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不是就是说 中原之地才是中国?

2025-02-22 12:27:5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上古时华夏族居四方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泛指中原地区。现在泛指中国的,以及由中国衍生和引申的民族、文化、人、团体、地区等等。
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指推翻满清贵族统治,由汉人重掌政权的意思,这里的中华可以指汉人团体,也可指汉人建立的政权。这是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具体阐释。

“中国”最早指“天下的中心”,即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后逐渐含有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含义。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中国”正式成为华夏国家的现代称谓。

回答2:

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等革命先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政治纲领,也叫十六字方针。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 这里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指推翻清朝专制统治,重新建立文明的中国。

回答3:

据说孙中山说的“中华”就是指汉族,“中”是方位,指中原,“华”当然就是“华夏”,据说古代“华”有红色的意思,“华夏”字面意思是“崇尚红色的夏朝”,周朝崇尚红色,祭祀用红色,所以“华夏”的引申义就是“有文化、懂礼仪的夏朝”,相对的周边“没文化”的民族就是“蛮、夷、狄”。

孙中山的意思无疑是恢复汉族的政权,驱除侵略进来的少数民族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