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的土地包括了今天的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大部分地区,晋国仅出现在春秋时期,但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就是晋国的国君,之后由于晋文公的去世,导致了晋国一分为三,成了三个诸侯国。从此以后春秋时代结束,进入了战国时期。此后才出现了战国七雄,其实就是晋国一分为三的结果才有了战国的七个霸主。
河北的南部之一是晋国的领地,而北部则是燕国的领地。北京才有了燕京的称谓!
下三说。一是下马里有侯姓所居,别称侯马。为此我们查阅过《曲沃县志》地方人物的姓氏,也调查过土著居民的姓氏构成,惜未发现有关力证;二是下马里为晋国诸侯馆遗址所在地。据史载,公元前542年,郑伯、子产来晋国访问,晋国公为表示欢迎,特意“筑诸侯之馆”,是当时最高星级的国宾馆。后来“诸侯馆”成为地方名胜古迹,清乾隆年间,张坊任曲沃知县时还将侯马驿所搬迁到诸侯馆遗址上。时有陕西主考朱佩莲作《侯马驿诸侯馆诗》以志贺,中有“鼎新重筑诸侯馆”,“洗开旧迹新田面”等句。由此可考虑“侯马”是否为诸侯馆和下马里的合成地名或省称;第三种解释也是较为合理的解释,即“下”在当地方言中读“侯”,“侯马”是“下马”的谐音。以谐音改地名在地名避讳中较为常见,这样既更新了地名含义,又照顾到群众读音基本不变,故此,我认为此说可信。近代以来,侯马驿在晋西南的交通地位更趋重要,1912年,侯马裁驿归邮,但仍为一方巨镇。1958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侯马市(县级),其行政区域包括今新绛县、曲沃县及襄汾县的原汾城县域。到1963年3月,襄汾、新绛、曲沃3县相继恢复,侯马市被撤销,称侯马镇,成为曲沃县人民政府驻地。1971年6月,划出曲沃县西部再设侯马市(县级)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