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轰炸机不可替代,它是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当量核武器的主要运载工具之一。它既能带核弹,也能带常规炸弹;既可以近距离投放核炸弹,又可远距离发射巡航导弹,既可做战略进攻武器使用,在必要时也遂行战术轰炸任务,支援陆、海军作战。
导弹出现以后,“要导弹不要作战飞机”的呼声很高。1957年英国国防部白皮书(说明政策的文件)明确表达过这种观点。受此影响,英国军用航空工业一蹶不振达25年之久。导弹对于远程轰炸机来说,有如中国古代汉朝的萧何。不需要远程轰炸机是由于有了导弹,而远程轰炸机能继续使用到2030年或更久也是因为有了导弹!
主张取消远程轰炸机的人认为,地地导弹可以远程打击敌人,而且没有损失己方人员的危险。因此,可以用其代替轰炸机。但也正是由于有了导弹(指空对地导弹),远程轰炸机可以距离目标上千千米即发射导弹,大大减少了自身被击落的危险。同时,在这样的距离发射的导弹命中精度要比远程导弹高得多。而且轰炸机使用灵活,在空中未发射武器前可以随时根据命令改变拟攻击的目标。所以,这种精确性和灵活性又促使军方保留和发展远程轰炸机。
新的精确制导武器(如美国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与远程轰炸机结合作战效力成倍提高。轰炸机在目标区附近一次通过即可准确地炸中多个目标,或者投下许多炸弹全部命中一个小目标。1999年美国一架B-2轰炸机从本土出发飞行数千千米越洋轰炸我国驻南联盟使馆,所投的5枚JDAM从多角度全部命中。如果用洲际导弹是根本做不到的,因为误差太大。现在美国拟再采购一些B-2轰炸机和大量的JDAM。
当然地地导弹的精度也在不断提高。如果它们的误差能减少到20~30米(射程几千千米),取消远程轰炸机的呼声有可能又高起来。要达到这样的精度,导弹上加上末端制导是可能的,但很不容易。目前只有射程1 000~2 000千米的巡航导弹能达到这样的精度(只限固定目标)。
一个国家是否需要远程轰炸机必须回答三个问题。一是国家军事是否需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军事思想和发展战略判断远程轰炸机所能起的作用以决定是否“一定需要”或“最好拥有”这样的武器。二是经济能力是否可以支持。美国研制B-1B(B-1A只有4架)轰炸机100架,前后共10多年,耗资(含科研费和改进费)368亿美元;隐身轰炸机B-2共21架,耗时13年,耗资400多亿美元,至于以后25年的使用维护费一般与采购科研费之和相当或稍多一些。经费问题必须从全寿命费用角度考虑清楚,根据能否承担和是否值得来决定取舍。三是科研、生产技术水平够不够。远程轰炸机不仅是飞机本身的性能问题,更重要的是突防能力、自身防护能力和打击能力问题。配套的电子对抗设备、精确打击武器、自身防护武器、维修设备等,都要配套研制。否则一只没牙没爪又吃不饱、老挨饿的老虎是不起作用的(上述美国研制B-1、B-2的费用不包括研制配套武器等方面的费用)。研制这样的武器系统只有依靠本国的科技力量,虽然个别技术可以引进,但不能完全依靠国外。这三个问题如都有肯定的答复,远程轰炸机就可以起步研制了。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世界上研制远程轰炸机的国家越来越少。
因为战略轰炸机具有全球打击能力,能够携带大量常规武器,也能携带核武器,是核武器空中投放的重要平台,一旦战略轰炸机进入24小时战斗巡航值班,就表示该国能够实现应急核反击能力,所以战略轰炸机更多具有的是战略核威慑力,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目前全球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轰炸机有美国的B-1B,B-2,B-52以及俄罗斯的图-95獾,图-22逆火以及图-160,
我认为战略轰炸机的作用虽然降低,但是在短期内仍有重要意义。
战略轰炸机是核威慑三要素之一,有很强的机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