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我相最细,禅定中有观察者就是我相。
寿者相 虽然不执着 这辈子的人身是我,但是下辈子六道投胎不一定是人身,这个人身就像脱掉衣服一样,他不固执人的样子是他,但是他执着有个灵魂的我在六道轮回。
人相执着这辈子,只有这辈子这个样子是我。
众生相比六道更包含广些,只要执着前后相似相续的变易生死是一个众生,就是众生相。
我相最细,范围最广。
“我、人、众生、寿者” 地前菩萨 粗四相、地上 细四见 在《金刚经》中多是采用 是非不二相 相待假 的观点破除的。
当然也可以采用过去、现在、未来心不可得 相续假的观察方法,来破除我们潜意识中的执着知见
“差别(彼我相,未必相续,《起信论》中三细,未到六粗阶段)、相续体(众生相,包括地上菩萨 变易生死);
(一辈子相续)不断至命住(人相、命相)(执着认为有个这辈子是人的我);
(死后)复趣于异(六)道(寿者、取者)(执着认为有个我在六道投胎轮回);
是我相四种。”
这是 天亲菩萨 解释区别《金刚经》中四相的偈子。
《大智度论》 中则列举了应该识别破除的所谓养育(儿女)、士夫等十六种凡夫知见。
就是不贪住的意思。
就是放下。
放下(我相)。放下(有我相)。放下(无我相)。
放下(我修功德)的心。而广修一切功德。
放下(我修智慧)的心。而深入般若慧海。
放下(我修禅定)的心。而修甚深三摩地。
放下(我渡众生)的心。而普渡一切众生。
如是名为:无我。
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那你要看 为何要无相,
如果有我相,就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不能升起慈悲心。
如果有人相, 那麼修六度波罗蜜时 就无法得真实的果报,如 布施,普通人布施有我有人,故福报有量,有漏福报,菩萨布施无我无人无布施,三轮体空,现自性无量功德 无漏福报。
金刚经讲 佛灭度一切众生而实无灭度者, 如果有众生相 就有能度所度,即不成清净自性无漏因。
寿者相是指一切福报的集合,一切福报集合的表现就是寿命, 所以不可以为了贪图福报 而行布施等事。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就是破除我执和法执,而起大悲心。。金刚经言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是应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以自性法尔如是故 生大悲心,无缘大悲也。
【转帖】佛教中,我相(梵a^tma-sam!jn~a^,藏bdag-tu hdu-s/es)∶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有实我、我所。凡是可以证“我”存在的任何境界,都是我相,比如痛苦或快乐,让自身意识到“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就不会感受痛苦、快乐。其他如救济穷困、慈心不杀、发菩提心等都足以证明“我”的存在,甚至不生不灭境界、无上正等正觉都是“我”所要证取的。如果菩萨有妄心待降伏,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待灭度,就是有我相。[1]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何等之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曰。凡夫之人。认自四大色身是我。贪生怕死。名有我相。心存憎爱。意不均平。名有人相。念念常随。世心流转。不求解脱。名有众生相。心识不忘。业种常萌。不悟无生。真空实性。常随心境。意识流动。名有寿者相。菩萨之人。知身是幻。悟世无常。不惜身命。何况资财。但学大乘佛之教法。名无我相。等观众生。皆如赤子。不择冤亲。平等济度。名无人相。于世间心。一了永了。更不相续。名无众生相。明悟自己。无生实性。不随心境。意识流动。但依方便。愿力行持。名无寿者相。有此四相。即名凡夫。无此四相。是名菩萨。『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 ,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 微如针艾,则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善男子,其心 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之清净涅盘,皆是我相,』
简单讲,勿执著。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