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 的陵墓

2024-11-26 01:35:4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秦始皇陵该不该挖掘?

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中国秦始皇陵2000多年来一直是个巨大的谜,始终吸引着世人的注意和好奇。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从秦始皇起开始称皇帝。秦始皇因其在位时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而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着突出的地位。秦始皇陵占地50多平方公里,包括几十米高的大型坟丘,还有地宫,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陵墓。已经发掘的引起世界的瞩目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它的规模相当可观,有七、八千个兵马俑。秦始皇陵周围不光有兵马俑,已经知道的还有铠甲坑,它的面积跟兵马俑一号坑差不多。还有文官俑坑、马厩坑、珍禽异兽坑、铜鹤坑、铜车马坑等等。如此丰富的宝藏使人自然就联想到地宫的埋藏可能更加丰富,最重要的文物、建筑可能都集中在地宫。无论是考古学界还是一般大众,都希望知道地宫的情形,满足人类的好奇心。

2003年底,中国考古工作者通过采用考古遥感和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手段,经过对秦始皇陵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勘查试验,基本确定了秦始皇陵地宫的位置及内在结构。许多人在欢欣鼓舞的同时,更加渴望能尽早一睹秦始皇陵的庐山真面目,也再次引起对“该不该惊扰老祖宗”的争论。我们是否应该去惊醒地下的君王?开发皇陵的时机成熟与否?

发掘帝王陵的口子不能开

北京大学考古学院教授、秦陵研究专家、“汉唐陵墓制度研究”课题组组长赵化成:我不赞成发掘帝王陵寝,我们的保护技术不够发达,文物保护存在很多问题,这是事实。像壁画、瓷器、丝绸,许多有机物的保护比较困难。虽然有了很多办法,但还没有找到完美无缺的手段,只是相对过去有进步,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文物保护只是一个方面,不是全部。祖先留下来的遗产,包括帝王陵、都城遗址等等,我们不能在我们这一代都给发掘了。比如秦始皇陵,不能开这个口,要给子孙后代留下。我们不能全做完了,让子孙后代骂我们。为什么呢?发掘帝王陵的口子一开,第二座、第三座就管不了了,全国有帝王陵的不止陕西,江苏省南京市、河南省洛阳市以及北京都有古代帝陵,一旦各地兴起挖帝王陵之风,依照现在的速度和能力,用不了几十年所有的帝陵都被发掘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情形。

现在考古发掘不是没有事情可干,国家基建任务非常重,南水北调、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等一系列工程的上马,带来许多抢救性的发掘工作,这些都还没有做得很好。不是所有该发掘的都得把它发掘完毕。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为什么一定要去发掘帝王陵呢?现在不要考虑这些事情。

还有一个方面。帝王陵有相当一部分在古代被盗掘。秦始皇陵有没有被盗尚不知道。就是从旅游上的角度来考虑,还不如多保持一些神秘和未知。

考古发现的确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尤其是简牍一类的东西,文字资料、失传的书,可以获得更大的信息量。从陵墓制度方面,也可以得到很多信息。但是历史研究,包括考古,是无止境的,问题是永远没有完的。不能因为有问题没有解决就发掘陵寝,可以就现在的资料研究。保护是第一的,保护好了才能研究。两害相权取其轻,做任何事情都要看利弊。帝陵不发掘,在考古界是共识。现在的秦文化仍然是蓬蓬勃勃的发展,资料很多,相反我们的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

据报道,秦始皇兵马俑从开发到现在仅门票收入一年就达1.8亿元,发掘帝王陵寝对当地的民生有一定的重要性,但着眼点首先还是保护,第二步才考虑文物的经济效益。无论有多么大的经济效益,我们也不能用急功近利的办法,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长远的利益。经济效益只是在遵守文物法和文物保护原则的基础上才去考虑,这两者很难对比。一个国家的繁荣不能靠吃祖先饭,我还没听说世界上哪个国家就凭吃祖先饭而发达起来的。保护第一,现在全世界都是这样一个共识。对历史文化遗产首先是保护,第二才是发掘。埃及的帝陵很多都是很早期发掘的,这两年电视上播的也不是帝王陵。不是说墓葬都不发掘,只是帝王陵不发掘。小的墓葬经常发掘。中国的文物保护技术跟世界是同步的。我们的文物保护经常是跟国外合作的,比如秦始皇兵马俑。有些手段甚至是名列前茅的,比如土遗址保护,希腊罗马很多石材建筑,中国很多是土遗址,土木结构建筑,这方面中国有许多新的手段。

