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艺及要求
(一)填料摊铺施工
(1)放线:在线路中桩和填筑边线,每20m钉出边线。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路堤段边线应比设计线每边宽出30cm。
(2)画网格:在有效的填筑范围内,按5m×6m用白灰画网格,以便现场施工人员指挥车辆按顺序倾倒填料。
(3)控制松铺厚度: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40cm松铺厚度计算每个方格内的卸土车数,以控制填料的松铺厚度。
(4)摊铺采用推土机摊铺散料,同时人工配合机械对局部进行找平和补料。
(5)控制填料含水量按照填料室内试验,填料施工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1%以上。填料含水量较低时,采用洒水措施;填料含水量过大时,翻松晾晒。
(二)、机械整平
(1)粗平:填料上足后,采用推土机粗平。为保证每层的整平及施工厚度的均匀,摊平过程中要不断检查施工标高。且每层填筑时均须形成(2~4)%的人字型横坡。
(2)精平:待粗平完成后,再用平地机精平作业。
(3)集窝处理:在摊铺及整平过程中,容易出现骨料集窝现象,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第一,采用网格法卸料。第二,在摊铺过程中,安排小型挖掘机对局部级配较差的填料进行现场拌和,改良级配。第三,对骨料局部集窝部分,由人工进行现场拌和。
(三)、机械碾压
精平完成后,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检测,确认填筑层标高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碾压。
(1)碾压组合:碾压采用宝马压路机碾压6遍,碾压组合方式: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2遍+静压1遍。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压路机的行走速度为2.5km/h。
2)整形:当表面尚处湿润状态时立即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分,再进行碾压。直线地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各区段交接处,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小于2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0m。
横向接缝处填料翻挖并与新铺的填料混合均匀后再进行碾压,并注意调整其含水率,纵向避免工作缝。碾压后的基床表层外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局部表面不平整应洒水补平并补压。
(四)、试验检测
在试验人员在取样或测试前必须检查填料是否符合要求,碾压区段是否压实均匀,填筑层厚度是否超过规定的厚度。路基填土压实的质量检验随分层填筑碾压施工分层检测。包括地基系数、动态变形模量、孔隙率的检验检测。路堑及路堤基床底层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孔隙率6点,其中:相距50m两个断面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每100m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 、变形模量EV2 各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路基每层填筑压实质量经按规定检验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并经监理确认合格后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否则应进行重新压实,直到合格为止。以下是施工工艺流程图
(五)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控制方案
按设计要求埋设对施工干扰小、无测杆的智能数码型监测元器件,编制监测数据管理软件,利用计算机实现数据的自动管理与存储,基本实现初步分析功能。设置精密控测网,用以作为辅助元器件的重要观测点沉降板,路基面观测桩的沉降变形观测。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精度不低于1mm。路基变形监测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路基填筑期间的监测,主要监测路基填筑期间地基沉降及路堤坡脚边桩位移,控制填筑速率;第二阶段:路基填筑完成后,自然沉落期及堆载预压期的变形监测,直到工后沉降分析可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为止。利用实测数据推算最终沉降量目前使用较多的有修正双曲线法、三点法等,根据工点具体情况,视拟合程度的优劣,选择与工程实际情况较为吻合或接近的方法推算最终沉降量、工后沉降量及沉降速率;第三阶段:铺设无碴轨道施工期间的监测;第四阶段:铺设轨道后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