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脾统血?脾统血的机理是什么?脾不统血的基本变化为何?

2024-12-20 20:46:0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脾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脾主统血的主要机理,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脾气健运,则气血充盈,气的固摄作用健全,故血液不会逸出脉外而致出血。故脾统血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控制血液在脉内的运行。

脾不统血是指脾气虚弱,不能够统摄血液,致使血液容易溢出脉外。

脾不统血的症状:

不容易止血或者月经过多、经淋漓不尽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崩漏。常伴有眩晕,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治疗上以补脾气、补血为主。

扩展资料:

脾不统血的临床表现

脾不统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为脾气虚则运化无力,气血亏虚,可见食少,腹胀,便溏,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一为多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等。

便血而属脾不统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杂,或先便后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见脾气虚症状;崩漏而属脾不统血者,表现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尽,色淡质薄,面色白或虚浮,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纳呆便溏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脾不统血

百度百科——脾统血

回答2:

  脾统血,生理学术语。指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难经·四十二难》:“(脾)主裹血,温五脏”;脾主中焦,化生营气,营行脉中,血由气摄,脾虚则营气化生不足,影响统摄血液的功能,容易引起各种出血疾患。  脾不统血,病因病理学术语。指脾的病理。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治宜补脾摄血。  脾不统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为脾气虚则运化无力,气血亏虚,可见食少,腹胀,便溏,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一为多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等。便血而属脾不统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杂,或先便后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见脾气虚症状;崩漏而属脾不统血者,表现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尽,色淡质薄,面色白或虚浮,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纳呆便溏等。

回答3:

脾统血,中医经典理论之一。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指脾脏有统摄血液并使之运行于脉管之中不至于外溢的功能。通俗地讲,就是脾脏负责统管血脉,防止管道泄漏。

  中医认为,血液在脉道正常运行,除依赖心脏的推动、肝脏的调节,还有赖于脾气的统摄控制,使之循经运行不至溢于脉外。所以脾气充足,则血不妄行。若脾气虚弱,气不摄血则血溢于脉外,即所谓“脾不统血”,可出现鼻出血、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皮下出血等慢性出血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