至于说到哪一天我们才可以真正的动手去发掘秦始皇陵,我们只能知道现在的情况。未来的变化很大,我们不知道。即使科学技术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也不见得都把它发掘出来,这是一个漫长的,可能是几百年的过程。

《人民日报》秦珂:当地政府对于秦皇陵的发掘及其经济效益的兴趣是很大的。比如,一份《秦始皇陵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就提出,如果投入5.53亿元,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每年将收入1.8亿元,10年累计收入可达22.69亿元,还可累计增加相关产业收入136.14亿元。

文化遗产最本质的属性应该是文化资源和知识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教育、历史借鉴和供人研究、鉴赏上,至于经济价值,则是以上这些价值的衍生物。经济价值的大小是建立在其基本价值的基础上的。如果盲目地开挖秦皇陵,不能保证它原原本本的面貌,就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这种破坏首先带来的是其基本价值的贬值,而基本价值的贬值又必然会带来经济价值的贬值。

退一步说,即使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经济利益也不仅仅是眼前的、短期的利益,更有综合经济利益和永久经济利益。关键问题是,如果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其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的贬值在有时候很难一下子看得出来,而容易看到的恰恰是眼前的利益。用历史的、长远的观点来看,对一时一地利益的追求越大,对综合社会效益和长远经济利益的损害也越大。

文化遗产作为独一无二、不可代替、不可再现性的特殊的资源,在当今已经不再仅仅属于当代的某个地方、某个团体。从横向看,它属于全人类,当年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被塔利班炸毁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就是明证;从纵向看,它也属于后代子孙。所以在开发利用上,必须顾及到全民的整体公平和人类的代际公平(即“维护世代间公平”)。

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应该体现代际公平原则。也就是说,文化遗产资源和环境资源一样,不仅仅属于当代人,也是属于后代的子子孙孙。当代人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任何破坏,都会给后代人的生存造成影响。当代人不能为了自己生活的富足而牺牲后代对文化遗产资源应享有的权利。

属于自己的,自己才能合理开发利用;属于子孙的,就要留给子孙。不独对秦始皇陵,对所有的文化遗产,都应如此。

我们应该享受历史遗产

社会学家王汝青:我觉得应该有目的地部分开掘,考古的目的不就是要了解历史吗。不揭开面纱,又怎能看清历史呢?保护的好坏任何时候都是相对的,难道埋在地下他们就能永远保持完整吗?如果没有当年埃及的众多考古发掘,人类的文明史能像今天这样清晰吗?只能是尽量的保护,如果自己的力量不行还可以借助外部的力量,这样也可让全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毕竟利用人的好奇心理产生的广告效用是最大的。其后的旅游开发也具有无穷的潜力。不管是出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我都主张开挖秦皇陵。中华文明太需要全世界的正确了解。

太空都上了,秦始皇陵有什么不能挖的,它除了代表逝去的一段历史外,并不能代表其它什么东西。关键是在开挖之前先行解决保护和资金问题,我不相信现在的科技水平解决不了保护问题。反对开挖的理由显然不充分,这有利于我们研究、探索历史。不能充分了解自己过去显然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历史就是在不断的破坏、重建中产生,守着所谓的历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我们正在创造历史。秦皇陵是见证了一段历史的物证。我希望国人要用长远的眼光综观历史,承认事实,享受历史带给我们的知识遗产,让我们先一步了解远古的迷!我们宇航员已经迟别人几十年才上天了,我们对历史的开发不要在居人后了。

