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能屈能伸的名人 具体事迹

2025-01-06 17:34:0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勾践 : 越王勾践非常能忍。被吴国击败,立即放下身段,对吴王夫差点头哈腰,做奴做仆,有求必应。取得信任,回到家乡后,还送西施给吴王玩,但他在“卧薪尝胆”,最终掀翻吴国,击杀夫差。

2、刘备 :刘备很既心计有很能忍,在没背景没实力的环境下只能忍。先后投靠过刘焉,卢植,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最终完成了蜀国大业。

3、司马懿:司马懿可谓是史上“隐忍之王”,隐忍的成果是:“三国归晋”。司马懿早年被曹操压制,不敢有丝毫异心,先后辅佐曹魏四代君主,晚年又被曹叡临终托孤,隐忍50多年,最终在70多岁时夺取大权。

4、朱元璋:在元末的诸多起义军中,朱元璋严格执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一直隐忍。直到实力强大之后,才虎躯一震,一举夺得成功。

5、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父亲是李成梁杀死的。努尔哈赤就一直隐忍,等到李成梁死后,努尔哈赤也长大了就灭了明朝。

回答2:

1,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于越国交战中大败越王勾践。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越国君臣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

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最终励精图治,成功复国。越王勾践亦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2,孙膑

庞涓妒忌孙膑的才能,陷害了他,被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孙膑装疯卖傻,保住了性命,腿从膝盖的地方被切了。后来孙膑回到齐国,在马陵道打败了庞涓。

3,韩信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 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

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个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为韩信要杀他报仇,没想到韩信却善待屠夫,并封他为护军卫,他对屠夫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

4,司马迁

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

想到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吕不韦被贬属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囚秦国,作《说难》和《孤愤》,《诗》三百篇,大概都是贤士圣人发泄愤懑而作。 

终于,在那个“臧获婢妾犹能引决”的时代,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至此,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

5,朱元璋


元朝末年起义军众多,而元朝的政策就是谁称王就打谁,朱元璋就聪明了,严格执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等到实力足够了,就一鸣惊人,此时的元军只能傻眼了。

回答3:

司马懿,从他到曹操手下做事开始,一直不被曹操信任甚至是提防,在与诸葛亮对垒的时候几次受辱,但是仍然能够后发制人,在后期政权争夺中,他屡次被曹爽排挤,降职,装病在家,发动军事政变,一举夺权,最后奠定了新时代的基业,他们都很了不起。
韩信胯下之辱很有名啦!

还有刘邦,秦朝末年,刘邦与项羽一起打败了暴君秦始皇,项羽一心想要当皇帝,便自封为“西楚霸王”,项羽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便册封刘邦为汉王,刘邦无可奈何,只好接受册封,刘邦在回自己封地的途中,把入蜀的栈道都烧了,表示自己无意向东扩张,也防备别人偷袭。在这,刘邦得到了大将军韩信,于是,韩信建议“暗度陈仓”帮助刘邦打败了章王,也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试想,如果刘邦拒绝项羽的册封,便会以“欺君之罪”处死。很显然,刘邦的让步是明智的选择。
孙权:
关于孙权的英明,在此不用说,赤壁之战自见分晓。而孙权之英雄,并不止于此。后孙权杀掉关羽,刘备找他报仇,孙权便体现出了其英雄本色————能屈能伸,他投降魏受了9锡。而一切只是暂时的。如果他不这样做,曹兵必然与蜀兵合攻下吴,则赤壁之战又重演。因此,孙权实为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回答4:

1、越王勾践忍辱偷生,卧薪尝胆 装疯卖傻保全自己 能屈能伸是精典。

2、韩信(受辱于胯下的故事)

3、范蠡(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从楚到越,由越到齐,大起大落。由布衣客...“能屈能伸”著称于世。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

4、司马迁(虽身受宫刑,最终成就《史记》)

回答5:

诸葛亮躬耕南阳,姜子牙渭河垂钓,可谓屈;而孔明一席“指点江山三分天下”之豪言,姜太公一杆“无钩钓鱼愿者上钩”之猖态,可谓伸。作家杨大侠认为,失去了个人成长,能屈能伸将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