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代文人墨客中我最崇拜的莫过于一代文豪苏东坡了。苏东坡是中国文化的闪光点,也是中国文化的浓缩点,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粹。然而,苏轼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应该是他和他爱着的三个女人,确切的说应该是爱着他的三个女人,这就是王弗、王闰之和王朝云。
王弗,苏轼的结发之妻,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治平二年五月(公元1065年)去世,年方27。王弗性格“敏而静”,作为进士之女的她开始并没有告诉苏轼自己知书。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则在旁边终日不去。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给予提醒。好奇的苏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答上来,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王弗与苏轼琴瑟相和仅11年。王弗的突然离去对苏东坡是巨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和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王弗去世后次年作《亡妻王氏墓志铭》:“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莫大沉痛。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苏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那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闰之,苏轼的第二任妻子,是王弗的堂妹。有人猜测,王闰之是进士之女,能以11岁的年龄差距给姐夫做填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从小暗恋姐夫。也有人推测,王闰之应是被苏轼对堂姐的一片深情所感动,还有就是对苏轼文采和人品的仰慕。她知道,这样的男人足以托付一生,嫁给他才有真正的安全感。
王闰之陪伴苏轼经历宦海的大起大落,他们共先后历经“乌台诗案”和“黄州贬谪”,经济最困难时她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她去世时,葬礼极为隆重,苏轼亲自写了祭文《祭亡妻同安郡君文》,承诺“唯有同穴,尚蹈此言”。王闰之的灵柩一直停放在京西的寺院里,10年后,终于和苏轼合葬一处。
王朝云(1062--1096),字子霞。宋代浙江钱塘人,苏东坡侍妾,公元1094年随苏东坡谪居惠州,第三年亡故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苏东坡亲撰墓志铭,写下《悼朝云》诗,寄托了对朝云的深情和哀思。由于朝云临终前是念着佛经《金刚经》的“六如“偈而逝,故朝云下葬后,孤山栖禅寺的和尚就在朝云墓上建亭”六如“纪念。
朝云是最后离苏轼而去的女子,加上她的特殊出身以及传奇经历,使得苏轼和她的爱情在世人的眼中更具有神秘色彩。苏轼一生所作诗词有不少都是因为朝云的存在而激发了灵感,比如那首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这首诗就是苏轼初遇十二岁的歌姬王朝云时的心情写照。苏轼人生遭际十分悲催,几次被贬,生活拮据,身边 众多的侍儿姬妾都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终如一,追随苏东坡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了惠州。对此,东坡深有感叹,曾作一诗: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阿奴络秀不同老,无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此诗有序云:“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因读乐天诗,戏作此赠之。”二人感情特别好。
苏轼对以上三个女子的感情都很好,但性质略有不同:
王弗是苏轼的初恋,感情自然很深,但他们之间的感情有一种中国传统家庭夫妇的主流意识,是一种正统的爱情,因此,在后人眼中缺乏一些心灵的震动,唯有一首《江城子》使他们平淡真切的爱情掀起一丝涟漪,引起后人注意。
王闰之对于苏轼来说应该是爱情和家庭两种意识的合力化身。王弗活着的时候,王闰之应该是暗恋姐夫,而作为风流倜傥的大文豪,苏轼恐怕也不能平静地面对美丽动人的堂妹,或许心中早有萌动。王弗去世后三年,苏轼娶了妻子的堂妹为妻或许正是二人早已心有所属的一个有力表征。王闰之既是王弗在苏轼生活中的替身,同时也是苏轼能得以安然度过久经磨砺人生的一个最有力的支持,王闰之陪他走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所以,苏轼对她既有爱情又有患难与共的感情,可谓爱之至深。在王闰之过生日的时候,苏轼放生鱼为她资福,并作《蝶恋花》纪事。王闰之和王弗的家乡都是眉州青神,那里江山秀美,岷江穿境而过,在漫天的曼陀花雨中,山岭青翠,碧水孱湲,佳气葱郁,生于江畔人家的王闰之,在苏轼的眼里,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
王朝云是苏轼一见钟情的奇女子。对于苏轼这种文人来说,他的最爱只有一见钟情,不管这样的一见钟情是否能够成为生活中的爱情现实,这个女子将永远缠绕在他的梦中。王朝云就是苏轼一见钟情的情人。如果说王弗努力在苏轼的仕宦生活与处理人际关系工作中给予他深深的关注和帮助,王闰之在苏轼经历大起大落的人生沉浮中认同了苏轼的人生价值观,让他感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那么,朝云则是以其艺术气质、能歌善舞、对佛教的兴趣和对苏轼内心的了解而与苏轼相投契。据毛晋所辑的《东坡笔记》记载: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东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机械。”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曰:“学士一肚皮不合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从此对王朝云更加爱怜。
朝云一生向佛,颇有悟性和灵性,这也是她能和苏东坡心灵一致的根本原因。早在苏东坡为 徐州太守时,朝云曾跟着泗上比丘尼义冲学《金刚经》,后来在惠州又拜当地名僧为俗家弟子。临终前她执着东坡的手诵《金刚经》四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不只是她皈依佛门后悟出的禅道,其中寓藏着她对苏东坡无尽的关切和牵挂,生前如此,临终亦如此。东坡尊重朝云的遗愿,于绍圣三年八月三日,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南畔的栖禅寺的松林里,亲笔为她写下《墓志铭》,铭文也像四句禅谒:“ 浮屠是瞻,伽蓝是依。 如汝宿心,唯佛是归。“朝云葬后第三天,惠州突起暴风骤雨。次日早晨,东坡带着小儿子苏过,前来探墓,发现墓的东南侧有五个巨人脚印,于是再设道场,为之祭奠,并写下《惠州荐朝云疏》,其中说道: ”轼以罪责,迁于炎荒。有侍妾朝云,一生辛勤,万里随从。遭时之疫,遘病而亡。念其忍死之言,欲托栖禅之下。故营幽室,以掩微躯。方负浼渎精蓝之愆,又虞惊触神祇之罪。而既葬三日,风雨之余,灵迹五显,道路皆见。是知佛慈之广大,不择众生之细微。敢荐丹诚,躬修法会。伏愿山中一草一木,皆被佛光;今夜少香少花,遍周世界。湖山安吉,坟墓永坚。“在朝云逝去的日子里,苏轼不胜哀伤,除写了《朝云墓志铭》、《惠州荐朝云疏》,还写了《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和《题栖禅院》等许多诗词、文章来悼念这位红颜知己。其中,著名的《西江月梅花》一词,更是着力写出了朝云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迁时过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反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苏东坡还在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她,并亲手写下楹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亭联不仅透射出苏东坡对一生坎坷际遇的感叹,更饱含着他对一位红颜知己的无限深情。
苏轼一生的最爱应是王朝云。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为您解答
苏苏是我最喜欢的文人之一了
不好说~~王弗 王润之 王朝云先后是他 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