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2024-12-20 19:36:3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鄂尔多斯盆地现今的构造形态总体显示为东翼宽缓、西翼陡窄的不对称南北向矩形盆地。盆地边缘断裂褶皱发育,而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平缓。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构造具有稳定性和活动性两重性。盆地本部和整体升降、斜坡宽缓、地层水平、缺乏背斜等特征是其构造稳定性的体现;基底镶嵌增生、边缘弧形构造发育、坳陷中心由老而新自西向东迁移以及后期周边断陷等为其活动性的体现。根据T9反射层等值线区域形态变化和构造演化及形成条件等,鄂尔多斯盆地可划分6个一级地质构造单元,分别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天环坳陷、伊陕斜坡和西缘冲断带(图3-5)。

图3-5 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

3.6.1 伊盟隆起

伊盟隆起包括伊金霍洛以北、河套地堑以南地区,面积4.3×104km2。全区基底隆起高,沉积盖层薄,一般小于千米,局部地区盖层缺失出露基底变质岩系。伊盟隆起自古生代以来一直处于相对隆起状态,各时代地层均向隆起方向变薄或尖灭,隆起顶部是EW向的乌兰格尔凸起,新生代河套盆地断陷下沉,形成现今构造面貌。伊盟隆起和庆阳古陆、吕梁古陆、阿拉善古陆一起影响鄂尔多斯盆地的发展和演化。

3.6.2 渭北隆起

渭北隆起系指老龙山断裂以北、建庄-马栏以南,由陇县至铜川、韩城的弧形地区,南北长320km,东西宽80km,范围约2.2×104km2。中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是一向南倾斜的斜坡,至中石炭世东西两侧下沉,至中生代形成隆起,是盆地的南部边缘,新生代渭河地区断陷下沉,渭北隆起翘倾抬升,形成现今面貌。隆起区内断层发育,逆断层居多,局部构造成排成带性强,地面构造多为长轴背斜。

3.6.3 晋西挠褶带

晋西挠褶带东隔离石断裂与吕梁断隆相接,西越黄河与伊陕斜坡为邻,北抵偏关,南达吉县,南北长450km,东西宽50km,范围2.3×104km2。该带在中新元古代-古生代处于相对隆起状态,仅在中晚寒武世、早奥陶世、中晚石炭世及早二叠世各沉积约100~200 m地层,中生代侏罗纪末升起,成为盆地的东部边缘。因此该区沉积盖层较薄。断层走向和背斜走向变化较大。

3.6.4 天环坳陷

天环坳陷西临冲断构造带,东接伊陕斜坡,北达内蒙古千里山东麓,南抵渭北小秦岭构造带北侧,南北长600km,东西宽50~60km,面积3.2×104km2。天环坳陷可视为西缘掩冲构造带推覆、东迁过程中隆升与坳陷的对立统一体,在不同时期天环坳陷的轴部位置也具有一定的迁移性。古生代表现为西倾斜坡,晚三叠世才开始坳陷,侏罗纪和白垩纪坳陷继续发展,沉降中心向东偏移,沉降带具西翼陡东翼缓的不对称向斜结构。地面发育不对称短轴背斜,方向性明显,南部为NW向,北部为NNE向。高角度正断层发育,倾角60°~85°,断距5~10 m。

3.6.5 伊陕斜坡

伊陕斜坡是构成中生界鄂尔多斯盆地主体的西倾平缓单斜。其倾角小,中生界一般小于1°。伊陕斜坡北起乌审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旗,南至正宁、黄陵,西达环县、宁县,东到黄河,面积约10×104km2。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没有接受沉积,仅在中寒武世、早奥陶世沉积了厚500~1000m的海相地层,晚古生代以后接受陆相沉积。伊陕斜坡形成于早白垩世,呈向西倾斜的平缓单斜。以发育鼻状构造为主,形态不规则,方向性差、断层也不发育。

3.6.6 西缘逆冲带

西缘逆冲带系指银川地堑、六盘山以东,天环坳陷以西,北起桌子山,南达平凉的狭长地带,南北长600km,东西宽20~50km,范围2.5×104km2。早古生代北段为贺兰裂谷,中段和南部为鄂尔多斯台边缘坳陷,晚古生代为前缘坳陷,三叠纪中晚期及侏罗纪为不连续的深坳陷带,早白垩世仍继续坳陷。总体呈南北向延伸,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主断层延伸长、断距大、断面上陡下缓,兼有挤压扭动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