读者肖泉:我支持发掘,动用国家的力量进行科学的发掘,对我们的祖先有个良好的了解,然后再按原样重新埋回去,就像国外的原古遗迹发掘一样。考古就是要了解过去,不是简单的刨祖坟,不是迷信的断香火,不是短视的盗墓狂。是对我们自身的了解,中国人要了解自己,考古学家也说得很清楚了,不发掘,是怕产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是的,没有国家力量的支持,他们没有实力去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但以后会有的,我们要有信心。

我认为应该尽快开采,如在财力、物力、技术方面有问题可以向全国13亿人民募捐,可以向全世界对皇陵发掘有兴趣的团体和技术机构发放信息希望能提供无偿援助。我相信以现在的世界考古水平和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必定会尽力相助。

回答2:

秦:陕西临潼附近。
西汉:陕西咸阳西汉王陵群。
东汉:除献帝葬于河南修武外,其余集中在河南洛阳东汉王陵群。
三国:蜀昭烈帝刘备 —— 四川成都 蜀后主刘禅——河南洛阳
魏太武帝曹操——河北临漳 魏文帝曹丕——河南洛阳
魏明帝曹睿——河南孟津 高贵乡公曹髦——河南洛阳
吴武烈帝孙坚——江苏丹阳 吴大帝孙权——江苏南京
吴景帝孙休——安徽当涂 吴末帝孙皓——河南洛阳
西晋:河南洛阳
东晋:江苏南京
五胡十六国王陵多不可考
南朝多葬于江苏丹阳,北朝多葬于山西大同和河南洛阳
隋:隋文献帝杨坚——陕西武功 隋炀帝杨广——江苏扬州
唐:分葬于陕西境内。
五代:河南开封洛阳附近
十国:多不可考,在当时各国首都附近。
北宋:河南巩义(洛阳附近)七帝八陵,南宋:浙江绍兴 七陵
辽:因其习俗多不可考。散居在内蒙巴林左旗内。
金:北京房山,后为河南登封
元:因其习俗多不可考。
明:太祖为江苏南京,世祖后为北京市昌平共13陵
清:太祖太宗葬于辽宁沈阳附近,福临后葬于于河北遵化及河北易县清东西陵
帝王陵集中分布在
1河洛地区(包括洛阳 巩义 登封 郑州 开封等地)
2关中地区(包括西安 咸阳 等地)
3江南地区(包括南京 丹阳 绍兴等地)
4燕山地区(包括北京 遵化 易县等地)
5河东地区(包括安阳 临漳等地)
历代皇帝的陵墓:
秦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秦始皇蠃政 前221--前210年 始皇陵 陕西临潼 发现兵马俑
秦二世胡亥 前209--前207年 陕西临潼北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西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汉高祖刘邦 前206--前195年 长陵 陕西咸阳市窑店
汉惠帝刘盈 前194--前188年 安陵 咸阳市韩家湾 惠孝张皇后
汉高后吕雉 前187--前180 吕后陵 咸阳长陵东
汉文帝刘恒 前179--前157年 霸陵 西安市东郊 孝文窦皇后
汉景帝刘启 前156--前141年 阳陵 咸阳市张家湾 孝景王皇后
汉武帝刘彻 前140--前87年 茂陵 兴平县南位 李夫人
汉昭帝刘弗陵 前86--前74年 平陵 咸阳市大王 孝昭上官皇后
汉宣帝刘询 前73--前49年 杜陵 长安县东少陵原上 孝宣王皇后
汉元帝刘奭 前48--前33年 渭陵 咸阳市周陵南 孝元王皇后
汉成帝刘骜 前32--前7年 延陵 咸阳市周陵西南 孝成班婕妤
汉哀帝刘欣 前6--前1年 义陵 咸阳市周陵东
汉平帝刘 公元1--5年 康陵 咸阳市周陵西南
孺子婴 6--8年
[新]王 莽 8--23年
淮阳王刘玄 23--25年

