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对于我们,是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重要纽带。“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古话足以说明邻里关系的重要性。邻里关系是社会中的重要公共关系,如果运转良好,将对人群素质、道德水平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住房条件的日益改善,我们也许不再为争过道而面红耳赤了,不必担心隔墙有耳了,可我们又都被水泥壁垒裹住了。与此同时,邻里关系由从前的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你当然有权利说邻居对我来说无所谓。然而,当一个社会正在感慨邻里关系的缺失、人际关系的恶化的时候,新邻里关系的萌动,也许就意味着某种变化和希望——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社会的灵魂,被我们淡忘的邻里关系正是这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据调查,现在邻里之间打招呼的比例比十年前下降了25.18%,但互助互惠的比例却上升了65.61%。新邻里关系极大地体现了“人性化”——人们多了双向选择的空间。 现在的邻里关系已经由从前的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也就是说,表面上的寒暄也许少了,但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却科学有效起来。新邻里关系注重的是大家和睦相处但绝不干涉“内政”,强调的是一种距离感——众所周知,距离常常产生美。很多高尚社区都设有“住户服务中心”和“业主委员会”,邻居们有什么事情不再相互麻烦,而是直接到住户服务中心,这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化运作。 人们总是怀念从前的大院生活,说那充分体现了“远亲不如近邻”。但这种密切和热闹是建立在住房窘困逼窄的基础上。说到底,是一种无奈——七十二家房客的拥挤造就了亲密,空间窄小,人的气魄也小了。相互之间了解得太多,彼此都熟悉彼此的性格和脾气,任何事都可以不胫而走,根本谈不上隐私权。 社会科学家认为,十多年前的邻里纠纷80%是与住房相关。随着住宅质量的改善,公共、私人领域划分得十分明确,从前因公私领域混淆而引起的纷争也就自然消失了。 新邻里关系实际上是居住条件改变下的一种新的人际关系,条件改变了,人的思维随之而改变,一味强调某种氛围显然有点不合实际。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很深奥的社会哲学。
我的家住在西昌市航天北路42号,那里有一个生活区。在这个小区里,我认识了很多朋友,遇到了许多快乐的事,也碰到过一些不平安的事。“吵架”这个词是小区里的大人的家常便饭。 记得有一天早晨——8时30分左右,我准备去门吃早饭,在不远处就听到大人们的吵嚷声。走进一看,原来是两位大人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吵闹,还差点动起来。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在好心相劝,可他们还是无动于衷。我心想;你们难道不能为我们的家园创造一些和平的气氛吗?为了一点小事吵架、打架,值吗?吵闹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呀! 你看大人们常为了这点儿小事吵吵闹闹,这且不算,但在这个小区里还有常丢失东西的事呢! 一天早晨,我来到楼下,看见许多人站在一块儿议论着什么,一问才知道,原来昨晚三单元四楼有小偷入室。房主丢失了一只价值几百元的手表,一部一千多元的手机,还有几千元现金。出现这样的事情,我想:坏人怎么那么多呀?门卫怎么没有看守住?我们的家园就这么不平安吗? 为了大家有一个平静、美好的生活环境,请不要为一点小事就吵架,大伙儿都要提高警惕,我们的家园才能平安。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嘛!在搞好邻里关系,大家和睦相处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安全防范,不让坏人有可乘之机。
要写作文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