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 ,商汤定都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 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唐大运河上,舳舻相接,帆影联翩,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南下苏杭,北朔幽燕;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洛阳是文化的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
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 至35.05'之间。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地理条件优越。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2`C降雨量546毫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 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 南北宽约168公里。 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廛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历史沿革】
以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上被称为“河南”,与“河东”、“河内”相对应,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动中心。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洛阳城一直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
西周时期,周成王时周公营雒邑,此为成周城所在,是西周王朝的东都,直属于周天子。东周时期,雒邑为首都,其余大体和西周时期相同。 战国时期,雒邑改称雒阳。 秦置三川郡,郡治雒阳,辖今三门峡市(除灵宝外)、洛阳市(栾川西部除外)、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原阳县。
西汉时期,此地区东部为东都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西部属弘农郡。从这一时期开始,“河南”正式成为行政区划中的一个地理名词,直到清朝。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河南郡”、“河南尹”或者“河南府”一直特指此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此时的河南郡,辖今偃师市、孟津县、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新郑县、新密市、原阳县、汝阳县、伊川县、汝州市。西部属弘农郡的有天的三门峡市全部、宜阳县、新安县、洛宁县、嵩县、栾川县已经现在南阳市和陕西省的部分地区。 东汉时期,河洛地区的建制与西汉时期基本相同,只是河南郡改为河南尹,辖区不变。
三国时期,属曹魏。雒阳改称洛阳行政建制基本上沿袭东汉。河南尹有所扩大,此时的河南尹包括今天的偃师市、孟津县、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新郑县、新密市、原阳县、汝阳县、伊川县、汝州市、登封市、禹州市、嵩县。跟两汉时期相比,多了登封、禹州、嵩县。 西晋时期,大体仍然沿袭两汉旧制。不同之处在于,河南尹又改回河南郡,同时东部析置荥阳郡,包含今天的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新郑市、新密市、原阳县。同时河南尹向西有所扩展,包含了新安县和宜阳县东部。此时,河南郡包含的地区有偃师、孟津、巩义、登封、汝州、伊川、汝阳、禹州、嵩县、新安。
东晋十六国时期,天下大乱,行政区划已不可考。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河洛地区仍为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附近的其他各郡基本没有变化。 北魏统一北方后,迁都洛阳,又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另置渑池郡,其他各郡无变化。但新设了很多县。 隋朝统一天下,复改河南尹为河南郡,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辖今偃师、孟津、巩义、登封、伊川、嵩县、宜阳、新安、渑池、陕县等地。汝州、汝阳该属襄城郡,郡治从襄城迁到汝州。 唐朝区划变化很大。河南郡改为都畿道河南府,仍以洛阳为中心。辖区比隋朝的河南郡有所扩大,加入了今禹州市、新密市、洛宁县、济源市、温县、孟州市。
五代十国又是天下大乱,增设陕州、孟州(很可能是唐朝中后期设置的),所以河南府的辖区很可能又回到隋朝河南郡的范围。 北宋时期河南府以西京洛阳为中心,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伊川、新安、宜阳、洛宁、嵩县 南宋时期金国河南府辖区有所缩小,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新安、宜阳大部、伊川小部分地区 元朝设河南江北行省,从此以后,“河南”所指代的范围不再限于河洛地区。不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府一直存在到清朝末年,只是作为河南江北行省或者河南省的次级行政区。此时的河南府路向西扩展,收纳了灵宝、陕县、洛宁。其他方向不变。 明朝河南府进一步扩大,又增加了卢氏、栾川、嵩县、伊川大部 清朝从河南府析置陕州,包括今天的陕县、灵宝、卢氏,以及栾川一部分地区。
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置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迁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1932,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迁洛办公。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1948年,洛阳解放,析洛阳县城区置市。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1949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1955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等县。1956年,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次年成立瀍河区。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区。1983年新安、孟津、偃师改隶洛阳市,洛阳所辖登封市划归郑州市管辖。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宜阳、嵩县、栾川、汝阳、伊川改属洛阳市。1993年,偃师县改为偃师市。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 洛阳附近的各县中,跟洛阳历史联系最密切的是偃师、孟津、巩义、登封。其中偃师、孟津从周朝以来三千年如一日,从未改变。其次是巩义,从周朝一直到新中国,也有三千多年。再次是登封,从三国时期到新中国,有1700多年。而其他的各县(市)如新安、宜阳、伊川、渑池、汝州等则与洛阳时分时合,而栾川、卢氏、陕县、禹州等隶属洛阳的时间就更短了。另外,自从西晋置荥阳郡后,今天郑州市大部地区就跟洛阳地区分道扬镳。
