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城邦民主制的发达使人们更多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这样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显得日益突出。于是有些学者开始怀疑社会现实和宗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本身上来。下面笔者通过比较古希腊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人”看法的异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古代希腊思想体系的内容。
1、相同点:(1)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的标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2)主张人要“认识自己”,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人是认识的主体。(3)都认为对个人和社会的了解比对自然的了解更为重要。(4)都努力地去提高个人的素质,并且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完成此项事业,重视教育的作用。(5)把“人”作为哲学研究的中心,研究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人生哲理、法律等内容。(6)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认为人生的幸福和伦理道德是人类应当探究的重要问题。(7)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并主张“德行可教”的观点。(8)对神的存在表示怀疑甚至否定。(9)重视论辩术、修辞学。
2、不同点:(1)智者学派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认为,判断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这一学说本质很容易产生将人的主观感觉和思维看得高于一切的危险,从而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坑。因为客观事物的存在并不以人是否感觉而存在,且客观事物的性质也不是以人是否感觉到它而发生变化。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2)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界定,即:人应有自重;人应该去发现自我的本质;人必须确立理性的至高无上。(3)智者学派认为“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就可获得知识。苏格拉底主张德性就是知识,所谓“知德合一”。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智慧”,看到了人的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都主张人要“认识自己”,但苏格拉底对“认识自己”提出了新的观点:认识自己并不是认识人的外表和身体,而是要认识人的灵魂;而认识人的灵魂,不在于认识灵魂的其他方面,而在于认识灵魂的理性部分,只有认识到了灵魂的理性部分,才算真正认识了自己。 因为人性的本质在于理性,所以,人生的最高目标就应当追求正义和真理。苏格拉底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个人品德的完善和人的道德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他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而道德应当是人生追求的中心目的。希腊人文主义在苏格拉底身上得到了最高体现。
1、关系
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都主张人文主义,反对神对人的控制。
2、简介
①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②智者学派:“智者”原是泛指有才智及某种技能专长的人。到公元前5 至前4 世纪,才用来称那批授徒讲学,教授修辞学、论辩术和从政治知识的职业教师。在这批人中产生了不少出色的哲学家,因此称为“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的治学方法是从智者那学来的
好像 苏 比智者学派晚一些。
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