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必须不断学习,以获得知识、增进知识,知识既是个人谋生的工具,也是个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光靠“知识”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诚信是什么?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1.中国传统道德观中的诚信
诚信无欺,讲求信用,构成为人处事的根本道德标准。
人生在世,无信不立。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自己说出去的话,就得负责。
一个人经常说瞎话,那就没人愿意信任他,一个人失去了信任,也就失去了立世的根基。
曾国藩说:人生在世,需有一诚字,以之立本之志。
平定太平天国,军费报销,答应给户部八万两银子,但是皇上下特旨,免了审查这一关。
按理说户部就没有理由截留银子了,但是因为有言在先,曾国藩还是照给了。
左宗棠征西,来信请他务必保证粮草供应,他答应了。
于是费尽心思为前线的左宗棠筹措粮草,按时又足额,解决左宗棠后顾之忧。
在全国各个督抚中,俩人关系最差,但曾国藩却是最守诺的一个。
经过此事,左宗棠彻底服了曾国藩。
人以伪来,我以诚往。
对人以诚信,人人信之;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诚信,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人一生最大的底牌。
把诺言当空谈,把承诺当玩笑,这样的人注定没有朋友,寸步难行。
古人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人品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能力却永远弥补不了人品上的缺陷。
圈子决定人生,选择朋友一定要先看人品。
人品是一个人立身的根基,也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
诚信 诚 对人对事要以诚相待 信 诚实守信 此乃诚信
做人就是要诚实跟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