【行政区划】
洛阳现辖偃师市、孟津、新安、洛宁、宜阳、伊川、嵩县、栾川、汝阳等一市八县和涧西、西工、老城、廛河、洛龙区、吉利、高新七个城市区,总面积15208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洛阳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46个民族成份,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8.8%, 其他少数民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2%,其中超过1000 人的民族有回族、满族和蒙古族。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近6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0%以上。
2007年末洛阳总人口650.45万人。
【工业科技】
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集中,是洛阳的一大特色。现有5000多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拥有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轻纺、食品等6大支柱产业和东方红拖拉机、洛阳浮法玻璃、大阳摩托、HJD04程控交换机、白马棉纱、牡丹铜材等一大批国际国内名牌产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14个。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投资100亿元,正在全力实施16户企业、48个项目的“1648”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发展石油化纤、煤电铝一体化、电子信息3大新兴优势产业。“十五”末全市工业销售收入可达1000亿元左右。洛阳科技实力雄厚,拖研所、轴研所、耐研所、014中心、石化工程公司等14个部属科研所每年都推出众多的高科技成果。现有“两院”院士5名,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0%。九五”期间全市科技成果1280项,其中国家级43项,“省部级483项,技术交易额年均3亿元以上。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省级软件园各1个,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企业美国卡博陶粒公司等487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已入驻创业。全市被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46个,高新技术产品295种。
【城市建设】
近年来,洛阳市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为龙头,相继实施了以“建设7路5桥1园、整治3个景点、搞好3项公益设施”为主要内容的“75133”工程,以绿、亮、净、美、畅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形象工程”和以景区建设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景区、文明城市”工程,,大规模改造了城市进出口道路和市区路网,兴建了东西长达14公里、绿地147万平方米、水面148万平方米的洛河风景游览区,新建了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管道煤气、集中供热等公共设施,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形象品位明显提升。“十五”时期,全市按照“以洛河为轴线、南北对应发展”的城市布局,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掀起了以新区开发和现有城区改造为重点的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老市区各项建设顺利推进。以“两创”为重点,现有城区改造先后投资174亿元,实施了6批共194个项目。王城大道纵贯市区南北,城市出入口交通便捷通畅;周山森林公园、龙门山森林公园、小浪底森林公园、上清宫森林公园等四大森林公园作为“天然氧吧”在日夜不停地为城市供氧;16公里长的洛浦公园宛如一条五彩飘逸的丝带在河洛大地上飘扬;经过治理的洛河、伊河、涧河、中州渠变得水清、路畅、岸绿、灯明。洛阳城市建成面积已达105平方公里,市区道路总长近300公里。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广场景点绿化等绿化工程成效显著,建成了牡丹广场、洛浦公园。青年宫广场、中亚广场等一批公共绿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人均公共绿地7平方米,已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城市综合管理不断加强市容市貌整洁畅亮。目前,洛阳正以突出名城特色、实现洛河南北对应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努力实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统一。
新区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截止2005年底,新区已累计完成投资180亿元。市政道路累计开工48条、75公里,竣工35条、47公里,并配套建设了水、电、热、气、通讯等设施。新区园林绿化面积达210万平方米。房建工程累计开工605栋487万平方米,竣工323栋234万平方米。 市四大班子迁入新区办公,体育馆、游泳馆建成投用,洛龙区行政中心、勤政苑小区、高层次人才小区等项目建成投用。
【物产资源】
洛阳物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有钼、铝、金、银、钨、煤、铁、锌、水晶、铅等甲类矿产资源26种,这些矿藏储量大,品位高,易于开采利用。其中钼矿储量居全国首位,为世界三大钼矿之一,主要集中分布在栾川县。洛阳市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属、2308种及198个变种、6个变型。洛阳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全市有陆栖脊椎动物342种,其中有珍稀动物190余种,天然药物理学480余种。水资源也很丰富,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廛河、涧河等河流和陆浑、故县两座大型水库。
