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西林壁》
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
并借景说理,
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
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
这首绝句的长处
不在于形象或感情,
而在于富有理趣。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问】:题西林壁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隐含了什么哲理?
【答】:所处的位置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也会不同。
通俗的一句话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例如无产阶级专政
要全面看问题----要知道庐山的真面目,不但要从远近高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而且还要进到其中去领略,不但要亲身到其中去领略,还要站在身外去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