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强盛,当时丰臣秀吉怎么还敢侵犯?

2024-12-29 17:00:0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文禄之役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使得由于长期战争造就出的一大批好勇狠斗的武士失去了自己的职业。丰臣政权只是在政治上统一,并不稳定,这些武士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把国内的注意力引向国外,丰臣秀吉制定了占领朝鲜,征服中国,进而向南洋扩张的军事侵略计划。在向朝鲜提出的“假道入明”的狂妄要求遭到朝鲜政府的拒绝后,丰臣秀吉在文禄元年发动了侵朝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庆长之役”,中国称之为“壬辰战争”。

在丰臣秀吉的一再动员下,侵略部队集结完毕。他让养子丰臣秀次接替关白之职,自任侵朝统帅,以名护屋为大本营,率领九阵陆军和三路水军出发了。第一阵小西行长,率军一万八千七百人;第二阵加藤清正,率军二万二千八百人;第三阵黑田长政,率军一万一千人;第四阵岛津义弘,率军一万四千人;第五阵福岛正则,率军二万五千人;第六阵小早川隆景,率军一万五千七百人;第七阵毛利辉元,率军三万人;第八阵宇喜多秀家,率军一万人;第九阵羽柴秀秋,率军一万一千五百人,共计十五万八千七百人。三路水军由九鬼嘉隆、加藤嘉明、胁阪安治三人率领,负责运输和海上警卫。

万历二十年(日本文禄元年,朝鲜宣祖二十五年,即公元1592年)四月十二日,侵朝日军乘大小舰船七百余艘,横渡对马海峡。十三日晨,日军先锋第一阵小西行长在釜山登陆,揭开了侵朝战争的序幕。

面对日军的进攻,朝鲜军队无力抵抗,大多数将领都不战而逃。五月二日,小西行长率先进入京城(汉城),第二阵加藤清正和第三阵黑田长政分别于三日和七日也进入京城。五月二十七日加藤清正与小西行长攻入开城,之后,朝鲜放弃了平壤,小西行长未经一战顺利进入了平壤。这样,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朝鲜的三都(京城、开城、平壤)全部陷落。朝鲜军队节节败退,于是,朝鲜王遣使向明朝求援。

陆上的战无不胜冲昏了丰臣秀吉的头脑,妄想着迅速攻灭明朝,把日本天皇安置在明朝北京,而自己则坐镇宁波。他没有注意到,日本水军已连连失利。

五月四日,朝鲜庆尚道水军统制使李舜臣率舰队开赴战场。七日,李舜臣袭击在巨济岛玉浦的日军舰队,焚毁日舰二十六艘,击沉五艘。第二日再战,又击沉日军大中战舰十三艘,日军败逃。玉浦海战,是朝鲜军队自日军入侵以来的第一次胜利。

五月二十九日,李舜臣在泗川海战中,动用了他的秘密武器“龟甲舰”,交战日舰十三艘全部被击沉。六月二日,李舜臣在唐浦海战中击毙九州大名龟井真矩。五日,消灭了加藤清正属下战舰三十三艘。六日,全歼日海军名将来岛通久舰队,当场击毙来岛通久。七月八日,在闲山岛海战中击败了胁阪安治水军,日舰被毁三十九艘。十日,击沉了九鬼嘉隆的旗舰,并焚毁日舰四十二艘战舰。……

李舜臣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已经完全掌握了制海权。由于海上的补给线被切断,和陆上人民组织义兵不断反抗,日军的进攻被迫停止。朝鲜国王为了嘉奖李舜臣,特意为他设立了“三道水军统制使”(相当于海军总司令)的职务,令其总督朝鲜三道水军。

面对朝鲜的不断告急,明朝政府也认识到“关白之图朝鲜,其意实在中国”(明援朝经略宋应昌语,见《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二),遂决定发兵抗日援朝。

六月下旬,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领五千明军开赴朝鲜。祖承训傲慢轻敌,急切想建功领赏,在对日军毫不了解的情况下轻举冒进。他于七月十六日黎明,乘日军无备突入平壤城,与守城的七百日军展开巷战。结果由于明军全是骑兵,巷战极为不利,招致惨败。

十二月二十三日,明将李如松率领明军主力四万三千余人入朝参战。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初,凭借着明军火炮的优势(增援小西行长的大友义统居然被明军大炮声吓跑了),李如松击败小西行长,连克平壤、开城。据记载,日军的鸟铳射程在五十到二百米之间,而明军火炮的射程最远可达三千米!