【综合实力】
2007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595.5亿元,增长1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增长3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1.6亿元,增长34.6%,其中工业投资457.3亿元,增长5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7.9亿元,增长18.5%,增幅创2000年以来新高;外贸出口突破10亿美元,增长3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93.6亿元,实现利税287.7亿元、利润181.3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双双保持两位数增长,实际增速分别达到10%和12.3%。
【农村经济】
洛阳农业结构调整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区域化、规模化发展,优质专用粮食、林果、中药材、烟叶、花卉苗木等六大支柱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奶业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洛阳境内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农业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有珍贵的领椿木、铁杉、连香、银杏、山白芍等树种;有天然化工原料植物漆树、油桐等;有经济植物核桃、山楂、板栗、苹果、柿子等。还是重要的药材产地,种类多达1480余种。洛阳是河南小麦重要产区,偃师的小麦栽培技术驰名全国,亩产高达千斤以上。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烟叶、油料等。土特产品远近闻名,主要有偃师的泡桐,孟津的梨和黄河鲤鱼,新安的柿子和樱桃,洛宁绿竹和猕猴桃等等。孟津的奶山羊和伊川的大尾牛享誉海内,分别被国家确定为山羊和大尾牛生产基地县。
【洛阳市花】
“天下名园重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名园代出,别饶幽趣,国色天香,艳冠群芳。西周至北宋,洛阳园囿,数以百计,或凤阁龙楼,上连霄汉;或剔透玲珑,姹紫嫣红。历代文人骚客,泼墨古刹,挥毫岩壁,为古城增添诗情画意。 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花蕾硕大,色泽艳丽,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相传,唐武则天寒冬设宴赏花,令百花绽放,唯牡丹不从,贬之洛阳。岂知迁洛后竟吐蕊怒放。武后闻知,命火烧牡丹。牡丹枝干烧焦,次年却依旧叶荣华发,且花更大,色更艳。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做花魁,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所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周恩来总理曾经说牡丹应当是国花。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 ,商汤定都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 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唐大运河上,舳舻相接,帆影联翩,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南下苏杭,北朔幽燕;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洛阳是文化的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
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 至35.05'之间。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地理条件优越。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2`C降雨量546毫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 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 南北宽约168公里。 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廛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历史沿革】
以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上被称为“河南”,与“河东”、“河内”相对应,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动中心。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洛阳城一直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
西周时期,周成王时周公营雒邑,此为成周城所在,是西周王朝的东都,直属于周天子。东周时期,雒邑为首都,其余大体和西周时期相同。 战国时期,雒邑改称雒阳。 秦置三川郡,郡治雒阳,辖今三门峡市(除灵宝外)、洛阳市(栾川西部除外)、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原阳县。
西汉时期,此地区东部为东都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西部属弘农郡。从这一时期开始,“河南”正式成为行政区划中的一个地理名词,直到清朝。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河南郡”、“河南尹”或者“河南府”一直特指此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此时的河南郡,辖今偃师市、孟津县、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新郑县、新密市、原阳县、汝阳县、伊川县、汝州市。西部属弘农郡的有天的三门峡市全部、宜阳县、新安县、洛宁县、嵩县、栾川县已经现在南阳市和陕西省的部分地区。 东汉时期,河洛地区的建制与西汉时期基本相同,只是河南郡改为河南尹,辖区不变。
三国时期,属曹魏。雒阳改称洛阳行政建制基本上沿袭东汉。河南尹有所扩大,此时的河南尹包括今天的偃师市、孟津县、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新郑县、新密市、原阳县、汝阳县、伊川县、汝州市、登封市、禹州市、嵩县。跟两汉时期相比,多了登封、禹州、嵩县。 西晋时期,大体仍然沿袭两汉旧制。不同之处在于,河南尹又改回河南郡,同时东部析置荥阳郡,包含今天的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新郑市、新密市、原阳县。同时河南尹向西有所扩展,包含了新安县和宜阳县东部。此时,河南郡包含的地区有偃师、孟津、巩义、登封、汝州、伊川、汝阳、禹州、嵩县、新安。
