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军事方面。攻蜀不是说攻就能攻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是开玩笑的,没有事先准备好,弄不好会元气大伤,让蜀国连南蛮都不用平定。因为攻击方是劳师远征,数量最好还要多于对方。魏国自己北方也要防备那些游牧民族的(别说曹操打袁绍那会对北方民族的打击,早过去多少年了,这都恢复不过来还配占领草原?)。
第二,政治方面。曹丕才登基即位没几年,不说他自己兄弟几个要防范剪除(以及排除异己,稳固政权),北方汉室力量的反扑(皇帝甘心,那些遗老遗少也不甘心啊,想想宋元明清被灭后是怎么折腾新朝廷的),民心也不是很稳定(多年杂乱,除了想建功立业和一些野心家,谁脑子坏了想去打一场没什么胜算的战)。另外,唇寒齿亡的吴国会怎么做(直接救援还算好,等你出兵一般,不理会蜀国,直接直取魏国各大要害地区,在蜀国不可能马上完蛋切魏国无法马上回援的情况下,孙权就呵呵了)
第三,后勤方面。想想现在的蜀国之地,现在的交通运输条件都不是很方便,对比下古代那路那人力运输(车马之类的,你认为人都不是很顺畅,用这些合适?),支撑数万甚至数十万大军(人少几千的话,人家蜀国远守军小心即可,需要鸟你?)的粮草,想想都头大。而且蜀国更是主场,距离南蛮比魏国还近的多,防御基本少消耗,进攻消耗也不是太大(最关键的是,真要回防南蛮拖不住,只是想要彻底收服或灭掉不容易而已,毕竟都是山林中)。经过赤壁之战,魏国元气大伤了(当然,也过了几年,而且原本也足以保持攻击不足自保有余。但也为了担心吴蜀两国抱团,所以放任自流和挑拨离间并用,采取守势)
魏国的关陇地区指关中和陇右(陇西——陇山以西)地区,关中为雍州,陇西为凉州;魏蜀两国在此地区隔秦岭相持。虽然关陇和汉中地区地形平坦,利于大兵团行动,但由于中间相隔的秦岭山脉山高水险,道路崎岖,成为一道天然屏障,在没有完全优势的情况下魏国不敢轻易发动军事进攻蜀国。
自从公元219年刘备军占领汉中,曹操军退回关中地区后,三国并立的局面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形势。随后虽然在荆州连续进行了关羽进攻曹军、孙权偷袭关羽以及刘备进攻孙权的战争,但在关陇地区一直比较平静,双方没有发生很大的战争。魏国自曹操由汉中撤退后,接受了谋臣的建议,采取修养生息、积蓄力量的国策,基本上停止了大规模的进攻。同时针对吴国实力强于蜀国的情况,确定了东攻西守的战略,在东线的扬州和荆州前线一直保持着各8万人以上的两个方面军,而在西线的关陇前线仅留有2~3万人以下的军团,对蜀国进行监视和防御。
自从刘备亡故后,曹魏开始将主要精力用来对付孙吴。在公元222-223年,曹丕出动三路大军伐吴,受阻撤退;在公元224、225年曹丕又两次亲征至广陵,因无法渡江而撤军。而曹魏与蜀汉接壤的关中、陇西等地则明显防备松懈。
226年,曹魏文帝曹丕病死,曹睿即位,当时魏国朝廷有议论,可乘诸葛亮在汉中,一举出兵讨伐他们,曹睿亦有意,但孙资认为汉中、南郑等地险峻,大举兴兵必天下骚动,耗费巨大,于是提出命大将分别据守险要之地,只待魏国国力强大,蜀、吴必定不战而降。
因为赤壁之战后曹军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