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又叫“耳漏症”,是孩子们常见的一种疾病。中耳炎一般多发生在春秋两季,有急性和慢性两种,这里仅谈急性中耳炎。提起它,相信都很熟悉,可是,有些做父母的并不重视,总认为“害耳朵病算不了啥!自己慢慢会好的”。长期拖延不治或不彻底地医治,由急性转为慢性,耳朵流脓不止,臭味难闻,轻的影响听力,甚至成为聋子,重的引起严重 的并发症,而致危及生命,值得引起家长们的警惕和注意。? 急性中耳炎不是小病? 急性中耳炎轻的可不化脓,重的化脓也不是一开始就产生,所以不易早期发现此病。一般开始时是全身突然发冷、发烧,热度升高厉害,可达38—40℃,孩子烦躁不安,啼哭不止,面部红润,呼吸深而快。发烧高而数日不退的病孩,常有抽筋及不省人事的现象。有时,还可出现一些胃肠病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这些病状,真会使人联想到孩子是患了急 性传染病或急性胃肠病,而忽略了对耳朵的检查,缺少对耳朵疾病的正确估计,以致延误治 疗,直到发现耳朵流脓,方才引起家长的注意。? 此病也常发生在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中,如麻疹病后1—4周,猩红热病后1—2周,病状多为掩盖,常误为急性传染病病程的一部分,因而对中耳炎忽略了。? 耳朵里疼痛是急性中耳炎的一个主要病状,常伴同发烧出现。但是,年龄过小的婴儿,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痛苦的感觉,而终日啼哭不安,夜不能眠,拒绝喂孔(因为吮乳及吞咽 动作能加重耳朵的疼痛)。由于发烧,加上睡眠不足及饥饿,病孩精神委靡不振,身体显得 十分虚弱。稍大一些的婴儿,不可能说出疼痛的地方,只好摇动头部,或用手指抓、揉耳朵 ,甚至抓破皮肤。这些表现,如不注意观察,也容易被忽略过去。年龄稍大的幼儿或儿童,会诉说耳朵里发胀、发闷,疼痛很厉害,听别人说话含糊不清,听自己说话反而宏亮,耳朵 发响,象蜜蜂样叫,或者如水开时的水汽声一样等等听觉不正常的现象。? 耳朵剧烈疼痛数日或一星期左右,会自然减轻或停止,接着耳朵内流出血水样液体,以后逐渐变稠,直至转为黄色脓液,这是鼓膜穿孔的征象。脓液流出后,发烧渐退,病孩也比 以前要安静些,由拒绝喂乳变为接受喂乳,但不要以为这时中耳炎已经好了,其实炎症还在 不断地进行。这个阶段,如能抓紧治疗,脓液会越工少,最后完全没有,鼓膜穿孔慢慢愈合 ,听力恢复正常,这是痊愈的征象。相反地,如果拖延不医治,就能转变为慢性,流脓经常 复发,听力受到影响,或者并发乳突炎或脑膜炎等疾病,严重地威胁着孩子的生命。? 小儿为什么易患急性中耳炎? 小儿中耳炎的发生,在致不外乎通过三条途径:最常见的是由耳咽管(鼻咽部与中耳相通之管)侵入中耳;其次是由外耳道侵入中耳;或是病菌通过血液循环在中耳引起炎症。小 儿具有与大人不同的生理特点,构成易患急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由于原因很多,本文只能作简单地介绍:? 小儿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患多种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天花、白喉、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等,病菌可直接经耳咽管或血液循环浸入中耳,并发中耳炎,或者患刀性传 染病之后,由于身体虚弱而诱发中耳炎。? 生理上小儿的耳咽管粗而短,开口处与鼻底接近水平,带有病菌的鼻涕、溢出的乳汁、呕吐的食物等很容易通过耳咽管流入中耳,而发生感染。? 婴儿喜欢仰着身体睡觉,粘液易流向鼻咽腔,而且又不会擤鼻;或平卧哺乳,乳量多而且急,引起咳呛,使沾菌的乳汁流入中耳而引起发炎。? 小儿耳咽管及鼻咽部淋巴组织丰富,易被细菌分害而发病,如扁桃体炎、增殖体炎等,容易诱发中耳炎。生理上的中耳粘膜下胚胎组织尚未退化,利于细菌繁殖。? 刚出生的新生儿,羊水常进入外耳道,加上洗澡时污水感染,引起外耳道炎、鼓膜炎,最后引起中耳炎。? 不正确的擤鼻方法,如捏紧两侧鼻孔擤鼻,鼻涕容易进入中耳。有挖耳朵的坏习惯,损伤皮肤,引起外耳道炎,蔓延成中耳炎。? 要彻底进行早期治疗? 俗语说:“病轻易治,病早易治。”小和急性中耳炎也是一样,早期治疗,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化脓之前,可使炎症消散,化脓之后,使脓液排出通畅,减少炎症扩散与蔓延, 促进患病组织再生机能。