?疑惑之三:元朝是按照汉法来管理国家的,汉族的民族习惯为蒙古人所推崇,为什么所有的习俗都可以采用和吸收汉族的,而只有墓葬却一成不变?那为什么 元朝蒙古贵族却和汉族人一样实行了墓葬? 很显然,明朝历史记录中对于元朝皇帝陵墓的一些记载很大程度上与事实有差异,我始终认为是元朝皇帝有意隐瞒他们自己陵墓的事实,因为保密做的好,使得后来的明朝时对于元朝皇陵知之甚少,只好凭借猜测来写这个空白的记录。
蒙元帝王的葬俗与战国之前中原华夏族的葬俗如出一辙,所谓“葬者,藏也”,地面上“不封不树”,也就是不起封土堆,不立石碑之类的标志物,使人难以找到墓葬的准确位置,保证长眠于底下的死者不受打扰。由于人口密集,建设、盗墓频繁,中原地区的这类墓葬多有发现,比如殷墟的商代王陵和贵族墓,山西曲沃的西周--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及贵族墓葬等。
但是漠北的肯特山北麓无论在十三世纪还是在今天都是人烟稀少的广阔荒凉之地,所以蒙元帝王陵才难以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