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环境遭破坏导致动物死亡

2024-12-16 08:05:5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图为:大象

一般来说,大象每天要用16个小时来进食,每天喝30-50加仑的水。草食的大象主要吃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水果。亚洲的热带雨林象居住在有足够的水源、草、树皮、树根和树叶的地方。有时候,大象也会吃一些香蕉、稻米和甘蔗。

而草原象主要依靠大草原的水源和植被生存。大象吃掉的80%的食物都会作为肥料回到土地,这就突出了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存威胁

图为:象牙制品

主要是对象牙的需求和栖息地遭破坏。

对象牙的盗猎

20世纪70年代初,因为象牙,无数的非洲大象就被无辜杀害了!从非洲运出的80%象牙都是盗猎自大象。1990年颁布的国际象牙禁令缓解了这一情况,但却不能根除。在野生动物管理不太健全的国家,仍然存有为黑市盗猎的现象。非洲的大部分象牙都出口到亚洲。

国际禁令似乎没有多大作用,为了得到象皮,象肉和象牙的盗猎活动在95-96年间还是急速的增长。泰缅边界的交易与印度南部和东北部的盗猎活动仍然猖獗。

栖息地遭破坏

人类到森林定居和发展农业导致许多兽群被赶到了孤立的栖息地。人象在乡村的冲突造成破坏甚至死亡。在亚洲,人象冲突是大象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关法律

1975年亚洲象被列入《国际野生物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一中。这表示不应该再有任何大象制品的国际交易。1989年非洲象也受到类似的保护。

1997年,《国际野生物贸易公约》正式批准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三个国家将它们的大象从附录一转到附录二中,这就意味着这些国家可以一次性将合法取得的象牙出口到单一的进口国(日本)。这一举动再次加剧黑市对于象牙的需求,而盗猎又开始在世界各地威胁象群。2002年召开的第12届《国际野生物贸易公约》缔约国大会同意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南非这3个国家在符合相应规定后,一次性销售库存的象牙。虽然还未确定进口国,但人们普遍认定是日本。

在中国,亚洲象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禁止任何对大象的追猎和捕杀,规定杀害亚洲象的人将被判刑。

作为《国际野生物贸易公约》成员国,中国从1989年开始禁止象牙交易。但是国内的象牙交易还是不断增长,因为国内还是在加工和交易《国际野生物贸易公约》生效前所进口的库存象牙,同时也促成了非法的象牙交易。中国政府最近查获了大批象牙,表明了在取缔非法象牙交易的决心。

濒 危 动 物

(一) 中国濒危动物的现状

1.濒危动物的存留地

中国国土面积虽然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活动范围广,使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被迫退缩残存在边远的山区、森林、草原、沼泽、荒漠等地区,分布区已极其狭窄。被分割成互不连接的独立群体,近亲繁殖,品种日益退化。

2.濒危动物物野外数量

濒危动物的种群数量稀少,而且继续呈下降趋势。大型动物种群个体数少,濒危程度高,数量减少较快;小型动物种群个体数较多,濒危程度尚低,野外数量减少稍慢。动物分布区域或活动区域窄的,数量下降较快,分布区域或活动区域宽的,数量下低较慢。

(二)濒危原因

1自然灾害的直接破坏,使得某些数量较少动物种群中的个体大量死亡。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食物严重缺乏使某动物种群大量饥饿致死。如大熊猫种群在1983年因主食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严重威胁大熊猫种群的生存。

2由于人类活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使得动物种群在地理上形成隔离的小种群,而这样的小种群最容易成为特种而且难以适应生境的剧然变化,它们一般总是最先绝灭。

3有些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某些大型动物,如华南虎、东北虎等,由于它们的种群数量本身就不多,所以一旦遇到食物和栖息地的破坏和急剧变化,很容易变成濒危种类。

4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野生动物,如雪豹、梅花鹿等,被人类所大量猎捕而造成濒危。

5由于动物残留种群基因交换机遇减少,近亲繁殖而损害种群繁衍。

6人类经济活动和现代化生产,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和污染,导致了动物个体的受损和死亡,如白鳍豚、赤颈鹤。

