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度:5人次
泰戈尔 (1913年获文学奖 ) 、喇曼 (1930年获物理学奖 ) 、霍拉纳 ( 美籍印裔,1968 年获生物化学奖 ) 、昌德拉塞卡 (美籍印裔,1983 年获物理学奖 ) 和特雷萨修女 (印籍葡裔,1979年获和平奖) 。
(二)华人:6人次
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6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但它们都不是中国籍的华人。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崔琦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日本本土:12人次
第一位:汤川秀树,194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发现了在阳质子与中性子之间作为媒介作用的核力,预言了介子的存在。
第二位:朝永振一郎,196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以“超多时间理论“和“鱼贯而入理论“而闻名,在量子电磁力学领域有重大贡献。
第三位:川端康成,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雪国》被称为日本现代抒情文学的经典。
第四位:江崎玲於奈,197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研究关于半导体、超导体隧道式效果,发明了隧道二极管。
第五位:佐藤荣作,197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作为日本首相,坚决反对核武器的存在。
第六位:福井谦一,198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开拓了“新领域的电子轨道理论“,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理论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第七位:利根川进,1988年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他提出了“多种抗体培养的遗传原理“,这项成果受到高度评价。
第八位: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当代著名的存在主义作家,以个人魅力来写人物以实现小说的现实性。
第九位:白川英树,200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其研制的聚乙炔类导电聚合物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第十位:野依良治,200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其成就为在不对称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第十一位:小柴昌俊,200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神冈中微子观测”获得高度评价。
第十二位:田中耕一,200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得奖成果是“蛋白质解析技术开发”,他还是诺贝尔化学奖创设以来最年轻得主。
(四)六位华裔诺贝尔获奖者简介
1、李政道:理论物理学家。1926年生于上海。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学习。1945年转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6年去美国深造,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
2、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丁肇中: 1976年12月10日,40岁的丁肇中赴瑞典皇家学院领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奖自1901年开始颁发,从那时候起至1976年的75年中,丁肇中是第三位金榜提名,获得此项殊荣的中国血统科学家。
4、李远哲: 1936年出生于台湾新竹县,196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土学位后,先后在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任博士后。1968—197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升为教授,1974年又回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化学教授。到1986年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李远哲发表的各种论文有180多篇。
5、朱棣文: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二天,朱棣文说,他骑着自行车,朝着目标往山路上攀爬,达到了目的地。这种攀登高峰的踏实感受,也只有在努力过之后,才能真切地感受到。
6、崔琦: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科学家。
1、泰戈尔被誉为“世界的东方诗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诺贝尔颁奖官方给这位印度诗人的颁奖词是“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已成为西方的一部分”。
2、“阿格农”1966年与德国作家奈丽·萨克斯同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奖的第一位以色列作家和第一位希伯来语作家。
3、以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雪国》(1948)、《古都》(1962)等著称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因“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质”,夺得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词是“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
4、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继川端康成之后,再度登上了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台。
5、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委员会授奖词称,“他的魔幻现实作品融合了民间传说、历史与当下”。
6、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7、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8、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9、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0、1998年,崔琦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印度5人
泰戈尔 (1913年获文学奖 ) 、喇曼 (1930年获物理学奖 ) 、霍拉纳 ( 美籍印裔,1968 年获生物化学奖 ) 、昌德拉塞卡 (美籍印裔,1983 年获物理学奖 ) 和特雷萨修女 (印籍葡裔,1979年获和平奖) 。
2、华人6人
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7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和屠呦呦。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崔琦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日本本土12人
汤川秀树,他发现了在阳质子与中性子之间作为媒介作用的核力,预言了介子的存在,获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朝永振一郎,他以“超多时间理论“和“鱼贯而入理论“而闻名,在量子电磁力学领域有重大贡献获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川端康成,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雪国》被称为日本现代抒情文学的经典。
江崎玲於奈,1973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研究关于半导体、超导体隧道式效果,发明了隧道二极管。
佐藤荣作,197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作为日本首相,坚决反对核武器的存在。
福井谦一,198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开拓了“新领域的电子轨道理论“,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理论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利根川进,1988年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他提出了“多种抗体培养的遗传原理“,这项成果受到高度评价。
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当代著名的存在主义作家,以个人魅力来写人物以实现小说的现实性。
白川英树,200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其研制的聚乙炔类导电聚合物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野依良治,200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其成就为在不对称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小柴昌俊,200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神冈中微子观测”获得高度评价。
田中耕一,200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得奖成果是“蛋白质解析技术开发”,他还是诺贝尔化学奖创设以来最年轻得主。
亚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莫言和屠呦呦。
1、莫言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诺贝尔奖官网摘录了《天堂蒜薹之歌》一章节,作为对莫言作品的介绍。
2、屠呦呦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不太全面,高琨,钱永健,高行健,也是,华人是错的,确切的说是美国籍华裔,法国籍华裔(祖籍台湾 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