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语文功底好,理解力强,那就直接在原话上分析就行了。不过我做不到,我一般都得用逻辑学中的方法和符号,辅助分析。我只分析第一题,第二题你自己解决。
先将命题化作标准形式——即A、E、I、O之一的形式:
(1.1)【北方人】【不】【都】【爱吃面食】; ——原命题;
(1.2)【所有北方人】【不】【都】【是】【爱吃面食的】; ——完整描述;
(1.3)【并非】【所有北方人】【都是】【爱吃面食的】; ——A命题的否定;
(1.4)【有些北方人】【不是】【爱吃面食的】; ——O命题;
(2.1)【南方人】【都】【不】【爱吃面食】; ——原命题;
(2.2)【所有南方人】【都】【不】【是】【爱吃面食的】; ——完整描述;
(2.3)【所有南方人】【都不是】【爱吃面食的】; ——E命题;
(2.4)【并非】【有些南方人】【是】【爱吃面食的】; ——I命题的否定;
根据题意,我们已知:
(1.1)=……=(1.4)=真;
(2.1)=……=(2.4)=假;
分析:(1.A表示A选项的前半句;2.A表示A的后半句;)
(1.A):【北方人】【都】【爱吃面食】;
=【所有北方人】【都是】【爱吃面食的】; ——A命题;
它是(1.3)的否定,与(1.4)构成“矛盾关系”:〖不可同真,亦不可同假〗;
所以可知真假:
(1.A)=非(1.3)=假;
(2.A):【有的南方人】【也爱吃面食】;
=【有些南方人】【是】【爱吃面食】; ——I命题;
它是(2.4)的否定,与(2.3)构成“矛盾关系”:〖不可同真,亦不可同假〗;
所以可知真假:
(2.A)=非(2.4)=真;
(1.B):【有些北方人】【爱吃面食】
=【有些北方人】【是】【爱吃面食的】; ——I命题;
它与(1.4)构成“下反对关系”:〖不可同假,但可同真〗;
因(1.4)为真,所以(1.B)不可判断;
(2.B):【有些南方人】【不】【爱吃面食】
=【有些南方人】【不是】【爱吃面食的】; ——O命题;
它与(2.3)构成“差等关系”:〖上真则下真,下假则上假〗;
因(2.3)为(上)假,所以(2.B)不可判断;
(1.C):【北方人】【都】【不】【爱吃面食】;
=【所有北方人】【都不是】【爱吃面食的】; ——E命题;
它与(1.4)构成“差等关系”:〖上真则下真,下假则上假〗;
因(1.4)为(下)真,所以(1.C)不可判断;
(2.C):【南方人】【都】【爱吃面食】;
=【所有南方人】【都是】【爱吃面食的】; ——A命题;
它与(2.3)构成“上反对关系”:〖不可同真,但可同假〗;
因(2.3)为假,所以(2.C)不可判断;
这个问题是在知道上面有人回答。
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4506270.html
受访者:baibai__2008
题干只选择国学巫师“和”国学大师“,都包含的范围是不完整的作品,我也可以选择既不合适
D选项是“不可避免”,这是有可能避免的“全集”,一个或另一个,所以除了以外的ABCE的D所有承诺和休闲的工作问题
在知道上述回答了这个问题。
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4506270。 HTML
受访者:baibai__2008
题干只能选择国学巫师“和”国学大师“,包含了一系列的不完整作品,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