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是怎样过冬?

2024-11-25 19:30:5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树木是以“休眠”的方式过冬的。“休眠”的意思就是睡觉,不过树木“休眠”一般都是在冬季。
进入立秋以后,气温逐渐降低,日照时间也一天比一天短,树木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它们从夏季快速生长阶段,转入到缓慢生长和停止生长阶段。这时,树木的细胞分裂活动减缓,枝条木质化程度加快,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被运到根条、树干、枝条里边贮存起来。树木的幼芽长出一层一层的鳞片,有的鳞片还覆盖着一层茸毛,冬芽被紧紧地包着,就好似裹了被子似的。天气再转冷后,多数树木叶片脱落,而针叶树或常绿阔叶树,叶片表面蜡质层增厚,这样能减少水分蒸发和提高抗寒能力,所以叶子不脱落。树木过冬的时候,表面看上去,它们好像是暂时停止了生长。其实,整个冬季,树木还在缓慢地活动,树木的叶芽和花芽在不断发育和充实。春天到来后,芽慢慢地长大了,鳞片渐渐地脱落了,树枝吐出了嫩叶、新枝,花蕾绽开了美丽的笑脸。

回答2:

大自然里有许多现象是十分引人深思的。例如,同样从地上长出来的植物,为什么有的怕冻,有的不怕冻?更奇怪的是像松柏、冬青一类树木,即使在滴水成冰的冬天里,却依然苍翠夺目,经受得住严寒的考验。
其实,不仅各式各样的植物抗冻力不同,就是同一株植物,冬天和夏天的抗冻力也不一样。北方的梨树,在-20℃—-30℃能平安越冬,可是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严寒,在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被冻死。
最早国外一些学者说,这可能与温血动物一样,树木本身也会产生热量,它由导热系数低的树皮组织加以保护的缘故。以后,另一些科学家说,主要是冬天树木组织含水量少,所以在冰点以下也不易引起细胞结冰而死亡。但是,这些解释都难以令人满意。因为现在人们已清楚地知道,树木本身是不会产生热量的,而在冰点以下的树木组织也并非不能冻结。在北方,柳树的枝条、松树的针叶,冬天不是冻得像玻璃那样发脆吗?然而,它们都依然活着。
原来,树木的这个本领,它们很早就已经锻炼出来了。它们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每年都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季的严寒。
我们知道,树木生长要消耗养分,春夏树木生长快,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此抗冻力也弱。但是,到了秋天,情形就不同了,这时候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嫩枝变成了木质……树木逐渐地也就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
然而,别看冬天的树木表面上呈现静止的状态,其实它的内部变化却很大。秋天积贮下来的淀粉,这时候转变为糖,有的甚至转变为脂肪,这些都是防寒物质,能保护细胞不易被冻死。如果将组织制成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还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哩!平时一个个彼此相连的细胞,这时细胞的连接丝都断了,而且细胞壁和原生质也离开了,好像各管各一样。这个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变化,对植物的抗冻力方面竟然起着巨大的作用哩!当组织结冰时,它就能避免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原生质不受细胞间结冰而遭致损伤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