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甲壳素在均相条件下进行脱乙酰化反应,当脱乙酰度为50%左右时,壳聚糖能溶解于水。
一般的壳聚糖只能溶于一些稀的无机酸或有机酸中,不能直接溶于水中。壳聚糖又称脱乙酰甲壳素,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
扩展资料:
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作为固定酶载体
将壳聚糖醋酸溶液喷入到碱液中进行凝固,经分离再生的壳聚糖微细颗粒,它可作为固定化酶的载体,被壳聚糖固定的酶可用于制糖、酿酒、造醋蛋白质水解等生物制备工程。
2、用作食品添加剂
微晶壳聚糖作为食品増稠剂和稳定剂可用于蛋黄酱、花生酱、芝麻酱、玉米糊罐头、奶油代用品等调味品的生产。
4、用于食品防腐保鲜
壳聚糖可用于在蔬菜保鲜、肉制品保鲜、海产品保鲜、淀粉、大豆制品保鲜以及蛋、乳与豆制品保鲜。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壳聚糖
可以使用盐酸、甲酸、乙酸、乳酸、苹果酸、抗坏血酸等溶解壳聚糖。
壳聚糖不溶于水、碱以及一般有机溶剂,但壳聚糖可以溶解在盐酸、甲酸、乙酸、乳酸、苹果酸、抗坏血酸等许多稀的无机酸或某共有机酸中,长时间加热搅拌条件下也能溶解在浓的z盐酸、硝酸、磷酸中。
水解,生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溶于酸性溶液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基团。壳聚糖在溶液中是带正电荷的多聚电解质,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壳聚糖分子中含有氨基,具有碱性,在胃酸的条件下可生成铵盐,可以使肠内pH值转为碱性,改善酸性体质。甲壳素对人体细胞有很强的亲和性,进入人体内的甲壳素被分解成基本单位。
人体内存在的葡萄糖胺。而乙酰葡萄糖胺是体内透明质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因此甲壳素和壳聚糖对人体细胞有很好的亲和性,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扩展资料:
壳聚糖调节人体酸碱平衡
在正常情况下,健康人体体液呈弱碱性,并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酸碱度,就是PH值,人体正常的PH值为7.35-7.45,平均为7.4,这是对人体最好的弱碱性体液环境。弱碱性的体液是保证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根本体液。
人体自身具有调节体液酸碱度(PH)的本能,主要通过肺和肾脏功能调节。但是随着生活环境的恶化及酸性食物的过量食用,这种调节功能就显得不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壳聚糖
使甲壳素在均相条件下进行脱乙酰化反应,当脱乙酰度为50%左右时,这种壳聚糖能溶于水。
一般的壳聚糖只能溶于一些稀的无机酸或有机酸中,不能直接溶于水中。
后来,Kurita等人又发现,对较高脱乙酰度的壳聚糖进行乙酰化,控制其脱乙酰度在50%~60%,也可得到水溶性的壳聚糖。
壳聚糖又称脱乙酰甲壳素,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
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患者,壳聚糖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研究报告。同时,壳聚糖被作为增稠剂、被膜剂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N-乙酰基的产物,一般而言,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或者说,能在1%乙酸或1%盐酸中溶解1%的脱乙酰甲壳素,这种脱乙酰甲壳素被称之为壳聚糖。事实上,N-脱乙酰度为55%以上的甲壳素,就能在这种稀酸中溶解。
作为工业品的壳聚糖,N-脱乙酰度在70%以上。N-脱乙酰度在55%~70%的是低脱乙酰度壳聚糖,70%~85%的是中脱乙酰度壳聚糖,85%~95%的是高脱乙酰度壳聚糖,95%~100%的是超高脱乙酰度壳聚糖。
N-脱乙酰度100%的壳聚糖极难制备。甲壳素的每个糖基上,也许都有N-乙酰基,也许不一定都有N—乙酰基,凡是N—乙酰度在50%以下的,都被称之为甲壳素,因为它肯定不溶于上述浓度的稀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壳聚糖
一般用醋酸溶解,用1%的乙酸溶液在加热状况下搅拌很好溶解,壳聚糖在酸中水解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酸中的溶解实际上是氨基质子化,相当于盐在水中的溶解。
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壳聚糖是甲壳素脱N-乙酰基的产物,一般而言,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或者说,能在1%乙酸或1%盐酸中溶解1%的脱乙酰甲壳素,这种脱乙酰甲壳素被称之为壳聚糖。
一般的壳聚糖只能溶于一些稀的无机酸或有机酸中,不能直接溶于水中。使甲壳素在均相条件下进行脱乙酰化反应,当脱乙酰度为50%左右时,这种壳聚糖能溶于水。后来,Kurita等人又发现,对较高脱乙酰度的壳聚糖进行乙酰化,控制其脱乙酰度在50%~60%,也可得到水溶性的壳聚糖。
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患者,壳聚糖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研究报告。同时,壳聚糖被作为增稠剂、被膜剂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