东晋十六国时期,天下大乱,行政区划已不可考。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河洛地区仍为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附近的其他各郡基本没有变化。 北魏统一北方后,迁都洛阳,又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另置渑池郡,其他各郡无变化。但新设了很多县。 隋朝统一天下,复改河南尹为河南郡,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辖今偃师、孟津、巩义、登封、伊川、嵩县、宜阳、新安、渑池、陕县等地。汝州、汝阳该属襄城郡,郡治从襄城迁到汝州。 唐朝区划变化很大。河南郡改为都畿道河南府,仍以洛阳为中心。辖区比隋朝的河南郡有所扩大,加入了今禹州市、新密市、洛宁县、济源市、温县、孟州市。
五代十国又是天下大乱,增设陕州、孟州(很可能是唐朝中后期设置的),所以河南府的辖区很可能又回到隋朝河南郡的范围。 北宋时期河南府以西京洛阳为中心,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伊川、新安、宜阳、洛宁、嵩县 南宋时期金国河南府辖区有所缩小,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新安、宜阳大部、伊川小部分地区 元朝设河南江北行省,从此以后,“河南”所指代的范围不再限于河洛地区。不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府一直存在到清朝末年,只是作为河南江北行省或者河南省的次级行政区。此时的河南府路向西扩展,收纳了灵宝、陕县、洛宁。其他方向不变。 明朝河南府进一步扩大,又增加了卢氏、栾川、嵩县、伊川大部 清朝从河南府析置陕州,包括今天的陕县、灵宝、卢氏,以及栾川一部分地区。
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置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迁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1932,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迁洛办公。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1948年,洛阳解放,析洛阳县城区置市。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1949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1955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等县。1956年,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次年成立瀍河区。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区。1983年新安、孟津、偃师改隶洛阳市,洛阳所辖登封市划归郑州市管辖。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宜阳、嵩县、栾川、汝阳、伊川改属洛阳市。1993年,偃师县改为偃师市。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 洛阳附近的各县中,跟洛阳历史联系最密切的是偃师、孟津、巩义、登封。其中偃师、孟津从周朝以来三千年如一日,从未改变。其次是巩义,从周朝一直到新中国,也有三千多年。再次是登封,从三国时期到新中国,有1700多年。而其他的各县(市)如新安、宜阳、伊川、渑池、汝州等则与洛阳时分时合,而栾川、卢氏、陕县、禹州等隶属洛阳的时间就更短了。另外,自从西晋置荥阳郡后,今天郑州市大部地区就跟洛阳地区分道扬镳。
【行政区划】
洛阳现辖偃师市、孟津、新安、洛宁、宜阳、伊川、嵩县、栾川、汝阳等一市八县和涧西、西工、老城、廛河、洛龙区、吉利、高新七个城市区,总面积15208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洛阳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46个民族成份,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8.8%, 其他少数民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2%,其中超过1000 人的民族有回族、满族和蒙古族。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近6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0%以上。
2007年末洛阳总人口650.45万人。
【工业科技】
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集中,是洛阳的一大特色。现有5000多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拥有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轻纺、食品等6大支柱产业和东方红拖拉机、洛阳浮法玻璃、大阳摩托、HJD04程控交换机、白马棉纱、牡丹铜材等一大批国际国内名牌产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14个。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投资100亿元,正在全力实施16户企业、48个项目的“1648”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发展石油化纤、煤电铝一体化、电子信息3大新兴优势产业。“十五”末全市工业销售收入可达1000亿元左右。洛阳科技实力雄厚,拖研所、轴研所、耐研所、014中心、石化工程公司等14个部属科研所每年都推出众多的高科技成果。现有“两院”院士5名,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0%。九五”期间全市科技成果1280项,其中国家级43项,“省部级483项,技术交易额年均3亿元以上。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省级软件园各1个,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企业美国卡博陶粒公司等487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已入驻创业。全市被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46个,高新技术产品295种。
【城市建设】