东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光武帝刘秀 25--57年 原陵 河南孟津 阴皇后
明帝刘庄 58--75年 显节陵 河南洛阳 马皇后
章帝刘炟 76--88年 敬陵 河南洛阳 窦皇后
和帝刘肇 89--105年 慎(顺)陵 河南洛阳 熹皇后
殇帝刘隆 106年 康陵 河南洛阳
安帝刘祜 107--125年 恭陵 河南洛阳 阎皇后
顺帝刘保 126--144年 宪陵 河南洛阳 梁皇后
冲帝刘炳 145年 怀陵 河南洛阳
质帝刘缵 146年 静陵 河南洛阳
桓帝刘志 147--167年 宣陵 河南洛阳 郑皇后
灵帝刘宏 168--189年 文陵 河南洛阳 何皇后 王皇后
少帝刘辩 189年
献帝刘协 190--220年 禅陵 河南修武 曹皇后
三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蜀昭烈帝刘备 221--223年 惠陵 四川成都 照烈皇后甘氏 穆皇后吴氏
蜀后主刘禅 223--264年 河南洛阳
魏太武帝曹操 后追封 高陵 河北临漳 武宣卞皇后
魏文帝曹丕 220--226年 首阳陵 河南洛阳 文德郭皇后
魏明帝曹睿 227--254年 高平陵 河南孟津 明元郭皇后
高贵乡公曹髦 255--260年 河南洛阳
魏元帝曹奂 261--265年
吴武烈帝孙坚 后追封 吴陵 江苏丹阳 吴夫人
吴大帝孙权 222--252年 蒋 陵 江苏南京 步皇后 潘夫人
吴会稽王孙亮 253--258年
吴景帝孙休 259--264年 定陵 安徽当涂 朱夫人
吴末帝孙皓 265--280年 河南洛阳 滕夫人
西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晋高祖(晋世祖追崇) 宣帝 司马懿 河南洛阳
晋世宗(晋世祖追崇) 景帝 司马师 河南洛阳
晋太祖(晋世祖追崇) 文帝 司马昭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265--290年 峻阳陵 河南洛阳 武元杨皇后
晋惠帝司马衷 291--306年 太阳陵 河南洛阳
晋怀帝司马炽 307--313年 河南洛阳
晋愍帝司马邺 314--316年 河南洛阳
东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晋元帝司马睿 317--323年 建平陵 江苏南京 元敬虞皇后
晋明帝司马绍 324--326年 武平陵 江苏南京 明穆庾皇后
晋成帝司马衍 327--342年 兴平陵 江苏南京 成恭杜皇后
晋康帝司马岳 343--344年 崇平陵 江苏南京 康献褚皇后
晋穆帝司马聃 345--361年 永平陵 江苏南京 穆章何皇后
晋哀帝司马丕 362--365年 安平陵 江苏南京 哀靖王皇后
晋废帝司马奕 366--371年 吴陵 江苏吴县 孝庾皇后
晋简文帝司马昱 372年 高平陵 江苏南京 简文顺王皇后
晋孝武帝司马曜 373--396年 隆平陵 江苏南京 孝武定王皇后
晋安帝司马德宗 397--418年 休平陵 江苏南京
晋恭帝司马德文 419--420年 冲平陵 江苏南京 恭思褚皇后
隋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培葬情况
隋文献帝杨坚 581--604年 太陵 陕西武功 文皇后独孤氏
隋炀帝杨广 605--618年 炀帝陵 江苏扬州
唐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唐太祖李虎 后追封 永康陵 三原县陵前
唐世祖李昺 后追封 兴宁陵 咸阳市窑店东
唐高祖李渊 618--626年 献陵 三原县徐木永合村
唐太宗李世民 627--649年 昭陵 礼泉县九 山
唐高宗李治 650--683年 乾陵 乾县梁山
武则天女皇 684--704年 乾陵 乾县梁山 夫妇合葬
唐中宗李显 684(710)--712年 定陵 兴平县龙泉山
唐睿宗李旦 684(710)--712年 挢陵 蒲城县丰山
唐玄宗李隆基 712--756年 泰陵 蒲城县金粟山
