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内涵和本质就是繁衍生息。人的社会性不是人的天然本质,原始人的社会性就不强。人活着就要吃饭,吃了饭就要继续活着,但是吃饭不单纯为了活着,活着不单纯为了吃饭,吃饭和活着都是为了更高的目标:生儿育女。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准确的说应该分成两个问题:1.男人为什么活着?2. 女人为什么活着?答案是男人为了女人活着,女人为了男人活着。男人就是征服了全世界,最终还得指望女人给他生个后代。女人就是有倾国倾城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还不是为了吸引男人最终把她娶了,然后给这个男人生育后代。所以“母以子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朴素的哲理就应运而生了。围绕性和生育,人类的社会活动得以展开,战争与和平,婚姻与爱情,家庭与国家,私有制与公有制,等等都是边缘问题,其核心就是人怎么活着和活的更好,以便把人的种群延续下去。非洲的饥荒那么严重,非洲人都要想方设法的生儿育女,即便生下来养不活他们,但是总有一些孩子会活下来。这就是人的本性。“食、色,性也。”这是孔子说的,人的本性有两个,一是吃饭,二是生育。再就没有了。
首先要把“人”的概念进行剖析,保留“人”字用于描述“人形动物”,一个活物走过来,我们就以外观判断那是不是一个“人”。是“人”这是一定的,但不一定是“仁”。
用另外一个字“仁”来代表“人性”,多数动物其实是有“仁性”的,狗、猫、大象、老虎、狼等都有,大部分人是有“仁性”的,但也有不少人,动物性强于人性,而且这些人多数有精神疾病,比如希特勒。
“仁”的组成有:
1、有自我意识,能区分自我和他人;(是基础,不是特征)
2、有同情心,能理解、感受他人的痛苦与欢乐;
3、不用强力(蛮力、强制力、暴力、政权等)实现自己的意志,而是通过交换或协商,并遵守当时社会规范;
4、倾向于信任对方,勇于牺牲自我利益甚至生命(互不信任,不是人性,而是动物性);
5、有信用、责任和信仰,讲名节,欲望被前者所制约。
(狗包含的“仁性”:1、相互争斗,往往不会置他狗于死地;2、会相互合作,并存在“友谊”;3、对主人忠诚;4、自己有病,主动离群(怕传染),好了才回归。)
人性的本质就是社会性,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而不是单独的存在。
人之初 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