(三)濒危动物的保护

野生动物在受到人类经济活动干扰以前,都是以它们各自特有的生存方式来适应自然界。由于自然灾害和人类经济活动诸多影响,使得许多野生动物变为濒危动物,如何保护它们和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是拯救濒危动物的关键。根据占国濒危动物的现状,保护濒危动物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保护野生动物种群 保护濒危动物首先是保护它们的野外种群和个体,使它们能够在各自的分布区内满足生存的基本要求(包括食物、水、隐蔽物、栖息环境、繁殖条件等)。不得惊忧和捕杀野生濒危动物,未经许可不能私自动物种群是保护濒危动物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濒危动物能否生存和延续它们的种群。

栖息地的保护 保护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取食区域、繁殖条件、求偶或迁徙通道,是恢复濒危动物种群的重点工作。中国已经建立了保护对象为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100多处。这些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濒危动物种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立救护和繁殖种群 对很难在自然状态条件下繁衍或是种类数量已经达不到自然扩大种群的濒危动物。应特别批准救护繁殖单位采取人工繁殖措施和饲养的自然繁殖,为濒危动物扩大种群创造条件。对增殖后的濒危动物种群,应采取两种方法扩大种群;一是选择繁殖基群(亲本群)继续在当地繁殖后代,增加濒危动物的数量基数。二是将新繁殖群(子代群)释放回原分布共栖息地,或适合它们栖息的其它地区,以恢复和扩大该濒危动物的野外数量。

减少和消除不利因 素人口的增长,粮食产地的开垦,城市的扩大,湖泊、湿地的开发、森林的减少、河流的污染,这些人为因素和经济活动却无时不在干扰和影响着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应当采取必要和有效的措施,限制、减少和延缓这些不利因素对野生动物。

加强管理,严惩偷猎 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各项保护野生动物法规,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偷猎行为,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偷猎、走私和贩运国家保护动物的犯罪分子,实行对濒危动物的重点保护。

保护濒危动物不单纯是一般地保留该动物物种,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濒危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它关系到野生动物这一可再源的财富持续利用、对正常生态系统的维持以及各种遗传物质的长久保存,造福当今人类和我们的子孙后代。

回答2:

在印度洋西南部,有一个岛国,名叫毛里求斯,由毛里求斯岛、罗德里格斯岛等组成,面积为2,040平方公里,人口975,203人,首都为路易港。毛里求斯四面环水,同大陆隔离,境内奇峰兀立,林木葱郁,流水潺潺,百鸟欢唱。岛上的动植物在千万年的进化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同临近的大陆完全不同的独特的物种。

1505年葡萄牙航海家来到该岛时,为之取名“蝙蝠岛”。1598年荷兰人又来到该岛,并以荷兰莫里斯王于的名字命名该岛为“毛里求斯”。1715年毛里求斯被法国占领,1814年成为英国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八年之久。1968年3月12日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独立时,采用红、蓝、黄、绿四色国旗,在国徽上绘有渡渡鸟的图案,使之成为毛里求斯的国鸟。这既不因其外貌美丽,也不因其习性独特,而是因其重要的象征作用。

毛里求斯岛上过去鸟类很多,后来大多遭到了灭绝的命运,很多种类连标本都没有留下来,人们只是从残留的遗骨和航海者的记述中才知道一些它们生活的情况,渡渡鸟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渡渡鸟又名“愚鸠”,是毛里求斯的特产,也是毛里求斯的象征。它是一种巨型鸟类,体长100—110厘米,和火鸡的大小差不多。体羽主要为灰白色,脸部裸露部分为红色。眼睛白色。嘴黑色。腿、脚为黄色。它的外形有点像鸽子,但颈部较短,嘴尖钩曲,尾羽卷曲。身躯臃肿,翅膀退化,善于奔走,不能飞翔。性格温顺而笨拙,栖息于林地中。叫声似“渡渡”。以树木果实为食。营巢于林间草地上。每窝仅产1枚卵。

