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美德故事作文(1500字)小学生写的,谢谢

2024-11-27 00:21:3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尊师敬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
  永远的老师
  ——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
  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不同凡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
  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闻鸡起舞
  这个小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语“闻鸡起舞”由此而来,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同学们,我们现在正处于掌握知识的黄金时期,学校和老师为我们创造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少壮不努力,老大空伤悲”,就让我们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也像祖逖和刘琨那样,学习“闻鸡起舞”的精神,从小立志,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而奋斗!

  破釜沉舟
  秦末时,秦军进攻重新建立起来的赵国,赵国向楚国求救。楚将项羽率兵渡江攻打秦军。过江之后,项羽下令士兵把战船全部沉掉,把灶锅统统砸烂。楚军没有了退路,人人奋勇,终于战胜了秦军。
  孔融分梨
  在孔融小的时候,叔叔曾经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把六个梨分给六个弟弟妹妹,但是必须还有一个梨在盘子里。聪明的孔融想出了一个办法,圆满的把梨分了。
  樊哙闯宫
  汉大将樊哙有紧急公务赶到京城,却得知汉武帝刘邦连日睡大觉不理朝政。樊哙便一路冲开御林军的拦阻,闯进皇宫内院,那么后在樊哙的直言相劝下,刘邦幡然悔悟。立刻整衣上朝。
  诸葛恪得驴
  三国时,吴王孙权在宴会上用一头驴来取笑诸葛谨。在场的诸葛谨幼子诸葛恪机智聪明,不但解除了父亲的尴尬,还受到吴王的赏识。吴王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荆轲刺秦王
  战国末期,秦国大军在攻下了赵国后直逼燕国。壮士荆柯自愿出使秦国,在向秦始皇献上樊於期的人头和赵国地图时,荆柯从地图中取出匕首,刺向秦始皇。但最终未能成功,荆柯英勇牺牲。
  解铃还须系铃人
  小和尚泰钦聪明过人,一次却因喝酒违犯了寺规面临被逐出寺的后果,法眼禅师当众出了道题,众和尚回答不出。泰钦在明白了师父其中的含意后,说出了正确答案。
  少年柳公权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少年时就写得一笔好字,但一位老者告诉他,有人用脚也能比他写得更好,柳公权心里不服。经过亲眼所见后,他终于能够虚心向人求教,明白了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硬汉子董宣
  洛阳县令董宣刚直不阿,秉公执法,连皇帝姐姐的家奴犯了法也不放过,当众处决。皇姐一气之下,告到皇帝面前。在皇宫中,董宣拒理力争,皇帝也气得直瞪眼。事后,皇帝却对董宣进行了奖励。
  特殊遗嘱
  孙叔敖是楚国很有贡献的老臣,他临去世前留下遗嘱。公子孙安听从父亲的意思,不接受高官和丰厚的赏赐,只接受了楚王赏赐的一块荒芜之地--寝丘,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玄奘取经
  唐代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路过高昌国,高昌国国王为了提倡佛教,极力挽留玄奘留在该国。但玄奘去西天的决心毫不动摇,在高昌国传播了佛教之后,他又踏上遥遥西天路。
  缇萦救父
  淳于意为人治病,不想得罪了官府,被判"肉刑"押住长安。他的女儿缇萦年纪虽小,却坚强的陪父亲一同前往。缇萦为父亲的冤屈到处奔走,把信递送到了汉文帝手中,终于使父亲得到了自由,汉文帝也下令废除了"肉刑"。
  颜真卿