唐肃宗李亨 756--761年 建陵 礼泉县武将山
唐代宗李豫 762--779年 元陵 富平县檀山
唐德宗李适 780--805年 崇陵 泾阳县嵯峨山
唐顺宗李诵 805年 丰陵 富平县金瓮山
唐宪宗李纯 806--820年 景陵 蒲城县金炽山
唐穆宗李恒 821--824年 光陵 蒲城县尧山
唐敬宗李湛 825--827年 陵 三原县陵前柴家窑
唐文宗李昂 827--840年 章陵 富平天乳山
唐武宗李炎 841--846年 端陵 三原县徐木桃沟村
唐宣宗李忱 847--859年 贞陵 泾阳县仲山
唐懿宗李凗 860--874年 简陵 富平县紫金山
唐僖宗李儇 874--888年 靖陵 乾县鸡子堆
唐昭宗李晔 889--904年 温陵 河南洛阳
唐哀帝李柷 905--907年 和陵 山东荷泽
让皇帝李宪 惠陵 蒲城县城西北
[附]孝明高皇后杨氏(武则天之母) 顺陵 咸阳市底张韩家村
五代十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后梁太祖朱晃 907--912年 宣陵 河南洛阳 元贞皇后张氏
后梁末帝朱友贞 913--923年 河南洛阳 次妃郭氏
后唐庄宗李存勗 924--926年 伊陵 河南洛阳
后唐明宗李亶 927--933年 徽陵 河南洛阳
后唐末帝李从珂 935--936年 河南洛阳
后晋高祖石敬瑭 937--942年 显陵 河南洛阳
后晋出帝石重贵 943--946年
后汉高祖刘知远 947--948年 睿陵 河南登封
后汉隐帝刘承佑 949--950年 颖陵 河南开封
后周太祖郭威 951--954年 嵩陵 河南开封
后周世宗柴荣 955--959年 庆陵 河南郑州
后周恭帝柴宗训 960--961年 顺陵 河南郑州
吴杨渥 907--908年 绍陵
吴杨隆演 909--919年 肃陵
吴杨溥 921--?年 平陵
前蜀王建 907--918年 永陵 四川成都 顺德皇后周氏
前蜀王衍 919--925年
后蜀孟知祥 925--935年 和陵 河南洛阳 太后李氏
南唐李璟 937--942年 永陵 南京牛首山 元敬皇后宋氏
南唐李 943--960年 顺陵 南京牛首山 光穆皇后钟氏
南唐李煜 961--?年 金陵 河南洛阳
南汉刘隐 907--911年 德陵
南汉刘龑 911--942年 康陵
南汉刘玢 942年
南汉刘晟 943--957年 昭陵
北宋帝陵:河南巩义
北宋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七代帝陵都集中在河南省巩义。北宋帝王陵墓,从宋太祖赵匡胤父亲的永安陵起,至哲宗赵煦的永泰陵止,共计8陵,分布在巩义市(洛阳附近)洛河南岸的台地上的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4个镇区,陵区以芝田镇为中心,在相距不过十公里的范围内。
(二)南宋帝陵:浙江绍兴
南宋共有九个皇帝,除后三帝立于危难之中,仓皇间无法在此地建陵安葬外,有六个葬在绍兴,他们是高宗(赵构)永思陵、孝宗(赵眘)永阜陵、光宗(赵敦)永崇陵、宁宗(赵扩)永茂陵、理宗(赵昀)永穆陵、度宗(赵禥)永绍陵。称“宋六陵
明陵分布:
1 祖陵: 朱百六 德祖 玄皇帝 太祖高祖 不祥 胡氏 江苏省盱眙县管镇乡
朱四九 懿祖 恒皇帝 太祖曾祖 不祥 侯氏
朱初一 熙祖 裕皇帝 太祖祖父 不祥 王氏
2 皇陵: 朱世珍 仁祖 淳皇帝 太祖父亲 64 陈氏 安徽省凤阳县西南
3 孝陵: 朱元璋 洪武 太祖 高皇帝 1368-1398 71 马氏 南京钟山南麓
4 长陵: 朱棣 永乐 成祖 文皇帝 1402-1424 太祖长子 65 徐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下
5 献陵: 朱高炽 洪熙 仁宗 昭皇帝 1424-1425 成祖长子 48 张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黄山寺一岭下
