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是在1993年停止使用的。
1953 年,中央政府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包括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粮食计划供应政策,1955 年8 月25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 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紧接着,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这一暂行办法,很快,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
1993 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 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老百姓再也不用为找不到粮票发愁了。
扩展资料
告别粮票20年-从短缺到充裕:
1993年以来,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带动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对肉、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等“菜篮子”产品的消费需求大幅度增长,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的农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迅速崛起,逐步形成了跨区域、大范围、多品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承担起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的主要任务。
截至2013年7月,全国亿元以上批发市场已达1884家,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占总数量的比例达到70%。排名前30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为3564亿元。
近年来,为探索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我国多地推进农超对接试点工作,通过订单农业和直采基地的模式,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效缓解了农产品“卖出难”问题,商品流通更加顺畅,市场供应更加丰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粮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告别粮票20年:从短缺到充裕
1993年2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颁发,《通知》提出,积极稳妥地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同年2月10日,上海市副市长最近宣布,上海全面放开消费品市场,取消市场供应的票证,在放开粮、油价格的同时,取消粮票、油票。
实行了40年的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制度(即统销制度)被取消。5月10日,是北京市政府放开粮油购销价格第一天。粮票在北京也正式“退役”。1994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了粮票。这标志着一度与大多中国人形影不离、有“第二货币”之称的粮票,走出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一个食品紧缺的票证时代终结了。
扩展资料:
粮票之最:
1、最早的粮票:1951年皖南人民行政公署粮食局发行的大米票。
2、面额最大的粮票:1962年、1963年上海市粮食局发行的“粮食支拨书”,面额为1400斤。
3、面额最小的粮票:1960年南京市粮食局发行的“南京市粮食局流动购粮凭证”,面额为壹钱。
4、票幅最大的省级粮票: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发行的“广西流动人口粮油定额供应卡”,该票长17.3厘米,宽6厘米。
5、票幅最小的省级粮票:1955年浙江省印制的“随证粮票”,该票长0.9厘米,宽0.8厘米,仅有小手指甲大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粮票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停用粮票预示着新一阶段国民经济的转向
1993年,伴随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号角的吹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在这一年放开了粮食价格,取消了粮票的流通,粮票在顷刻之间便从流通领域进入到收藏领域。
然而,由于粮食商品的特殊性,十几年来,或者是因为全国性的大幅度的粮食涨价和各地群众抢购粮食的风潮,或者是一面国营大中型企业破产改制使得大量产业工人下岗致使生活艰难,粮票在局部地区又得到两次典型的回潮。
