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笑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 世人口中的"奸雄",戏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设十二色杖,不分贵贱,一旦违犯出入城规,皆与杖责。这体现他的“忠信”。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勇"表现。
董卓当权,败坏纲纪。操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荆柯。行刺失败,董卓怀疑他时他又临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的,骗过董卓后星夜飞离京城。这一切不都说明他有勇有谋吗?
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汉朝的气数己尽,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收罗诸葛、关张赵云,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像贤",刘禅宠信宦官,难脱前朝桎梏。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
“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绳索。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以当今全面发展的观点看,纵观整部《三同演义》,哪个人像曹操这样集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诸葛亮也比不上,他没有狠辣的手段,所以会有宦官黄皑坏计:没有豪迈的诗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父吟》抒志:没有严格的惩罚制度,让李严延误的军粮阻断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
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选择。
曹公,生而不能与之交游,真人生一大憾事。
我眼中的曹操
胡老师在课堂上讲三国我们是百听不厌,《三国演义》一书我也看了很多遍。一听到曹操,我就怒发冲冠,认为他是一个老奸巨滑的乱臣贼子。当听完易中天的品三国的电视讲座后,我对曹操的印象重新有了认识,认为他是一个生性随和、奖惩分明、用兵如神、待人真诚的人。请听我一一讲解。
先前我以为曹操定是个严肃不易被人接近的人,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其实历史上的他是一位既随和爱笑的人,为什么说他随和呢?除了要事正事之外,他对下属与朋友是很随和的,吃喝住穿都不讲究,和朋友一起聚餐时,喜欢讲笑话,听到好笑的,他会笑得前仰后合,甚至扑倒在菜盘上,满脸满胡子都是菜汤也不在意。他还是一个爱笑的人,打了胜仗他笑,打了败仗他笑,战败华容道他还大笑三声呢,写诗他也笑,这么爱笑的人难道你会不喜欢他么?
曹操还是一个奖罚分明的人。《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对百姓非常残暴,宁可天下人负我,不让我负天下人。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把老百姓视为平等对待,当运粮工人受伤了,他会问寒问暖,自已也亲身上阵。对有功过的人奖惩分明,对需要奖励的人他奖的比手下人想的还要多,惩的话也会宽容对之。这真是一个好领导啊!
曹操还是一个以诚对人的人,《三国演义》中说他不讲信用,虚伪。历史上的他是为人守信,对人真诚宽容,当袁绍的谋士陈琳大骂曹操后来又降曹之后,曹操对他还是很好,忘记当初的不快,十分宽容和重用他,因此陈琳更加的忠心耿耿。
原来我所喜欢的《三国演义》里所说的并不是历史的真实,虽然我也很喜欢《三国演义》里精彩的故事和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是我还是提意一下大家可以看看真实历史的《三国志》!
可以从他的治世之忠和乱世之奸考虑或者是世人对他的褒贬评价来写,在网上抄作文是没有意义的,我只能告诉你思路,内容自己去构思。↖(^ω^)↗加油啊!
曹操
评论一个人的功与过,一本虚假的《三国演义》是远远不够的,历史的角度来看,曹操是乱世人民的救世主,这一点北方人民的感受应该是很深的,曹操统一中原以后,平定匈奴边疆,使中原战乱大大减少,他的屯兵制使北方在常年的征战中没有损害北方的根本。
曹操的忧国忧民的思想体现在他的很多言谈与诗句中。“关中有义士,……,乱骨满蓬藁。”还有割发代首尤其深刻地得到体现!
反观刘备,不具备统一点条件(孔明出山)之前,如果因为姓刘而一位地吹嘘为真主的话,我想这是很不公平的。应该说明的是,《三国演义》是一本在封建时代的产品,它不可避免地要为统治者服务。要不它是不可能“出版”的,(统治者不允许),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就是深刻的见证。
曹操背了2000年的“黑锅”,演了2000年的“白脸”戏,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白手起家,雄踞中原,谈笑用兵的古往今来的奇人。秦始皇能够统一中国,是有其亲国几百年的积累,其版图也不过是现在的黄河流域与长江北部,云梦泽(岳阳,位于长江边的一个城市,有岳阳楼)在那个时候还是瘴疠之地,可以说是不属于秦王朝的,和曹操20多年建立的魏国势力版图差不多。这一点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他的政治,治国才能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的军事才能也一样地出色,这一点是可以确认的。无论《三国演义》怎么贬低曹操,老是被称作为“龙”的刘备是没得比的,遗憾的是他的《孟德新书》没有流传下来,无论如何,从他为《孙子兵法》作的序中可以体现出他的高明!
三国时代,是一个地方势力割据的纷乱时代,就是这样一个背景,诞生了一个新颖的文化时代。一改前朝骈文的华而不实,而是一种从现实生活出发的文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建安诗人”,而曹操就是“建安诗人”之首。其诗句现在仍广传于世。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矜,悠悠我心,……周公吐府,天下归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等等。
在治家方面,曹操也有其独特之处。俗话说:能治家才能治国。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也是建安诗人之一。历史文坛上“一门三父子”的不仅仅是苏门,曹氏早就转美于前了。曹操临终时,我记得他留给他妻子们的是一些针线女工,而不是奇珍异宝。这一点很重要,对于他来说,要钱要财并不是难事,但他却要他的妻子们自食其力。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这恰恰体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当然,曹操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毕竟,尽善尽美的人是不可能存在的,尤其是走这一条路的人,注定了不可以用常规来评论其功过,成天打着“仁义道德”的幌子招摇撞骗,是无法与人争雄的,例如刘备的初期。
“量才启用”千古名句出曹公,毛泽东在自身修为上,唯独不敢轻视曹操,政治、军事和文学修养上,曹操可称为千古第一人。好加分哦~