近年来,洛阳市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为龙头,相继实施了以“建设7路5桥1园、整治3个景点、搞好3项公益设施”为主要内容的“75133”工程,以绿、亮、净、美、畅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形象工程”和以景区建设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景区、文明城市”工程,,大规模改造了城市进出口道路和市区路网,兴建了东西长达14公里、绿地147万平方米、水面148万平方米的洛河风景游览区,新建了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管道煤气、集中供热等公共设施,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形象品位明显提升。“十五”时期,全市按照“以洛河为轴线、南北对应发展”的城市布局,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掀起了以新区开发和现有城区改造为重点的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老市区各项建设顺利推进。以“两创”为重点,现有城区改造先后投资174亿元,实施了6批共194个项目。王城大道纵贯市区南北,城市出入口交通便捷通畅;周山森林公园、龙门山森林公园、小浪底森林公园、上清宫森林公园等四大森林公园作为“天然氧吧”在日夜不停地为城市供氧;16公里长的洛浦公园宛如一条五彩飘逸的丝带在河洛大地上飘扬;经过治理的洛河、伊河、涧河、中州渠变得水清、路畅、岸绿、灯明。洛阳城市建成面积已达105平方公里,市区道路总长近300公里。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广场景点绿化等绿化工程成效显著,建成了牡丹广场、洛浦公园。青年宫广场、中亚广场等一批公共绿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人均公共绿地7平方米,已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城市综合管理不断加强市容市貌整洁畅亮。目前,洛阳正以突出名城特色、实现洛河南北对应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努力实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统一。
新区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截止2005年底,新区已累计完成投资180亿元。市政道路累计开工48条、75公里,竣工35条、47公里,并配套建设了水、电、热、气、通讯等设施。新区园林绿化面积达210万平方米。房建工程累计开工605栋487万平方米,竣工323栋234万平方米。 市四大班子迁入新区办公,体育馆、游泳馆建成投用,洛龙区行政中心、勤政苑小区、高层次人才小区等项目建成投用。
【物产资源】
洛阳物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有钼、铝、金、银、钨、煤、铁、锌、水晶、铅等甲类矿产资源26种,这些矿藏储量大,品位高,易于开采利用。其中钼矿储量居全国首位,为世界三大钼矿之一,主要集中分布在栾川县。洛阳市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属、2308种及198个变种、6个变型。洛阳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全市有陆栖脊椎动物342种,其中有珍稀动物190余种,天然药物理学480余种。水资源也很丰富,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廛河、涧河等河流和陆浑、故县两座大型水库。
【综合实力】
2007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595.5亿元,增长1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增长3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1.6亿元,增长34.6%,其中工业投资457.3亿元,增长5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7.9亿元,增长18.5%,增幅创2000年以来新高;外贸出口突破10亿美元,增长3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93.6亿元,实现利税287.7亿元、利润181.3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双双保持两位数增长,实际增速分别达到10%和12.3%。
【农村经济】
洛阳农业结构调整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区域化、规模化发展,优质专用粮食、林果、中药材、烟叶、花卉苗木等六大支柱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奶业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洛阳境内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农业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有珍贵的领椿木、铁杉、连香、银杏、山白芍等树种;有天然化工原料植物漆树、油桐等;有经济植物核桃、山楂、板栗、苹果、柿子等。还是重要的药材产地,种类多达1480余种。洛阳是河南小麦重要产区,偃师的小麦栽培技术驰名全国,亩产高达千斤以上。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烟叶、油料等。土特产品远近闻名,主要有偃师的泡桐,孟津的梨和黄河鲤鱼,新安的柿子和樱桃,洛宁绿竹和猕猴桃等等。孟津的奶山羊和伊川的大尾牛享誉海内,分别被国家确定为山羊和大尾牛生产基地县。
【洛阳市花】
“天下名园重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名园代出,别饶幽趣,国色天香,艳冠群芳。西周至北宋,洛阳园囿,数以百计,或凤阁龙楼,上连霄汉;或剔透玲珑,姹紫嫣红。历代文人骚客,泼墨古刹,挥毫岩壁,为古城增添诗情画意。 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花蕾硕大,色泽艳丽,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相传,唐武则天寒冬设宴赏花,令百花绽放,唯牡丹不从,贬之洛阳。岂知迁洛后竟吐蕊怒放。武后闻知,命火烧牡丹。牡丹枝干烧焦,次年却依旧叶荣华发,且花更大,色更艳。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做花魁,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所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周恩来总理曾经说牡丹应当是国花。
推荐于 2017-10-11
http://baike.baidu.com/view/2411.htm
用不了是不是没有额度了
Your family:Mr.Chen,不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