正月二十四日,李如松在开城召集各路将领研究下一步的作战计划,由于各路将领意见不统一,作战计划暂未确定。于是,李如松派副总兵查大受等率三千明军往京城方向侦察。二十七日,查大受军队遭遇日军加藤光泰部,与之交战,日军败退。但加藤光泰立刻向主将小早川隆景报告,小早川率军二万将明军查大受部包围在碧蹄馆。此时李如松正好率一千轻骑出来查看地形,得知查大受被围,立即杀入重围营救查大受。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明军又未带任何火器,难敌日军火枪,情况危急。幸好杨元率领一千明军连夜前来救援,小早川隆景高估了援军数量,率军撤回京城。

李如松回到了开城后,又听谣传加藤清正进攻平壤,刚刚遭受碧蹄馆战役之败的李如松便撤回了平壤。事后,李如松也后悔后撤太操之过急,应当立即率军再战。

在明军入朝不到二个月,便收复平壤到开城失地五百余里,同时也由于朝鲜水军切断了日军补给线,日军的处境越来越困难。小西行长与明使沈惟敬再次议和。

四月十八日,日军撤出京城,五月二日,日军大部分退到了釜山一带,加藤清正也交还了所俘虏的朝鲜二王子。李如松于十九日进入京城,五月十五日至庆州。至此,除全罗和庆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区为日军所占领外,其余各地全部收复。明军留下一万人驻守朝鲜,其余大部于七月底回国。文禄之役结束。

庆长之役

万历二十四年(日本庆长元年,公元1596年),明日和谈破裂,丰臣秀吉准备发动第二次侵朝战争。由于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海军对日军是个严重威胁,丰臣秀吉使反间计,让小西行长在京城散布谣言,结果李舜臣被革职。

万历二十五年(日本庆长二年,公元1597年)二月二十二日,丰臣秀吉发布第一阶段进攻命令。日军在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一系列海战,以消灭了朝鲜海军为目的。到七月初,朝鲜海军被九鬼嘉隆等击败,几乎全军覆没。

丰臣秀吉认为时机已到,于七月末下令日军开始总攻。日军此次侵朝,以小早川秀秋为主帅,陆上分两路进攻:右路军主将毛利辉元,先锋加藤清正,率军六万四千,攻取全州;左路军主将宇喜多秀家,先锋小西行长,率军四万九千,攻取南原。海军由藤堂高虎率领,配合左军全力进攻南原。

八月初,日军开始进攻全罗道。八月十三日,左路军小西行长进攻南原,明军副总兵杨元率军三千守城,终因寡不敌众,南原失陷,杨元也负伤。

八月中旬,右路军加藤清正攻陷黄石山。守将陈愚忠接连放弃全州、公州,京城已经暴露在日军面前。加藤清正直抵京城。麻贵命副总兵解生等率军二千,防守京城的前沿阵地稷山。九月七日,黑田长政率军一万进攻稷山,明军的后续部队杨登山率军增援,与解生等一同击退了黑田长政。

战斗的接连失败,朝鲜政府不得不于九月再次起用李舜臣。但此时,李舜臣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朝鲜水军,已经只剩下残余战舰十二只……李舜臣整顿残存的水军,一边继续与日军作战,一边扩大水军,并不断地以少胜多,击败日本水军。

九月十六日,李舜臣在鸣梁海峡击败了十倍于己的日海军来岛通总部,击沉日军指挥舰及其他三十一只战舰,并击毙日军主将来岛通总。

中朝联军取得在稷山和鸣梁海峡的胜利后,日军的攻势受阻,中朝联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十一月,中朝联军分三路四万余人向南推进。日军连忙后撤,分别以加藤清正守蔚山、小西行长守顺天、岛津义弘守泗川。

十二月二十二日,明军攻打蔚山。加藤清正支持不住,向明军乞和,被拒绝。但后来日军援军来到,明军屡攻不下,被迫撤退。蔚山战役后,中朝联军继续积极组织进攻,而日军处在被动防守的局面。

万历二十六年(日本庆长三年,公元1598年)八月十八日,丰臣秀吉因朝鲜战场的失利忧郁而死,享年六十三岁。

丰臣秀吉遗命从朝鲜撤军。五大老决定密不发丧,以丰臣秀吉名义指示在朝各军撤退回国,争取最体面的议和。日军的撤退部署是:东部驻西生浦、梁山、竹岛各部,于十一月先行撤退,在釜山集结,候船返国;中部居昌的日军,就地上船返回本国;西部驻顺天、泗川、南海、固城之日军,待东部日军撤离后,分头到巨济岛集结,再乘船返国。并且约定十一月十五日为最后撤退期限。

3 壬辰战争

从九月起,中朝两国海军不断在海上截击撤退回国的日军舰队,使日军遭受巨大损失。十一月十五日的最后撤退期限已至,但小西行长被李舜臣截住,难以回国。十八日,岛津义弘率舰队乘夜来接小西行长。十九日,中朝海军与日军进行了一场侵朝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海战——露粱海战。此战共击沉焚毁日军舰只四百余艘,日军伤亡数万人。但不幸的是,李舜臣与明海军将领邓子龙双双战死。

至此,日军残余已经全部撤退回国,文禄、庆长之役结束。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各藩国人力物力的损失十分惨重。侵朝战争的失败,也是促成丰臣政权垮台的重要原因。

主要是丰臣秀吉狂妄自大
自以为具备了侵华的实力

小日本亡我之心不死!!!!!!!!!

回答2:

他刚接织田信长的班儿,把日本给统一了,自我感觉异常良好.觉得跳的日本放不下他了,目空一切,认识不清~
想当中国的王~就打了,结果输了,输了以后手下人又分裂开始反抗他的统治.
最后抑郁而死~
成了狂妄自大最后导致失败的的典型人物~

回答3:

因为他等不到明朝没落的那一天了

回答4:

是对自身实力和大明国力的认识不清所致

回答5:

长了知识,小日本就是这吊样,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