在15世纪以前,岛上的渡渡鸟数量还是很多的。但自从欧洲殖民者相继在这里定居之后,不仅他们带来的猪、狗、猴、鼠等动物开始捕食渡渡鸟的卵和雏鸟,而且他们也开始对大片森林进行砍伐和对肉味细嫩鲜美的渡渡鸟进行大肆猎杀,终于导致渡渡鸟于1690年前后绝灭。

现在,岛上栖息的一种名叫卡尔瓦利亚树的热带树种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卡尔瓦利亚树高30米,现在只剩下几十棵,树龄都在300年以上。树上每年落下的是一些多皱的李子一般的果实,里面包着种子,但这些种子并不发芽,所以就不能生长出幼树了。科学家发现,卡尔瓦利亚树濒临绝种的原因,并不是由于自身的遗传问题,而恰恰同渡渡鸟的灭绝有关。因为这种树的种子藏在外壳十分坚硬的果实内,幼芽自身不能破壳而出,只有渡渡鸟才是它的天然盟友。渡渡鸟最喜欢吃这种树木的种子,但并不将它完全消化,而是使其外壳变薄,然后排出体外,经过这番折腾的种子才能发芽生长。所以,渡渡鸟与这种热带树是相依为命的,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了。从渡渡鸟的灭绝而到卡尔瓦利亚树的濒临灭绝,说明了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重要关系,更说明了保护动植物种的生存,对于保持生态平衡是何等的重要!

虽然渡渡鸟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可是在毛里求斯岛上却到处可以 “遇见”它,因为在国徽、钱币、纪念品、艺术品、广告和俱乐部的名牌上,都能看到它的形象。这些都在提醒人们,要热爱和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不要让它们再重演渡渡鸟的悲剧。

回答3:

严重缺水非改不可

近年来,圆明园湖面干枯时间每年长达七个月,导致大量水生物和草木死亡,2002年曾发生圆明园湖内有近7万斤鱼因缺水而死亡的现象。长春园荷花区严重缺水,使大面积荷花生长期缩短,甚至枯死。柳树等树木干枯致死的超过千株。

因水污染造成的疾病而死亡。 在第三世界,大约会有80%的疾病和30%的非自然死亡是由于饮用水遭 ... 造成鱼类死亡;酸雨还可遏制森林生长,甚至导致森林死亡 ... 人人都知道环境的破坏,和人类托不了关系,动物的死亡,又会不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吗?

人民网香港6月7日电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统计数字表明,与中华白海豚一样,以本港海域为家的江豚,突然数量急降。去年搁浅死亡的江豚数目升达21条,较前年急升1.3倍,是历来最多的一年,而今年首5个月已有18条搁浅死亡。渔护署表示,不排除受渔网缠绕或传染病影响,今后会加强研究,探讨成因。

渔护署高级海洋护理主任表示,鲸豚搁浅数字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当中以中华白海豚较稳定,每年约10条;江豚则于去年明显上升,详细数字要待收集及分析今年下半年数据才可确定。

今年收集的江豚尸体之中,只有两条未有严重腐烂,初步检查发现,外表没有遭渔网缠身或有挣扎迹象,亦没有遭渔船摩打重击而造成的伤痕。他说,搁浅的鲸豚大多已腐烂,过去10年只有约90条鲸豚尸体适合解剖,结果发现约10条与渔船撞击或渔网等因素有关。

香港海豚保育学会会长洪家耀表示,江豚多在本港南面海域出没,本港南面的内地海域渔民近年多以刺网捕鱼,他担心这种捕鱼方式会“滥捕”其它海洋生物,把有保育价值的大型海洋生物如海龟等一网打尽。

外国研究发现,除了集体搁浅,传染病亦会令大量鲸豚死亡,不排除本地的江豚亦会受疾病影响,因此要加强研究。本港最少有217条江豚,主要在南面海域出没。国际贸易公约规定任何地区之间不得进行交易的物种,内地则把江豚列为二级国家重点保护物种

回答4:

比如丹顶鹤阿

回答5:

鸟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