  书法家颜真卿为人正直,得罪了朝中奸相卢杞。时值李希烈拥兵造反,皇帝听从卢杞的主意,派颜真卿前往劝降。颜真卿来到李希烈军中,义正词严驳斥李希烈。颜真卿在燃烧的火堆旁奋然提笔写下了"立德践行,千古留名"。李希烈恼羞成怒,加害了颜真卿。
  季扎还愿
  王子季扎在父王去世后主动把王位让给了大哥,并出使各国。在徐国与国王徐公结下友谊,季扎见徐公深爱自己的宝剑,心中默许出使回国时将剑赠与徐公。但季扎回来时,徐公竟已经去世了。季扎来到徐公安葬处,将宝剑摆放在墓前。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书牙友谊深厚,但在王子们争夺王位时却各为其主,管仲还射中了公子小白一箭。公子小白即位后,鲍书牙为了国家的利益推荐管仲出来治理国家,自己却隐退归家了。
  暖不忘寒
  晋公子重耳率随从狐偃等人在外流亡十九年后,秦王派兵拥他回国为王。临行前,壶叔收拾旧衣物,重耳不以为然,狐偃以旧衣物来比喻他们这些相随多年的老臣。重耳恍然大悟,困难中相处的人是不能忘记的。
  明山宾卖牛
  明山宾是个出了名的老实人,因为家贫,不得不便宜卖掉家中的老牛,回家的路上,他又急急忙忙赶回追上买主,讲明牛曾得过"漏蹄病",已经治好了。围观的群众称赞明山宾。
  状元还乡
  新科状元王沂公回家省亲,他谢绝了地方官赠送的银两和宴请。王沂公不愿摆排场,知府组织乐队热热闹闹的迎候,他却换上平时穿的衣服,在热闹的人群面前走过,使人们没有发觉。
  郑和灭海贼
  明朝航海家郑和率大明船队来到古里国,同古里国国王互相交换了礼物。夜里,海贼陈祖义前来劫宝。早已得到情报的郑和派士兵设下埋伏,一举活捉了海贼。
  金孝拾银
  卖油郎金孝拾到一包银子,在母亲的教导下他返回原处找到失主。不料失主却赖他偷拿了部分银子。相持不下时,县官来到。最终银子被判归金孝母子。
  伯乐举贤
  秦穆公欲寻好马,相马师伯乐自感年事已高,于是向秦穆公推荐了年轻的九方堙。经过多方努力寻找,九方堙发现了真正的千里马。
  寇准罢宴
  寇准要过生日,官员们都来祝贺送礼。奶奶却向寇准忆起了原来的艰苦日子,提醒他不要过于铺张。寇准醒悟之下,取消了这个寿宴。
  三遇恩师
  刘勰自幼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他听从老婆婆的话,到寺庙里学习读书,并在老方丈的指引下写出读书心得。后又根据老方丈的建议,前去拜见司徒沈约。在不断的努力中,刘勰写出了著名的《文心雕龙》。
  别出心裁的赛马
  蒙古老王爷在庆功会上提议举行一场比谁的马跑的慢的赛马,结果使得比赛迟迟无法完成。大公子成吉思汗在不改变比赛规则的前提下,想出了一个办法,很快结束了这场别出心裁的比赛。
  钟隐拜师
  钟隐是一位很有名的年轻画家,但他对自己的花鸟画仍不满意。为了进一步全面提高画艺,他不惜投身名画家郭乾晖家做仆人,终于感动了郭乾晖,破格收他为徒。
  毛遂自荐
  战国末期,赵国的平原君要去争取楚国共同抗秦,在他正从众多的门客中挑选出二十名文武全才的随行人员时,一个年轻人站了出来,主动请求前往。他的名字叫毛遂。
  地行仙人
  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老人,向我们介绍了他从年轻时就开始游历四方的丰富经历。他也给我们留下了记载着他遍游九州五岳、寻访名山大川的徐霞客游记

  孝
  孝,潜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一旦发掘,即可摄人肺腑,感天动地。——题记
  2006年9月5日清晨,荆门职业技术学院。薄雾轻笼着校园,清寒袭人。
  秋风瑟瑟吹过,树上的一片落叶随风飘舞,在空中滑过一道弧线后,静静地落在路边一位正捧书晨读的女孩肩上。
  女孩站起身,合上书,走回寝室,轻轻地推开门。“芳艳!”母亲杜桂兰醒来了,用一口浓重的宁夏方言轻声呼唤着,摸索着,从枕边摸出自己的衣服。“妈,早上挺凉的,您还是多穿点。”刘芳艳从上铺的纸袋里翻出一件外套,帮母亲披上。
  梳头、洗漱、煮土豆面,刘芳艳麻利地为母亲做完这些后,抱起书本,匆匆向教室赶去。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刘芳艳轻快地走着,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曾经的沧桑与苦难,夹杂着轻轻寒意扑面而来,却从她的笑容里一闪而过。
  刘芳艳,荆门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绘图系的学生。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清瘦、个头不高、面容清秀的女孩,背着盲母上大学,用稚嫩单薄的双肩把一个破碎的家高高撑起,为年迈失明的母亲撑起一片晴空!