6 景陵: 朱瞻基 宣德 宣宗 章皇帝 1425-1435 仁宗长子 37 孙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黑山下
7 裕陵: 朱祁镇 正统 英宗 睿皇帝 1435-1449 宣宗长子 38 钱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石门山下
天顺 1457-1464 周氏
8 景陵: 朱祁钰 景泰 代宗 景皇帝 1449-1457 宣宗次子 30 汪氏 北京西郊金山下
9 茂陵: 朱见深 成化 宪宗 纯皇帝 1464-1487 英宗长子 41 王氏、纪氏、邵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聚宝山下
10 泰陵: 朱佑樘 弘治 孝宗 敬皇帝 1487-1505 宪宗三子 36 张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笔架山下
11 显陵: 朱佑元 睿宗 献皇帝 世宗父亲 43 蒋氏 湖北钟祥县松林山(又名纯德山)下
12 康陵: 朱厚照 正德 武宗 毅皇帝 1505-1521 孝宗长子 31 夏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莲花山下
13 永陵: 朱厚囱 嘉靖 世宗 肃皇帝 1521-1566 宪宗孙 60 陈氏、方氏、杜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阳翠岭下
14 昭陵: 朱载垢 隆庆 穆宗 庄皇帝 1566-1572 世宗三字 36 李氏、陈氏、李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大峪山下
15 定陵: 朱钧翊 万历 神宗 显皇帝 1572-1620 穆宗三子 58 王氏、王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大峪山下
16 庆陵: 朱常洛 泰昌 光宗 贞皇帝 1620 神宗长子 39 郭氏、王氏、刘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黄山寺二岭下
17 德陵: 朱由校 天启 熹宗 折皇帝 1620-1627 光宗长子 23 张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潭峪岭下
18 思陵: 朱由检 宗祯 庄烈皇帝 1627-1644 光宗五子 35 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鹿山下
清陵分布:
努尔哈赤在沈阳的东陵 至沈阳旧城东五公里处原来是公园(清福陵)
皇太极在沈阳的北陵 皇姑区泰山路原来也是公园(清昭陵)
顺治的陵墓 孝陵在在今河北遵化昌瑞山的主峰下(清孝陵)
康熙的陵墓 清孝陵东侧1公里处(清景陵)
雍正的陵墓 泰陵距易县15公里的温州市永宁山下(清泰陵)
乾隆的陵墓 以顺治的孝陵为轴心,孝陵以西就是乾隆的裕陵(清裕陵)
嘉庆的陵墓 位于泰陵以西2里(清昌陵)
道光的陵墓 位于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清慕陵)
咸丰的陵墓 位于裕陵之西 (清定陵)
同治的陵墓 在景陵的东南(清惠陵)
光绪的陵墓 泰陵东5公里 (清崇陵)
宣统就是溥仪 没陵墓骨灰在北京八宝山

回答3:

帝王之墓 称之为陵 帝王之墓大多被盗 现在还未被盗的大抵有武则天,李治的乾陵未被盗,汉武帝的茂陵未被盗,曹操墓未找到 ,秦始皇的也没被盗

回答4:

武则天,李治的乾陵(未被盗),汉武帝的茂陵(未被盗),诸葛亮的墓(没人敢盗),成吉思汗(未找到),明13陵(未挖掘),慈禧的墓(陪葬品5000万两白银),明孝陵(耗银800万两白银),曹操墓(未找到

回答5:

秦始皇陵,汉文帝霸陵,汉景帝阳陵,隋文帝泰陵,唐太宗昭陵,明成祖长陵,明神宗万历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