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龙是恐龙中最后走向灭绝的一类。
角龙是白垩世晚期出现的臀类恐龙。角龙有一块叫做“颈罩”的厚骨板。颈罩上有两三个不同的角度。这些角是对付敌人的有力武器。角龙的嘴形很奇怪,像鹦鹉的喙,有利于挖掘植物的根。
有很多种角龙。从角颈盾的形状来看,有原始角龙、秀角龙、独角龙、三角龙、戟龙等,最原始的角龙起源于亚洲,后来迁徙到北美。
扩展资料;
恐龙的种类;
在传统上,恐龙被分类成两个族群:根据其髋骨(腰带)的构造,分为蜥臀类(像蜥蜴似的髋骨)与鸟臀类(像鸟类的髋骨)。最近,第三类的恐龙族群,慢龙类被提出,也是根据了腰带的构造而分类的。
在蜥臀类中,其腰带非常类似於现生的爬行动物,其髋骨系统中,耻骨伸前前方,而坐骨则伸向体躯的後方。在鸟臀类中,则具有较为复杂的腰带构造。其中髋骨系统中,耻骨已经转向体躯的後方,而与坐骨呈平行排列,与现生鸟类有些类似。
同时鸟臀类在下颌骨也发展出了前齿骨。慢龙类(意即缓慢的,具蜥蜴腰带构造的,恐龙)则具有一种非常奇特的腰带构造,称之为後腰型,其髂骨彼此相当的宽阔而分隔,其中前段非常深而长,而其尖端外外伸展成将近90度垂直位置。
慢龙类具有一个相当硕长的脖子,头颅相对的很小,而腰带特异,其耻骨与坐骨接近平行,甚而接合在一起。
除了这个特殊的腰带构造而外,在其它骨骼构造上也有不同之处:颈椎与背椎都非常轻巧,而颈椎非常硕长其神经棘很短,小的头骨上,于上颌有纤细的牙齿排列。四肢具有四趾,每一趾都有长爪,均指向前方伸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角龙
百度百科——恐龙类
在最后灭绝的恐龙中,有不吃肉的三角龙、肿头龙、爱德蒙托龙;也有吃肉的霸王龙和锯齿龙。虽然恐龙化石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数千万年,但直到19世纪,人们才知道地球上曾经有这么奇特的动物存在过。
第一个发现恐龙化石的是一位名叫吉迪昂·曼特尔的英国医师,而创立“恐龙’’的这一名词的是英国古生物学家查德欧文。
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比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
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蜥臀目(Saurischia)、鸟臀目(Ornithischia)。二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腰带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恐龙
科莫多龙。
科莫多巨蜥,学名Varanus komodoensis (Ouwens,1912 ),巨蜥科巨蜥属的一种动物。又名科莫多龙,是已知现今存在种类中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凶猛,成体吃同类的幼体,有时吃其他的成体。能迅速运动,偶尔攻击人类;但主要以腐肉为食,每天出洞到几千米以外的地方觅食。
扩展资料;
科学家与印度尼西亚各岛屿上的科莫多巨蜥进行了近距离接触,揭开这个易危物种的神秘面纱。100多年前,科莫多巨蜥被发现于印度尼西亚多个岛屿。但是,直到最近它们才被冠以世界最大的有毒动物。
在印尼群岛太平洋海域的三个小岛上,生存着一种外形与恐龙最为相似的怪物——科莫多巨蜥。它是印尼的国宝,与中国的大熊猫一样珍贵。科莫多巨蜥是冷血的杀手,同时也是忠实的食肉动物。虽然它们不会吐出火焰,但是它们依旧被认为是科莫多的“龙”。
科莫多巨蜥濒于绝种,现已列为保护对象。体长可达3公尺(10呎),重达约135公斤(300磅),寿命约100年,能挖9公尺深的洞,生卵其中,至4、5月分孵出。幼体在树上生活几个月。成体吃同类的幼体,有时吃其他的成体。能迅速运动,偶尔攻击人类。
但主要以腐肉为食。每天出洞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觅食。栖息于爪哇(Java)岛周围丛林中,世界上最大的蜥蜴,长达3.5公尺,重达130公斤。蜥蜴亚目巨蜥科现存种类中最大的蜥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龙。现在还存在世上。 蜥蜴亚目(Sauria)巨蜥科(Varanidae),现存种类中最大的蜥蜴,学名为Varanus komodoensis。产於印度尼西亚小巽他群岛的科莫多岛和邻近的几个岛屿上。濒於绝种,现已列为保护对象。体长可达3公尺(10呎),重达约135公斤(300磅),寿命约100年,能挖9公尺深的洞,生卵其中,至4、5月分孵出。幼体在树上生活几个月。成体吃同类的幼体,有时吃其他的成体。能迅速运动,偶尔攻击人类。但主要以腐肉为食。每天出洞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觅食。
是霸王龙吧。由于地球气候的改变,很多植物都死了,素食性恐龙就先灭绝了;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为食物,既然草食性恐龙灭绝了,肉食性恐龙也就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