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未来几年内经济的发展方向如何?

2024-11-24 14:39:0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现阶段湖北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国有经济战线逐步收缩,经济成分呈现多元化
国有经济比重不断下降,非国有经济比重不断上升,呈现国有经济、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格局。从工业经济类型构成看,国有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978年的77.3%下降到1998年的20.9%,集体工业由22.7%上升到40.7%,城乡个体工业由不到1%上升到17.9%,以股份制、“三资”企业为主的其他类型工业由基本上没有发展到占20.5%。从商贸流通领域经济类型构成看,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所占比重分别由1978年的48.8%和48.2%下降为1999年的18.2%和13.5%,个体经济由不足1%上升为36.5%,个体经济由不足1%上升为36.5%,其他经济由不足3%上升为31.8%。
(二)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资源配置呈现市场化。
首先,短缺经济基本结束,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主要农产品总量得到扩张,人均占有量较高。如1999年湖北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13公斤,为1980年达到1.38倍。据国内贸易部对市场商品统计,近几年来,供大于求和供求平衡的商品比重一般在95%以上。
其次,商品及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一是商品市场基础较好,发展较快,全省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面较广的商品市场网络。二是金融市场稳步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证券市场、同业折借市场、外汇调剂市场及保险市场为主体的金融市场格局。三是劳动力市场初具雏形,已初步形成了以劳动部门为主、非劳动部门为辅、覆盖城乡劳动力市场的服务网络。四是技术市场基本形成。全省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种所有制的技术经济服务网络。
(三)三元结构已经显现,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
一是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为主,目前已初步具有三元结构特征。从三次产业构成变化上看,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40.5:42.2:17.3到1999年为17:48.9:34.1,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197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农业,199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开始超过农业,目前湖北经济土壤中已经孕育着、成长着知识经济的因素,尽管还比较弱小,但它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
显然,世纪之交的湖北正从工业化初期的二元结构,逐步演变为三元结构:传统农业、以一般重化工为主的大工业、以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因素。
(四)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长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城市化水平已由1978年的15.1%上升到1990年的28.8%、1998的31.9%。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城市自来水全年供水总量由1978年的5.23亿吨增加到1999年的27.69亿吨,增长4.3倍;城市辅设道路总面积由1142万平方米增加到6205万平方米,增长4.4倍。
二是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中心地位比较明显。1999年湖北共有地级市11个,县级市25个,建制镇864个。这些城镇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的主要载体。据统计,1999年11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虽然只占全省的10.30%,人口仅占24%,但拥有全省工业固定资产的92.6%,创造了占全省90%的总值、79.2%财政收入。
(五)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收入稳定增长。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12.8元,比1980年增长11.6倍,年均增长14.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7.08元,比1978年增长19.1倍,年均增长15.3%。
二是消费水平逐步提高。1999年全省居民消费水平达到2619元,比1978年增长15.4倍,年均增长14.3%,其中非农业居民消费水平5292元,年均增长13.6%,农业居民消费水平1698元,年均增长12.9%。
三是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在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居民消费结构,显现出生存型比例逐年下降,享受、发展型比例逐年上升的趋势。1999年,湖北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1%,按45%的小康标准,已进入小康层次。农村居民在整体上已解决温饱并向小康迈进。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70.8%下降到1999年的54.1%。
http://report.drc.gov.cn/drcnet/corpus.nsf/ccbef39ea5f08c57482568f9002f852f/59f3b1d2ba6d4daf48256982000c4dc1?OpenDocument

回答2:

坚持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为核心,西部地区以宜昌,荆州,襄樊,十堰形成四城联动发展区,实现中部崛起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