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完一本书或一份杂志时,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以及所获取的加工产值已在财务部门进行归集,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知道这份订单是否真正给企业创造了利润,创造了多少或者根本就是亏损的,这个问题就可以利用岗位成本核算来回答。根据设备生产能力,可以将这份订单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加工时间预测出来,然后乘以各自的小时工价,得出生产成本,再加上材料成本,如纸张、油墨、印版等,就得出加工这份订单的总成本。最后,订单完成,再依据日报表所填写的数据将实际的加工时间以及耗用的原材料归集,进行订单结算,就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这份订单的实际获利情况。因此可以说,订单结算和报价同等重要。这里又引出一个问题:如何正确计算小时工价,才能反映本企业的真实情况? 传统报价体系 市场营销的成功受4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产品品种策略,二是价格策略,三是产品分布策略,四是广告宣传策略。受目前我国消费水平的影响,在这4个因素(或者说策略)中价格因素起主导作用。在制定产品价格时,又有3个基本的指导思想:一是针对竞争对手制定价格,二是针对市场需求制定价格,三是针对成本制定价格。 以一本书的印制为例,其加工成本通常考虑以下几项: (1)原材料(通常是指纸张,客户来料不做计算); (2)图文处理排版、出片(客户来片不做计算); (3)上版(含拼版、晒版); (4)印工(内文按令计算,封面按色令计算,而教科书和社会业务的印工有显著差别); (5)装订等印后加工(按万页计算,包括一些包装材料)。 以上5项成本合计后,再加上企业一定的利润则为产品的最后加工价格,如果除以这本书的总印张,则得出单位印张的加工价格。目前针对非教科书类的书籍印制,大多数企业是按照印张价来报价。当然,对于一些加工工艺较为复杂的产品,如封面有表面整饰项目(烫金、上光、覆膜等)或对于装订有特殊要求的情况等,报价项目则要相应增加,总之不能漏项。 1.如果针对竞争对手制定价格,例如,一本书的印制,纸张和印数确定,竞争对手的报价为1.25元/印张,我们的报价为1.1元/印张。如果竞争对手压价,我们的底线在哪里,何种价位是我们的盈亏平衡点? 2.如果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报价,例如,这种产品的加工工艺复杂,只有我企业能够完成,因此竞争对手的价格在考虑因素中所占比重不大。那么,印刷完成后,我们加工这份订单的获利到底有多大?以后有多大的可能再获得同样的订单? 3.印刷品报价主要是由经营部门的人员完成,这就要求报价人员对产品的加工流程相当熟悉,同时熟知各种原材料的最新市场价格,并且细心、认真,不漏项。但是,如果漏报了某项,谁来监督? 4.印刷完成后,可以很容易算出这笔订单的加工产值,但是,厂长关心的是这份订单创造的利润是多少,而不是加工产值的大小。在印制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原先预测纸张耗用为120令,实际操作中由于技术水平等原因可能耗用更多;原先预计印制时间为2天,实际花费3天,多占用印刷机1天;由于内部管理原因造成机器无故等纸、等版等情况。那么,什么样的报表能够及时向管理者反映这种情况? 5.某些客户带来的订单量多,加工产值大,但利润率却不高,同时占用企业的有效工作时间较长。那么,谁是我们的高端客户? 以上仅提出一些管理者常发出的疑问,实际工作中,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弄清楚。要想回答以上问题,仅靠传统报价体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有必要了解另外一种报价体系,即基于小时成本工价的报价。 岗位成本核算体系 小时工价的确定基于岗位成本以及在这个成本点(岗位)上的生产小时总数。 以一家印刷企业的胶印车间为例,该车间有4台单张纸印刷机,其具有不同的色组、不同的型号、不同的品牌,现将这4台印刷机分别设为4个不同的成本点,每个成本点都用一个相应的编号表示。如“241”,“2”表示胶印车间;“4”表示印刷机为四色;“1”表示印刷幅面为对开。 1.岗位成本核算原则 岗位成本核算的原则是,任何发生的成本和费用,不论是生产成本还是管理费用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比率分摊进各个成本点中。仍然以这台四色印刷机为例,可能归集在这个成本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