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是个古地名,在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宁安县,清代被称为“宁古塔”的所在地,是著名的流放地,据《宁古塔记略》载:相传兄弟六人,占据此地,满语称“六”为“宁古”称“个”为“塔”,故名“宁古塔”,所以宁古塔就是六个的意思,但是关于宁古塔地名的由来也是传说不一。
宁古塔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清太祖努尔哈赤也曾在此驻扎军队,而“发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则成了大批流放者的噩梦,流放至此等于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地狱,几乎就是九死一生,难有回头路.
而流放本该是低于杀而高于打的一种刑罚,但是清朝若被判流放宁古塔则是生不如死的事情,首先就是北方的寒冷让人难以承受,被流放的人既然是流放宁古塔,自然是囚犯待遇,身着单薄囚衣还要戴上镣铐,被判流放者就得马不停蹄地动身北上,北京城的冬天已经寒冷萧杀,若在一路北上,徒步走出山海关,渡过辽河,越过长白山,跋涉松花江,一路步行3000多里,越往北走越是冰雪笼罩的苦寒之地。
据地方志中描绘,宁古塔这地方是:“人迹罕到,出塞渡湍江,越穹岭,万木排立,仰不见天。乱石断冰,与老树根相蟠互,不受马蹄。朔风狂吹,雪花如掌,异鸟怪兽,丛哭林嗷,行者起踣其间,或僵马上。”
在地方志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宁古塔地域的寒冷是对流放者最大的折磨,同时此地人烟稀少,行走数日也不见一人,而且野兽成群,经常有虎狼出没,野兽的横行也成为许多被流放者生命最大威胁,甚至不计其数的流放者因此丧命。此外,清政府考虑到若流放同一地方的人太多,可能会生事行凶,于是对部分流放者遣至宁古塔或齐齐哈尔等地给驻守兵丁为奴,因此流放宁古塔虽然免于一死的命运,却是一段比死刑更漫长且难熬的刑罚。
在《绝域记略》书中记载,流放的江南女子汲水的镜头:霜雪井溜如山,赤脚单衣悲号于肩担者,不可纪,皆中华富贵家裔也。”康熙时期被流放宁古塔的人大部分是身份显赫的江南人,和有点学识的读书人。
他们到达流放地后,少部分的流放文人可自谋生路,也有一些人为适应需要被编入官庄、水师营中,情节严重者成为奴人犯,而更多人的命运早就被安排好的,朝廷大员若犯重罪,祸及亲戚好友全被发配边疆为奴,用以稳定军心,既然是做了奴隶,子孙后代都很难翻身,那些貌美女子曾经的娇贵矜持根本不敢再想,其下场可想而知,甚至有的女子还会被卖了换钱,而一些男子会被卖了换马匹,在这些遭遇中还有一个好些的,就是到官庄做苦力,虽没有一点人身自由,但比卖掉还要好些。
因为这些犯人都犯了重罪,所以会被流放到宁古塔,宁古塔在我国现在的黑龙江省宁安县,那里的条件非常恶劣,去那里的人基本很少有活下来的。
因为宁古塔非常的苦寒而且遥远,所以清朝要把犯人流放宁古塔。大多被流放的犯人在路途中就会死去,非常的可怕。
宁古塔不是一个塔,而是皇族的故乡。宁古塔是不毛之地,位于黑龙江,人迹罕至,条件艰苦,野兽非常多,不小心就会被吃了。
带着宁古塔是一个非常冷,而且非常艰苦的地方,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地方,到了那里只有等死。所以清朝就会把犯了罪的犯人流放到宁古塔中,去做苦力。在那里自生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