一是在1993年底,粮食市场波动引起全国性的粮食涨价和许多地区群众抢购粮食。先是沿海后是内地,先是南方后是北方,粮价上涨风波迅速波及全国。到1994年春夏之交,粮油价格持续上涨。为此,国家曾组织抛售专项储备粮25亿公斤,储备油3200万公斤。陕 西、山 东、安 徽、北 京等许多省市也陆续抛售地方储备粮油,就地平抑粮油价格。但粮价仍然居高不下,居民怨声骤起。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自然便想起以往行之有效的办法,重新发放使用粮票,用粮票来干预经济生活中的棘手问题。1994年元月1日,江苏昆山市率先在全国恢复使用粮票。市粮食局专门下发了有关文件和通知,规定了具体的供应品种、数量和凭票购买办法。紧接着江 苏 苏 州、常 州、南 京等地市,安 徽 芜 湖、寿 县等市县,辽 宁沈 阳、大 连等主要城市,湖 南 湘 潭、黔 阳,四 川 甘 孜 自 治 州,河 南 安 阳、南 阳等地也都纷纷印发粮票。据统计,到1994年年底,全国已有100多个县市恢复使用粮票,到1995年,恢复使用粮票、粮本、粮卡的地方更多。其使用期长者几年,短者几个月,直到市场粮食价格平稳后才取消。
二是1996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大中型企业纷纷进行重组、破产改制,导致相当一部分职工或分流,或待岗,或下岗。于是,针对这些生活贫困的低收入者,一些大中城市印制、发放了一种“帮困粮票”。由地方财政、民政和粮食部门联合发放,或由专门成立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面额固定,按月购买,仅限城镇低保人员使用。如上海市的“绿色粮卡”、北京市的“帮困粮油卡”、大连市的“城市困难职工粮油代购券”、本溪市的“低收入居民补贴粮油供应票”、太原市的“粮食供应优惠卡”等。市政府每月通过指定的帮困粮油供应点向市区低收入者免费或优惠供应一定数量的大米、面粉、食油及其它粮油制品。上海市在1996年一年就发放绿色粮卡40万张,有近500家粮店被指定为“帮困粮油店”,市财政每年为此要多拿出8000万元人民币的财政支出。北京市的帮困粮油卡从1996年12月起开始发放,一直延续使用到2002年6月底。自当年7月1日起,改为发放现金补贴
与计划经济时期发行的粮票相比,新时期的粮票不论从政治色彩还是经济地位上看都淡薄多了。这说明,一本粮卡、一张粮票可以轻易恢复使用,但在市场经济已经深入国民经济各个角落的今天,要想借用粮票重新起到平抑粮价、满足供应的“主渠道”作用已经不大可能了,也没此必要了。因此,新时期粮票的经济功能势必要转向保障城镇低收入者,而不是面对所有城镇居民。这种性质的粮票,目前在西方国家也存在。例如,美国政府向贫困人口提供福利时所发放的食品券。每当失业人数增加,美国政府就会增发食品券,以帮助失业人口摆脱饥饿。按目前的标准,处于饥饿状态下的美国四口之家,每月可向政府申请领取价值375美圆的食品券,由农业部核实后发放。
而在收藏领域,新时期的粮票,却扮演着另一种角色。绝大多数收藏爱好者拿到新的粮票后,并不是去购买粮食,而是作为收藏品藏在家中。所以,在新粮票刚刚发行不久,就出现在收藏品市场上公开标价出售,使得新时期的粮票呈现经济社会的双重属性。
粮食,是世界性的战略物资。不仅我国长期以来受到粮食短缺的威胁,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对粮食问题都不敢掉以轻心。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一家国际研究机构宣称,全球人口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即使按照人们制定的增长率增长,也将超过地球粮食供应能力所能承载数,“世界食品经济将由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这一问题将会在2030年左右凸现。届时,很可能会发行一种“世界粮票”或类似的凭证在全球使用,用来缓和粮食供求压力。
1993年初国家宣布粮油购销政策全面放开,“蓝卡粮票”实行3个月即告结束,但却在共和国粮票史上留下难忘的一笔。之后,各地粮票相继停止使用,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1993年2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颁发,《通知》提出,积极稳妥地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同年2月10日,上海市副市长最近宣布,上海全面放开消费品市场,取消市场供应的票证,在放开粮、油价格的同时,取消粮票、油票。
实行了40年的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制度(即统销制度)被取消。5月10日,是北京市政府放开粮油购销价格第一天。粮票在北京也正式“退役”。1994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了粮票。这标志着一度与大多中国人形影不离、有“第二货币”之称的粮票,走出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一个食品紧缺的
粮票之最:
1、最早的粮票:1951年皖南人民行政公署粮食局发行的大米票。
2、面额最大的粮票:1962年、1963年上海市粮食局发行的“粮食支拨书”,面额为1400斤。
3、面额最小的粮票:1960年南京市粮食局发行的“南京市粮食局流动购粮凭证”,面额为壹钱。
4、票幅最大的省级粮票: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发行的“广西流动人口粮油定额供应卡”,该票长17.3厘米,宽6厘米。
5、票幅最小的省级粮票:1955年浙江省印制的“随证粮票”,该票长0.9厘米,宽0.8厘米,仅有小手指甲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