  为了病重的父亲,14岁的小芳艳叩开县长的家门
  1985年,刘芳艳出生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下冲村。那里是名副其实的黄土高坡,恶劣的环境锻造了芳艳的坚强,可每说起父亲,她总止不住泪水涟涟。
  14岁那年,芳艳的父亲患上食道癌,给这个一贫如洗的家一道晴天霹雳。双目失明的母亲整日以泪洗面,老实憨厚的哥哥不知所措,年幼的芳艳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与绝望。北方的冬天冷得可怕。那天下着大雪,气温零下10多摄氏度,滴水成冰。芳艳顶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翻山越岭来到县政府。这一天,是她读书以来第一次旷课。
  芳艳从没见过县长,但为了救父亲,她鼓足勇气敲响了县长办公室的门。可是,县长不在。中午,县长还没回来,芳艳从书包里掏出冰冷的馒头,慢慢啃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救父亲,我一定要等到县长!
  下午下班了,县长还没来。芳艳急了,拉住一个叔叔一问,才知道王学宽县长办完事后直接回家了。
  雪下得更大了,凛冽的北风刮在脸上如刀割一般,芳艳按热心人的指点,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走向县长的家。
  晚上9点,她敲开县长家的门。或许是这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孩的拳拳孝心感动了王县长,他二话没说,安排民政局批了1000元钱。
  钱很快花光了,芳艳和哥哥只好含泪把父亲从医院拖回家。看着父亲食不下咽,枯瘦如柴,芳艳知道,父亲的日子不多了。
  刘芳艳揣着借来的200元钱,请人给父亲做了口棺材。看到棺材,父亲的眼泪汹涌而出:“娃,我死了,用两块木板一夹就行了,你们留点钱过日子!”芳艳哭着抓住父亲的手:“爸,您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穿过一件新衣,连住的房子也破破烂烂。女儿治不好您的病,只能把这个做厚实点,您到那边,就不会再挨冻受淋了。”
  几个月后,父亲带着牵挂,撒手人寰。
  为了失明的母亲,她携母辗转千里打工求学
  父亲去世后,生活的重担压到了刘芳艳和哥哥身上。2003年9月,刘芳艳历经千难万苦,如愿考取了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同年11月,哥哥外出打工,失去了联系。
  在千里之外求学的芳艳,放心不下家中年迈失明的母亲:妈妈烧火做饭时有没有烫着?山路坎坷,会不会摔着?摸不到回家的路,是不是又在外忍饿挨冻……去年5月,芳艳从邻居的电话中得知,母亲上山拾柴时,摔得浑身是伤。放下电话,芳艳再也忍不住,号啕大哭。“我已经失去父亲,再也不能失去母亲了。”辗转了一夜,芳艳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休学。
  从此,芳艳背着行囊,牵着母亲,闯到天津,在一家火锅店安顿下来。打工的日子,芳艳一边悉心照顾母亲,一边省吃俭用赚学费,一晃8个月过去了。
  2006年2月,芳艳携母重返她日思夜想的荆门职院。学校领导得知芳艳的经历后,十分感动,为她们母女提供了一间宿舍和每月100元生活费,同时,还为芳艳安排了两份勤工俭学的工作:在校食堂端菜和清扫9间教室。
  每天傍晚,是芳艳和妈妈最快乐的时光。妈妈听着芳艳洗衣服、整理房间;芳艳读书读报给妈妈听,或讲学校里发生的趣闻趣事。有时,母女俩手牵着手,在校园里散步、晒太阳……
  母亲的牙齿掉光了,芳艳毫不犹豫拿出辛苦攒下的200元钱,为母亲装上一副假牙。从医院出来,芳艳买来一个苹果,递到母亲嘴边。母亲慢慢嚼着、品着从未吃过的苹果,开心地笑了。“是我拖累了芳艳啊!”采访时,杜桂兰抚摸着芳艳的手,叹了口气。“妈,您看看别人,上大学都难得见到妈妈,我天天可以看见您,比他们好多了!再说,您是我妈,孝顺您是天经地义的呀,我就乐意做您的‘眼睛’和‘拐杖’!”刘芳艳偎着妈妈,脸上盛满幸福。
  鸦鹊反哺,羔羊跪乳,刘芳艳的回答亦如此简单:生我是娘!
  孝无声,爱无休。刘芳艳背负的不仅仅是年迈的亲娘,而是一座感恩的大山,更是恪守人伦的孝道。她用无私的孝心舞出人间的善与美,绽放出了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