治疗方法很多,一 可分为全身及局部治疗两种。? 全身方面:应注意病孩营养,给予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乳、豆浆、肉汤、果汁等。并设法供给足够的水分。病孩烦躁不安最好安置他在幽静、舒适的环境,让他能好 好地休息,并勤加护理。如果发烧厉害,可用温水擦身,或头额部用凉毛巾作冷敷,但必须要注意,身体不可过分坦露,以免招致受凉。若遇病孩有人事不省或抽筋等情况,不可惊慌 失措,必须很快地送往医院治疗。此外,病孩如有全身其他疾病,也应同时进行医治。? 消炎片和青霉素等,对急性中耳炎的效力很好。这类药品,切不可随便滥用,应当遵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因为小孩由于年龄的大小有一定的用药剂量,如果使用不当尤能发生 意外,必须加以谨慎。? 局部方面:孩子在患中耳炎早期,害病的耳朵可做湿热敷,目的在于减轻疼痛及促进吸收。做湿热敷的方法是这样的:先用凡士林或食用油涂抹耳朵周围的皮肤,将湿热毛巾卷成 条状,环绕耳壳周围,时常更换,借以保持一定温度。每日照样做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耳朵流脓,要经常保持清洁,用温开水拭洗耳朵口及耳壳,用3%双氧水滴入耳道,侧卧约5—10分钟,然后使滴药的耳朵朝下,倒出药液。再用消毒或干净棉球擦净,不让脓液在耳内停留,防止刺激皮肤产生皮炎和湿疹。但须注意不要让污水灌入耳朵,增加污染机会。另外,要禁止将有色药液,如红汞、龙胆紫等涂抹耳道,因为涂抹这些药液,会使耳道皮肤着色,妨碍医生检查。脓液过多时,耳道里不可撒(或吹)入药粉,否则,能堵塞耳道,阻碍脓液流出。其他如耳朵用药,种类甚多,以及手术等特殊治疗,这里不拟一一介绍了。总之,应请医生诊治,遵照医生嘱咐,密切与医生配合,疾病才能早日痊愈。? 如何预防小儿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的确不是小病,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要做到不让孩子患急性中耳炎,那就必须从预防方面着手。首先,应该避免小孩患急性传染病,不让小孩到患传染病的邻居 去串门,不带小孩到公共场所去游玩,同时,按时进行各种预防注射,才能清除或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机会。? 当心气候变化,注意孩子衣服增减,避免伤风感冒。凡患急性鼻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或急性传染病,应当妥为治疗,以防止并发耳病。鼻及咽喉慢性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 、增殖体炎等,也须及时进行治疗,减少耳朵受染机会。? 讲究卫生,纠正挖耳朵习惯。与孩子洗澡时,可用干净小脱脂棉球塞入耳道,免被污水灌入耳道。婴儿哺乳不要平卧,每次喂乳不宜过多,防止溢乳或咳呛。采用合理正确擤鼻方 法,洒捏紧两边鼻孔用力擤鼻,而应轮换按住一边鼻孔,轻轻擤出鼻涕,或用柔软手帕置于鼻孔前面,令小孩由鼻孔出气,借气流冲出鼻涕。幼小病孩不懂擤鼻,可用柔软手帕,轻轻 揩拭,切勿用力,这样就可避免鼻涕流入中耳,而致发生中耳炎。?
您好,外耳道排出炎性或非炎性液体称耳漏。耳漏的质、量、色泽、气味因疾病不同而各异。可来自外耳道、中耳、中耳周围组织、迷路或颅内,是耳病常见症状。耳漏的危害,耳漏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鼓膜穿孔以后,外耳与中耳相通。当免疫力下降,洗头洗澡水流入中耳,或者是其他一些原因导致了细菌感染,引发了中耳炎。化脓流出黄色的脓液,一般叫耳漏。这种情况不仅要清除道内的脓液,还要进行一个消炎、抗感染治疗。
第二种情况,所谓的耳漏就是耳朵前面,先天性有一个小孔,叫先天性耳前瘘管。先天性耳前瘘管是遗传性疾病。有些患者先天性耳前瘘管并不发生感染,而有些患者发生感染以后就反复的疼痛,红肿疼痛流脓。考虑要进行消炎抗感染,脓肿切开引流等。炎症平息后,考虑将先天性耳前瘘管做手术根除。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你是不是没听清楚?好像是佝偻症吧?
婴儿佝偻病的表现
………………
sorry,你看楼上的回复吧,帮你顶
轻中度佝偻病治疗后很少留有骨骼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